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急性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的發病率及致死率均較高[1 -2],嚴重威脅我國新生兒的健康。近年來,伴隨著 NICU 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早產兒、低體重兒、宮內窒息新生兒的存活率不斷增加,NEC 的發病率亦有一定的上升[3],對 NEC 的治療臨床上應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 2010 年 1 月 ~ 2014 年 5 月收治的 68例 NEC 患兒作為研究對象,68 例患兒中男39 例,女29 例,發病時間為出生后 2 h ~36 d,孕周 28 ~ 39 周,平均( 34. 5 ± 4. 82)周,出生體重950 ~3 760 g,平均( 1 928 ±419) g; 刨宮產 24 例,陰道順產44 例; 出生后 Apgar 評分 5 ~10 分,平均( 6. 4 ±2. 8)分。68 例患兒中合并有肺炎、敗血癥及皮膚感染者 10 例,高齡孕婦( 年齡 >35 歲) 者7 例,有窒息史 15 例,胎兒宮內窘迫史 4例,新生兒伴有腹脹 62 例,嘔吐 29 例,反應差 20 例,便血 28例,發熱6 例,硬腫 5 例,休克癥狀 3 例,經由 X 線檢查顯示腸脹氣、腸管擴張24 例,腸管僵直 10 例,門靜脈積氣 7 例,腹水 4例,氣腹4 例,采用修正 Bell -NEC 分期,Ⅰ級28 例,Ⅱ級21 例,Ⅲ級19 例。
1. 2 治療方法: 68 例 NEC 患兒中 52 例采用內科保守性手術治療,治療方法如下① 嚴格禁食: 入院后,NEC 患兒即進行禁食、胃腸減壓處理,禁食最短 3 d,最長 29 d,禁食時間視患兒入院后的 Bell 分級及病情恢復情況而定,待患兒腹脹、嘔吐癥狀消失,腸鳴音恢復正常,大便潛血陰性后,采用 5% 的葡萄糖溶液腸外營養喂養,耐受后,采用配方奶或母乳進行腸內喂養; ②補液、營養支持: 禁食期間,依據患兒的日齡、體重及營養狀況補充生長發育所需的熱卡,水分、微量元素、葡萄糖酸辛,維持患兒的水電、解質平衡,必要情況下給予紅細胞( Hb) 、白細胞及血漿的輸注治療; ③ 抗生素: 依據患兒的病情及輔助檢查、確定病原體后,選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處理; ④早期內科治療 1 d后,病情無好轉,有加重或加重趨勢,立即采用外科手術進行干預治療; ⑤ 外科手術治療: 符合手術指征的患兒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包含腸造瘺術、腸切除手術及腸修補手術治療。
1. 4 療效判斷: 觀察兩組患兒 5 d 后的療效: 顯效: 患兒經治療后,腹脹、便血及腸鳴音癥狀完全消失,無嘔吐,糞便隱血陰性,可耐受母乳喂養; 有效: 患兒經治療后,腹脹,腸鳴音等癥狀改善,嘔吐情況減少,糞便隱血實驗陰性,仍舊無法耐受母乳喂養; 無效: 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1. 5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 SPPS 17. 0 統計學軟件,等級資料采用 Ridit 分析,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 Lsd 法,以 P <0. 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不同治療方式與療效情況: 16 例患兒入院后符合手術指征采用外科手術治療,5 例患兒經由內科保守治療無改善后,于次日采用外科手術治療,12 例患兒采用腸造瘺術( 或腸造瘺 +腹腔引流術) 治療,8 例行腸切除手術,1 例行腸修補手術治療,共計21 例患兒采用手術進行治療,外科手術組顯效 9 例,有效7 例,無效 5 例,有效率 76. 2% ,保守組治療顯效 20 例,有效 24例,無效3 例,經 ridit 分析,外科手術組 R =0. 534,保守組 R =0. 485,兩組比較 u = 0. 698,P = 0. 487.
2. 2 BELL 分期與臨床療效: I 期患者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Ⅲ期患者,Ⅰ期患兒的療效顯著優于Ⅱ期及Ⅲ期,Ⅱ期患兒療效顯著優于Ⅲ期患兒,P <0. 05.詳見表2.
3 討論
NEC 治療的主要方式為改善患兒的胃腸道血液供應,改善患兒的全身性血液循環,緩解其臨床癥狀,促使體內毒素的排除[4].目前臨床上早期內科保守治療是 NEC 治療的主要方式,而對于療效不佳的患兒,可轉為外科手術進行治療。本研究中68 例患兒,有16 例Ⅲ期患兒符合手術指征直接進行外科手術治療,5 例經由內科保守治療后效果不佳的患兒于次日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有效率為 76. 2%,保守治療組患兒治療有效率為 93. 6%,兩組患兒的療效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 05.本研究還發現 Bell 分期 I 期的患兒分期 I 期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bell 分期Ⅱ期及Ⅲ期,P <0. 05,BELL 分期Ⅱ期的有效率與Ⅲ期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 05,可見 Bell 分期級別越高,患兒的預后狀況越差,提示臨床上對 NEC 的治療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預防 NEC 病情進展程度過高,對于病危的患兒或早期對癥支持治療后無效的患兒,應立即改為手術治療,以降低死亡率。目前臨床上對 NEC 患兒入院后施行手術治療的指征暫不明確。筆者多年工作經驗認為 NEC 外科手術治療的指征為: ①腸穿孔,經由腹部 X 線片提示氣腹; ②臨床表現為腹膜炎體征,查體腹壁紅腫或水中,經 X 線檢查提示固定腸攀或中等、大量腹水、大量便血或嘔血; ③臨床有腹膜炎體征、查體腹壁紅腫、腹水不明確,但腹腔穿刺的液體為綠色膽汁樣、黃色混濁或血性液體; ④經由內科綜合性治療24 h 內,病情無好轉,有加重趨勢。
綜上所述,NEC 病情進展迅速,預后較差,臨床上早診斷、早治療,可控制疾病進展,治療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患兒的 X 線片表現,臨床特征,對符合手術指征的患兒盡早開展手術,降低死亡率。
4 參考文獻
[1] 朱櫻梅,任雪軍,吳文英。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影響因素分析[J].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4,36( 1) :44.
[2] 李 炎。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綜合治療效果及病因分析[J]. 中外醫療,2014,24( 4) :70.
[3]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中國住院新生兒流行病學調查[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11( 1) :6.
[4] 韋秀賢。 康復新液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研究[J]. 吉林醫學,2013,34( 26) :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