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濕熱證是濕熱蘊結脾胃,致脾失健運、胃失納降而形成的證候,是脾胃實證中的常見證型[1].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改變,脾胃濕熱證成為當今臨床上中醫脾胃疾病中最常見的證型之一[2].本研究對中國知網 ( CNKI)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資訊 ( VIP) 數據庫中涉及脾胃濕熱證診斷標準的現代文獻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以期為脾胃濕熱證診斷標準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指導。
1 資料與方法
1. 1 文獻資料來源
檢索 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及 VIP 中文數據庫,檢索時間為自建庫以來至 2014 年 5 月。
1. 2 文獻檢索策略
分別在 CNKI 高級檢索中以 “脾胃濕熱證”為主題詞,不含 “動物模型”,同時在 “跨庫選擇”中去除國內會議、國際會議、商業評論、專利、年鑒、成果、學術輯刊; 在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高級檢索中以 “脾胃濕熱證”為主題詞,“非”主題詞 “動物模型”; 在 VIP 高級檢索中以 “脾胃濕熱證”為題名/關鍵詞, “非”題名或關鍵詞 “動物模型”進行檢索。
1. 3 納入標準
臨床研究文獻,文獻中包含有 “資料與方法”或 “材料與方法”或 “臨床資料”.
1. 4 排除標準
重復發表的文獻; 只包含脾胃濕熱證的具體診斷內容而未注明其診斷標準者; 只包含脾胃濕熱證的診斷標準而無脾胃濕熱證診斷的具體內容者。
1. 5 資料提取與分析
通過對所獲得文獻的題目、摘要和全文的逐級閱讀,將文獻信息逐一提取到 Microsoft Excel 2010工作表中,具體包括: 脾胃濕熱證的診斷標準、文獻發表年份、診斷內容及判定形式,并設置各文獻的編號。
2 結果
共檢索到的文獻 1495 篇,其中 CNKI 735 篇、萬方數據服務平臺533 篇,VIP 227 篇; 通過納入、排除標準篩選出符合要求的文獻共 134 篇。
2. 1 脾胃濕熱證診斷標準使用情況
134 篇文獻共涉及標準 20 項,使用頻次 166次。表 1 示,使用頻次位于前 5 位的脾胃濕熱證診斷標準分別是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慢性胃炎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 ( 草案) 》、福建省脾胃學說研究會制定的標準、廣州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制定的標準、 《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斷、辨證和療效標準 ( 試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