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醫學論文 > > 傷寒論中陽明病蓄水、氣郁等證的辨證治療
傷寒論中陽明病蓄水、氣郁等證的辨證治療
>2024-05-20 09:00:01


在陽明病熱證中,除了陽明邪熱外,因陽明經的特點所致,尚有陽明血熱證和陽明濕熱證,另外還有蓄水證、氣郁證、陽絕癥、虛寒證等。

1 蓄水證

太陽蓄水證,是太陽經表寒邪,以經傳的方式,隨經入里,與水互結于太陽膀胱,導致膀胱氣化失常,因其表邪未盡入里,而寒水已結,所以往往是表里同病,以蓄水為主。如果太陽病誤下,邪氣入里,可以出現眾多變證,但因其表證的性質不同,誤下后的辨證性質也就截然不同,“病發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 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如果是太陽感受熱邪而成的表熱證,誤下后可以形成結胸,而太陽感受寒邪而成的表寒證,誤下后可以形成痞證。第 244 條曰“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视嬎?,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收?,宜五苓散?!?/p>

本條敘述一開始是風寒表虛證,但因醫者誤下,所以形成了“但心下痞”的痞證。如果未經誤下,病人的發熱、惡寒、汗出等表證卻消失,反而出現了口渴,“此轉屬陽明也”。從口渴、轉屬陽明的敘述來看,一般情況下,很容易被看作是陽明實熱證,盡管有口渴,但從后續的轉歸來看,顯然不是陽明實熱證,而是陽明經表風寒邪氣,過經入腑結于陽明胃,使陽明胃這個津液之腑不能正常游溢精氣,寒水互結于胃,形成了陽明蓄水證。

雖然陽明蓄水在胃,但也影響到了整體的氣津互化功能,出現津不化氣和氣不化津兩種病理狀態。

津不化氣,正常的生理津液變成水濕,水濕從小便排出,小便數多者,大腸反而干燥,所以大便硬,因為并非是邪熱傷津而形成的燥屎,所以“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與陽明腑實燥屎內結的腹痛、潮熱、譫語等截然不同。

氣不化津,水濕不能形成生理需要的津液,臟腑組織器官缺乏津液的濡潤,病人就會渴欲飲水,由于寒水互結于陽明胃,胃的游溢精氣功能失常,對水的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所以即便是口渴,也不能大量飲水,只能是一點點的喝,以暫時解渴,但根本的還是要祛除胃中風寒邪氣,恢復胃的游溢精氣功能,所以原文中指出“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

渴者,宜五苓散”。五苓散中桂枝可以發散風寒邪氣,配白術、茯苓化氣,配豬苓、澤瀉行水,既散邪氣,又助氣化,且除蓄水,一方而標本、因果同治,是治療蓄水的的對妙方。

太陽蓄水和陽明蓄水雖同為津液的代謝失常,但因其部位的不同,其表現也就不同。太陽蓄水是寒水互結于太陽之腑膀胱,直接影響到膀胱的氣化,所以除了氣不化津的口渴外,以小便不利為主要臨床表現。而陽明蓄水因為寒水蓄結在胃,所以既可以出現小便數而大便硬的情況,尤以胃中水停,氣不化津的口渴為主要表現。太陽病和陽明病都有蓄水和蓄血,但因其所連臟腑不同,所以其所蓄部位也就不同。

