兒童期肥胖嚴重影響著兒童的發育,特別是青春期的發育,是成年后超重與肥胖的重要原因,往往導致成年后高血壓、高脂血癥、2 型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疾病,還可因腹壁肥厚、橫膈抬高、換氣困難、缺氧等導致氣促、紫紺、繼發性紅細胞減少、心臟擴大、心力衰竭等,嚴重影響著成年后的身體素質。為了給我院臨床遇到的肥胖兒童提供合理的健康指導,本文對我縣縣城周邊社區 6 歲 ~12 歲兒童中肥胖癥兒童的肥胖因素進行了統計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陽曲縣城周邊在校讀書的 6 歲 ~12 歲小學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篩查出的肥胖兒童共 365 人,占到調查人數的 12.3%(365/2 967)。其中,男 218 人,女 147 人;單純性肥胖 348 人,繼發性肥胖 17 人;繼發性肥胖中遺傳性肥胖 7 人,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導致肥胖 5 人,甲狀腺功能減退 4 人,腦創傷術后初期肥胖 1 人。所有兒童均采用體重指數(BMI)及年齡別 BMI 圖進行肥胖鑒別,本文僅調查兒童單純性肥胖原因。
1.2 方法 測量兒童的身高、體重,計算每名兒童的體重指數(BMI),BMI= 體重(kg)/ 身高的平方(m2);由于兒童生長迅速且男孩和女孩的發育速度不同,我們采用年齡別 BMI 曲線來判斷,即按照中國肥胖工作組制定的我國兒童按性別劃分的年齡 BMI 百分數曲線圖,將某一兒童的實際 BMI 數值在圖中找到相對應的位置,與該年齡的標準作比較。對于被確定為肥胖的兒童,通過訪談、問卷、量表找出肥胖的主要因素及危險因素,指導干預肥胖的方案。
1.3 兒童肥胖判斷標準 體重指數法:消瘦:BMI<18.5,正常:BMI 18.5~23.9,超重:BMI 24~27.9,肥胖:BMI≥28.身高標準體重法:以同性別同一身高人群的第 80 百分位數為標準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 10%~19%時為超重,20%~29%時為輕度肥胖,30%~49%時為中度肥胖,50%以上為重度肥胖[1].
2 調查結果
2.1 肥胖調查結果 在縣城周邊社區 6 歲 ~12 歲 2 967 名小學學生中篩查出肥胖兒童 365 人,男孩 218 人占 59.7%,女孩 147 人占 40.3%;單純性肥胖 348 人占 95.3%,繼發性肥胖17 人占 4.7%;遺傳因素 80 人,占 21.9%,家庭環境因素 181 人,占 49.6%,缺乏活動 286 人,占 78.4%,營養失衡 320 人,占87.7%.肥胖原因調查結果見表 1.【1】
2.2 肥胖原因分析 遺傳因素:肥胖有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兒童的父親或母親有一個人是肥胖患者及父母雙親均為肥胖者,所育兒童多有兒童期肥胖癥而表現為家族遺傳傾向,父母肥胖是兒童肥胖的重要危險因素。
家庭環境:經濟條件好的富裕家庭肥胖兒童發病率較高,經濟條件差的貧困家庭很少出現肥胖兒童。父母單一或均有肥胖癥的家庭,因家庭中重口味飲食習慣、食物充沛攝食數量多、吃飯速度快、結合遺傳基因影響,多會出現肥胖兒童。
體力活動:運動量少是主要的表現形式,久坐的生活方式是該類兒童的特點,呆在家中以看電視、玩游戲機為主,外出多乘坐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等代步,在學校上課、自習、完成作業等占據了兒童大量的時間而活動時間減少等。兒童缺乏運動,致使堆積的能量消耗大大減少從而形成肥胖。營養失衡:營養過剩是兒童肥胖的基礎,家庭孩子少、父母溺愛、經濟條件好、食物攝取以愛好為標準、缺乏平衡膳食常識是該類兒童肥胖的基本條件。對自己喜愛的食物往往暴飲暴食、喜愛的零食隨身攜帶、父母片面地給孩子增加營養等造成兒童高熱量、高脂肪飲食,而使兒童長期處于營養過剩狀態,營養過剩造成過多的甘油三酯堆積于皮下、組織器官引起兒童期肥胖[2].
3 干預措施
成年人減肥多采用藥物治療,由于藥物應用雖然見效快但有明顯副作用且極易反彈,兒童期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及有繁重的學習任務,故不能采用藥物治療方法。非藥物綜合治療措施是干預兒童期肥胖的主要方法,包括改善飲食結構、加強有氧運動、重新調整生活方式、改變兒童飲食觀念等。干預措施概括為以下幾點:控制體重,估算每天的消耗量來補充攝入量,盡可能維持攝入與輸出達到平衡,控制能量合理攝入增加能量消耗是控制體重的重要措施,一般以經常檢測體重為依據。合理控制膳食,要求全營養且低熱量飲食,摒棄偏食、控制零食、養成細嚼慢咽的進食習慣、避免過飽用餐,在減少糖類、高脂、高熱量的同時注意營養的平衡,滿足兒童生長發育需要即可。運動干預,包括低強度的跑步、早操、游泳、感興趣的體育運動、爬山、騎自行車等,低強度運動是燃燒體內脂肪減輕體重的主要措施,體力活動可以提高人體高密度脂蛋白的生成,促進甘油三酯代謝,與飲食控制聯合有促進控制肥胖的穩定性效果。心理干預,肥胖兒童有自卑、膽怯的心理現象,不能對該類患兒的飲食橫加指責、過度干預、強迫力不能及的運動,以關心、關愛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指導改變飲食與運動,提高患兒對自己存在問題的正確認識,鼓勵表揚參加集體活動、主動與同學們交往,讓他們明確堅持控制飲食與低強度鍛煉是能夠控制肥胖、增強體質、樹立健康兒童應有的自信的良好方法。
4 討論
近年來由于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兒童肥胖癥的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由于個別兒童存在不合理的飲食方法,攝入高熱量、高脂肪食物過多,又缺乏運動消耗多余的能量,將多余部分的能量轉化為甘油三酯堆積于體內形成肥胖,為成年后高血壓、2 型糖尿病、高脂血癥、動脈硬化等危害生命健康的疾病發生奠定了基礎。為了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早期控制兒童期肥胖癥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
我們的統計資料顯示,肥胖癥患兒存在著遺傳因素、家庭環境因素、營養失衡、缺乏鍛煉等原因,合理地進行干預就能夠逐漸使兒童們獲得標準的 BMI,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飲食習慣、自我護理能力是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們臨床工作者指導肥胖患者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殷利娜。自擬溫陽健脾祛脂湯治療單純性肥胖癥 60 例[J].基層醫學論壇雜志,2011,15(11):1055.
[2] 李君玲。中醫辨證治療兒童肥胖癥 67 例[J].中醫兒科雜志,2012:11(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