太陽蓄血在小腸,陽明蓄血在大腸; 太陽蓄水在膀胱,陽明蓄水在胃,盡管部位不同,其蓄血、蓄水的病機基本類同,所以太陽蓄血、蓄水與陽明的蓄血、蓄水的治療用方相同。陽明蓄水的第 244 條言“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收?,宜五苓散?!迸c太陽蓄水的第 71 條言“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 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眱蓷l原文,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從病因而言,太陽蓄水是太陽經表的風寒邪氣,隨經入里,與足太陽之腑膀胱,寒水互結; 陽明蓄水是太陽表寒,過經而入足陽明之腑胃,寒氣與飲邪互結與胃,兩者皆為經傳的結果。從病位、癥狀而言,兩者皆有渴欲飲水,是水氣內結,氣不化津所致。所不同者,太陽蓄水證表邪未盡,故兼有發熱、脈浮,水蓄膀胱故而小便不利; 陽明蓄水,病本在胃,與膀胱無礙,故可見小便數及因小便數而致的大便硬,從小便的利或數明確揭示了水蓄部位的不同。從治療措施上看,盡管病因、病位和癥狀的不同,其病機都是寒水\\( 飲\\) 互結,機體的氣津互化停滯、水液代謝功能失常,所以采用相同的治療措施,即口渴較輕者,均采用少少與飲水的治標之法,但從根本上仍舊以能夠化氣、行水、生津的五苓散進行治療。五苓散是以改善機體氣化功能,兼以健脾胃生津液,利水濕助化源,對于凡是腔隙性停水,都具有明顯療效。

太陽蓄水與陽明蓄水,均屬于寒水互結,氣津互化失常,所以均以口渴為主要見癥,但因其所蓄部位不同,就有了小便數與小便不利的明顯區別。

2 氣郁證

所謂氣郁證,是指機體氣機的郁滯,從而導致諸多癥狀的產生。氣郁可以發生在任何一經或者臟腑,但因其各個經絡和臟腑的生理特點不同,所以一些經絡、臟腑容易出現氣機郁滯,而另外一些經絡、臟腑則不容易出現郁滯。凡是氣機升降明顯的臟腑經絡,就容易出現郁滯,比如厥陰經、少陽經,肝、膽等經絡、臟腑就極易發生氣機郁滯的病變,脾胃居于中焦,是氣機升降的樞紐,所以也容易發生氣機失常的病變。陽明胃腸虛實更替,以降為順,以通為用,若邪入陽明,氣機郁滯,更替失常,升降無節,不僅陽明胃腸本身的功能失常,也可連帶其他經絡臟腑的氣機不能調暢,這是人體統一整體的性質所決定的。

原文第 229 條言: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焙驮牡?230 條言: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然汗出而解?!本蛯儆陉柮鳉庥糇C。由于邪在陽明,日晡時陽明氣盛,正邪交爭,故而發潮熱; 陽明氣郁,氣機不暢,所以有胸脅硬滿; 陽明氣機不暢,腸道虛實更替失常,上見嘔吐,下見大便溏或不大便; 邪在陽明胃腸,氣濁上行,所以舌上白苔厚膩。由于是陽明氣郁,氣機不暢,治療以調暢氣機為法,方用小柴胡湯,該方調升降、和陰陽、適寒熱,可使氣郁開解,氣機條達,三焦通暢,津液敷布,胃腸和順,周身汗出,陰陽調和,疾病即可痊愈。

這兩條原文,提示了如下幾個問題:

①潮熱是陽明病的發熱特征,但有潮熱不一定就是腑實。只要邪居陽明,不管其是否形成腑實證,就極有可能出現潮熱,這是陽明經的特點所決定的,所以陽明氣郁證大便溏也仍舊有發潮熱。

②不大便是陽明腑實證的常見癥,但陽明氣郁證也可出現不大便,這里的不大便并非腑實燥屎內結,而是氣郁不暢,腑氣不通,正由于氣機的失常,胃腸虛實更替失節,所以既可出現大便溏,也可出現不大便。

③第 101 條說: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薄靶孛{硬滿”屬于柴胡證中的一個主要見癥,陽明病見胸脅硬滿,是陽明氣郁,不必待其他癥狀具備,可用小柴胡湯,從而證明“但見一證便是”的“一證”應是小柴胡湯四大主癥之一。

④提示小柴胡湯證與少陽病并非一對一的對等關系,而是包容關系,即少陽病的主要證候之一是小柴胡湯證,而小柴胡湯證可見于六經病的多個病群中,也可見于六經病以外的其他疾病中。這是方劑辨證的最初雛形,也是《傷寒論》記述“柴胡證”“桂枝證”的原意所在。

3 陽絕證

關于陽絕,在《傷寒論》中出現有 3 處,而這 3 處所表述的概念則不相同,絕有極,最,極端的意思,還有獨特的,少有的,獨有的意思。在《平脈法》提到“師曰: 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 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此皆不治,決死也。若計其余命生死之期,期以月節克之也?!泵}搏只在寸口的寸部出現,而關、尺兩處不能察覺到脈動的一種脈象,稱作陽絕,反之稱為陰絕。成無己認為是這里的陽絕和陰絕是“陰陽偏絕”所致。根據陰陽平衡的理論,陰升陽降,陰陽平衡,若寸脈不至關,是陽獨盛而不能降,不與陰相交; 尺脈不及關,是陰獨盛而不升,不與陽相交。這里的陽絕、陰絕的“絕”是獨有、獨自的意思,同時也兼有極端的意思。

第 245 條言: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 汗出多者,為太過; 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者,為陽絕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钡?246 條言: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 浮芤相搏,胃氣生熱,其陽則絕?!碧岬搅恕瓣柦^于里”和“其陽則絕”。脈陽微和陽脈實,是指太陽中風的脈浮緩和太陽傷寒的脈浮緊。無論是中風或者傷寒,其汗出都應“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

所以汗出少的,為陰陽調和,汗出多的為太過。中風本自汗出,然此汗出與服藥后的汗出不同,所以中風病人的自身汗出無論多少,能夠達到自和的程度都比較困難,所以脈微汗出也應該理解為通過一定治療措施后的汗出,汗出少的是陰陽自和,汗出多的為太過,不僅不能夠祛除邪氣,反而會傷及陰陽之氣。陽脈實是指脈象浮緊,因此要用發汗的方法治療,也應“漐漐微似有汗”,汗多的也屬于太過。汗出太過,津液損傷即“亡津液”,陰陽失調,陽熱獨盛,大便硬而難解,所以稱作“陽絕于里”。

脈浮而芤,脈浮為陽熱亢盛,鼓動脈搏; 脈芤為陰血不足,脈管失于充盈。脈浮而芤是陽盛津虧,胃腸陽熱獨盛,所以原文說“胃氣生熱,其陽則絕?!?/p>

這兩條原文雖然稱作陽絕證,其實應該屬于“太陽陽明證”的形成原因,即津傷熱盛證,是由于太陽表證汗出過多,傷津生熱,陽熱獨盛所致。而“陽絕”的意思是說由于陰津的不足而致陽熱的亢盛,“絕”有極、最的意思。

4 虛寒證

陽明病雖以熱證占主導地位,比如邪熱證、實熱證、血熱證、濕熱證,除此之外,還有蓄水證、氣郁證、陽絕證。在諸多熱證之外,陽明病也同樣有虛寒證,后世有許多醫家將陽明虛寒證歸為太陰病,這種認識是不符合臨床實際的。任何一經,任何一臟,任何一腑,由于各人的體質稟賦不同,所處環境不同,所病時間不同,因此就會有千差萬別,所以盡管原文有“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的說法,但也有陽明病虛寒證的特例。

第 243 條說“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背粤藮|西就想嘔吐,這是胃不受納所致,原文說“屬陽明也”,就是明確指出是陽明胃的病變,由于陽明胃家虛寒,胃氣不能息息和降,反而時時上逆,所以就出現了食谷欲嘔的癥狀,治療用吳茱萸湯。吳茱萸湯由吳茱萸、人參、生姜、大棗 4 味藥物組成,吳茱萸味辛性熱,具有降逆止嘔,散寒止痛,助陽止瀉的作用,常用于因胃寒而引起的嘔吐吞酸等癥。人參補氣建中,生姜、大棗調和胃氣,四味藥物合用,可以建中暖胃,降逆止嘔。

但若服用吳茱萸湯后,嘔吐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更加厲害的,說明不是因胃寒而引起的嘔吐,是上焦有熱所致。這里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一是本條食谷欲嘔為什么屬于陽明胃家虛寒,為什么就不是陽明胃熱呢?

陳修遠的《醫學三字經》中說: “嘔吐噦,皆屬胃”。嘔、吐、噦三者都是胃氣上逆所致,病機相同,但臨床表現不同,一般來說有聲有物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有聲無物謂之噦。同是嘔吐,又有時間的不同?!督饏T要略》中提到: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薄懊}弦者,虛也,胃氣無余,朝食暮吐,變為胃反。寒在于上,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薄笆骋鸭赐抡?,大黃甘草湯主之?!背衬和?、暮食朝吐,中間相隔大半天時間,正常情況下應該消化的差不多,并從胃傳遞到腸道了,反而吐出來,肯定是脾虛不能消化所致,張仲景將這種情況稱作“胃反”,是脾家虛寒所致,胃能受納而脾不運化,即原文所說的“脾傷則不磨”,而致“宿谷不化”。

而食已即吐的用大黃甘草湯治療,應屬熱無疑,由于胃中有熱,胃氣不降而不能受納,所以食已即吐。從時間上來判斷,屬于脾不運化的則朝食暮吐或者暮食朝吐; 屬于胃不受納的則食已即吐。

同是嘔吐,又有即吐即嘔和欲吐欲嘔的不同。即吐即嘔是事實上的嘔吐,即會完成嘔吐的動作。形成嘔吐的事實;而欲吐欲嘔是病人的一種感覺,它可能形成嘔吐的事實,也可能根本不會發生嘔吐,只是病人的一種意念。這從病機上去體會,前者應該是有氣機上逆的結果且程度嚴重,而后者則是有氣機上逆的趨勢而上逆的程度比較輕微。

嘔吐又有病性寒熱的迥異,“諸逆沖上,皆屬于火”“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的記載,說明嘔吐屬于熱性的偏多。

可見同是嘔吐,尚有臨床表現的不同、發生時間的差異、病機輕重的區別,寒熱病性的的迥異,因此治療嘔吐的方法也有所變化。

既然陽明胃寒和陽明胃熱都可以導致氣機上逆,那么如何區別是胃寒的嘔吐還是胃熱的嘔吐呢? 條文中“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并未明確是胃寒或者胃熱,我們也只是從后文所用方劑吳茱萸湯來推測該證屬于胃寒的嘔吐。臨床上要區別是胃寒嘔吐還是胃熱嘔吐并不難。一般而言,胃寒的嘔吐,嘔吐物氣味不大,完谷不化,吐勢較緩,病人口不渴,舌淡苔白膩,便溏溲清,脈象遲緩; 胃熱的嘔吐,嘔吐物酸腐,吐勢較猛,病人口渴,舌紅苔黃,便干溲赤,脈象數大。如此通過其見癥,即可以區別胃寒嘔吐和胃熱嘔吐。

二是上焦與嘔吐的關系。條文中說: “得湯反劇者,屬上焦?!薄秱摗逢P于三焦病的辨證,雖然著墨不多,但已見三焦辨證方法的雛形。如本條原文嘔吐有上焦、中焦之辨。

《傷寒論》第 159 條言: “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笔窍吕兄薪?、下焦之辨。嘔吐要辨病在中焦陽明胃,還是在上焦,那么上焦是如何引起嘔吐的呢?

“得湯反劇者,屬上焦”,歷代醫家的認識不一,但都并未揭示其真實內涵?!夺t宗金鑒》認為是太陽陽明合病,治療應該用葛根加半夏湯。魏念庭則認為是中焦有寒而上焦有熱,應該用吳茱萸湯加入苦寒泄熱的藥物。程郊倩認為是寒盛格陽,不能下達,可以再次使用吳茱萸湯治療。陳修園的認識則更加玄虛,認為是寒去生熱所致。以上諸種說法不僅沒有道出原文的底蘊,有些則更有悖于原意。歷版《傷寒論》教科書和《傷寒論譯釋》則一筆帶過,只強調了臨床辨證的重要性,并未真正解釋“得湯反劇”的病理本質。

“屬上焦”明確指出病屬于上焦,“病機十九條”有“諸痿喘嘔,皆屬于上”的說法,說明嘔吐除了中焦胃外,跟上焦也有一定的關系?!端貑柌C氣宜保命集》中提出: “吐有三:氣積寒也,皆從三焦論之。上焦在胃口,上通于天氣,主納而不出。中焦在中脘,上通天氣,下通地氣,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臍下,下通地氣,主出而不納。是故上焦吐者,皆從于氣,氣者天之陽也,其脈浮而洪,其證食已暴吐,渴欲飲水,大便燥結,氣上沖而胸發痛,其治當降氣和中。中焦吐者,皆從于積,有陰有陽,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其脈浮而弱,其證或先痛而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治法當以毒藥去其積,檳榔木香行其氣。下焦吐者。皆從于寒。地道也。其脈沉而遲。其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當以毒藥。通其閉塞。溫其寒氣。大便漸通。復以中焦藥和之。不令大便秘結而自愈也?!笨梢娙菇钥蓪е聡I吐,就像“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咳雖屬肺,但“聚于肺,關于胃”?!皣I吐噦,皆屬胃”,但仍舊有三焦吐之證,這充分顯示了中醫統一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兩大理論核心。

所以《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之后的《普濟方》《傷寒兼證析義》《脈因證治》《證治匯補》《丹溪手鏡》等書,都介紹了三焦吐的病因病機和治法方藥?!痘罘C要》將“上焦吐”的病名明確并固定下來。上焦吐,治療從氣著眼,以桔梗湯\\( 桔梗、半夏曲、陳皮、枳實、白茯苓、白術、厚樸\\) 調木香散\\( 木香、檳榔各等分\\) 降氣和中,對于食已暴吐,渴欲飲水,大便燥結,氣上沖而胸發痛,脈浮而洪者效果良好。

“得湯反劇者,屬上焦”,其病屬于“上焦吐”,意在說明:一者,陽明雖然可有寒證,但畢竟以多實多熱為其生理特點,其發生寒證的機會極少,有時極似陽明胃的寒證,但實際上則是其他臟腑病變的影響所致; 二者,嘔吐雖與胃氣上逆密切相關,但有時并非胃家本身病變,是由其他原因導致的氣機逆亂所致,比如過度的生氣或者過度的悲傷都可以引其嘔吐; 三者,上焦心肺郁而氣逆,則胃氣也可因而上逆,誤以為是胃寒嘔吐而用吳茱萸湯治療,其屬于以溫熱補益氣郁,不僅郁不得散,反而氣逆更甚,故而嘔吐“得湯反劇”。

5 寒濕證

第 259 條說: “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里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于寒濕中求之?!北緱l大多都將其歸為足太陰脾的病變,其實陽明病濕熱較多,但也可以出現寒濕,前面介紹過,陽明氣化不從標本,而是從中見太陰濕氣,如果陽明標本之氣皆不足,不能燥化中氣之寒濕,使寒濕過盛,則一樣可以發生陽明寒濕證。

寒濕內停,郁阻肝膽,疏泄失常,則見身黃、目黃、小便黃,但因其是寒濕所致,所以身黃黃色晦暗如煙熏,或者如熏黃\\( 雄黃中質次顏色灰暗者\\) 之色,與陽明濕熱發黃的黃色明亮如橘子色不同,所以陽明寒濕發黃被稱作“陰黃”,陽明濕熱發黃被稱作“陽黃”。

陽黃是濕熱內蘊,所以治療以清熱利濕為法,但需區分偏表偏里、濕重熱重的差異; 陰黃是寒濕內停,所以治療時以祛寒燥濕為法,以理中湯、四逆湯配合五苓散、茯苓甘草湯、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等進行治療,切記不能使用攻下的方法,所以原文說“以為不可下也,于寒濕中求之”。

附原文:

218.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里,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 表虛里實,久則譫語。

229.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230.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243. 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244.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视嬎?,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收?,宜五苓散。

245.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 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者,為陽絕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246.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 浮芤相搏,胃氣生熱,其陽則絕。

258. 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259. 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里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于寒濕中求之。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