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麻醉具有操作簡單、鎮痛效果確切、肌肉松弛效果滿意等優點被廣泛用于小兒下腹部手術[1], 但由于小兒不配合 , 常常需要在手術中輔助全身麻醉藥 , 本院在七氟醚、丙泊酚聯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兒疝氣手術有一些體會 ,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將 ASA 分級Ⅰ ~ Ⅱ級、近期無呼吸道感染病史及骶管麻醉禁忌證的 1~5 歲需要擇期行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的患兒 60 例隨機分為 A 組 \\( 丙泊酚復合骶管麻醉組 \\)和 B 組 \\( 七氟醚復合骶管麻醉組 \\), 每組 30 例。兩組患兒性別、體重及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相比 ,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麻醉方法與監測所有患兒術前禁食禁飲 4~8 h, 入手術室前均給予長托寧 \\( 鹽酸戊乙奎醚 \\)0.01~0.02 mg/kg, B 組患兒入手術時后面罩吸入 8% 七氟醚 , 氧流量 8 L/min, 患兒入睡后 \\( 睫毛反射消失 \\) 遂改為吸入 2%~3% 七氟醚 , 氧流量2 L/min, 固定好面罩后取左側臥位消毒鋪巾 , 在骶裂孔處用20 G 靜脈套管針穿刺 , 進針方向與皮膚呈約 40°夾角 , 穿過骶尾韌帶時有突破感 , 置入外套管并退出管芯 , 回抽無血液及腦脊液 , 推 2~3 ml 生理鹽水無阻力證實在骶管腔 , 給予新配置的 0.25% 羅哌卡因 1 ml/kg, 10 min 后開始手術。A 組患兒入室后面罩吸氧 , 靜脈給予丙泊酚 1.5~2.5 mg/kg, 待患兒入睡后靜脈泵注丙泊酚 3~8 mg/\\(kg·h\\), 然后給予骶管麻醉 \\( 同B 組 \\), 兩組患兒整個手術過程保留自主呼吸。
1. 3觀察指標觀察患兒誘導前 \\(T0\\)、誘導后 \\(T1\\)、手術切皮時 \\(T2\\)、疝囊結扎時 \\(T3\\)、術畢清醒時 \\(T4\\) 各時點心率、MAP、血氧飽和度 \\(SpO2\\) 及術后清醒時間 , 觀察麻醉誘導期間有無嗆咳、屏氣、喉痙攣、躁動等并發癥 , 術后有無蘇醒期躁動及惡心、嘔吐等。
1. 4統計學方法應用 SPSS20.0 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 表示 ,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兩組患兒心率、MAP、SpO2比較兩組患兒誘導前的生命體征無明顯差異 ;A 組誘導后心率 \\(112.2±12.2\\) 次 /min與誘導前心率 \\(107.2±13.2\\) 次 /min 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A 組患兒 MAP 誘導前 \\(85.5±7.6\\)mm Hg\\(1 mm Hg=0.133 kPa\\)、B組\\(83.5±9.2\\)mmHg與誘導后A組\\(75.8±12.8\\)mm Hg、B 組 \\(76.3±11.5\\)mm Hg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A組 \\(75.8±12.8\\)mm Hg 下降更為明顯 \\(P<0.05\\) ;兩組 SpO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均無呼吸抑制發生。
2. 2兩組患兒手術時間及蘇醒時間比較A 組手術時間\\(28.6±5.2\\)min, 蘇醒時間 \\(9.2±4.8\\)min, B 組手術時間 \\(29.2±4.8\\)min, 蘇醒時間 \\(8.6±3.1\\)min,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3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比較A 組有 1 例術后躁動 , 發生比率為 3.3%, 無惡心嘔吐 ;B 組有 2 例術后躁動 , 發生比率為 6.7%, 1 例術后惡心嘔吐 , 發生比率為 3.3%,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3討論
小兒疝氣手術時間短 , 手術操作相對簡單 , 但對麻醉的可控性要求較高 , 既需要一定的麻醉深度滿足手術的需要又要保證患兒能夠很快蘇醒 , 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小兒骶管麻醉由于其操作簡單易掌握 , 止痛、肌松效果確切 , 局部麻醉藥用量小 , 對患兒的生理干擾少 , 便于臨床應用等優點 , 在臨床被廣泛應用 , 但小兒在局部麻醉下不能很好的配合手術 ,在骶管麻醉的同時必須輔助一些全身麻醉藥物來完成手術 ,由于七氟醚是一種新型的吸入麻醉劑 , 無刺激性氣味 , 對呼吸道刺激性小且不增加呼吸道分泌物 , 即使吸入高濃度麻醉誘導也未見屏氣、咳嗽及喉痙攣的發生 , 由于骶管麻醉良好的止痛和肌松作用 , 術中 2%~3% 的七氟醚濃度完全可使患者鎮靜無體動 , 可滿足手術需要 , 由于七氟醚的血 / 氣分配系數僅 0.63, 腦血分配系數為 1.7, 在常用的揮發性吸入全身麻醉藥中較低 , 故其誘導、蘇醒過程迅速 , 可控性好 , 特別適合于小兒麻醉 ;丙泊酚為弱酸性水性乳劑 , 具有起效快、蘇醒快等優點 , 被廣泛用于麻醉誘導與維持 , 其沒有蓄積同時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 醫務人員在骶管麻醉的基礎上使用丙泊酚 , 既充分鎮靜鎮痛 , 又保證肌松 , 可以滿足手術的需要。
為尋求一種療效好安全性高的麻醉方法 , 本研究主要探討七氟醚、丙泊酚聯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兒疝氣手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該研究表明[2]:丙泊酚復合骶管麻醉與七氟醚復合骶管麻醉都能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兒疝氣手術。由于七氟醚對心肌有保護作用 , 術中血壓和心率波動相對較小 , 血液動力學穩定。有文獻表明 , 七氟醚吸入麻醉術后患兒躁動及惡心嘔吐發生率比較高 , 而本研究表明七氟醚聯合骶管麻醉術后患兒躁動率為 15%, 而惡心嘔吐率僅為 3%, 這與文獻報道是不一致的 , 可能與聯合骶管麻醉起的鎮靜鎮痛作用有關。由于丙泊酚在小兒的藥代動力學與成人不同 , 需要較大的劑量才能達到一定的麻醉深度 , 這勢必會加重呼吸和循環抑制 , 而作者復合了骶管麻醉 , 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丙泊酚的用量 ,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 同時丙泊酚有止吐作用 , 降低了患兒術后惡心嘔吐發生的幾率[3]。
綜上所述 , 七氟醚、丙泊酚聯合骶管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 , 降低不良反應 , 這兩種麻醉方法用于小兒疝氣手術 ,麻醉效果都很顯著 , 恢復迅速且安全性較高的麻醉方法 ,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吳春美 , 徐建軍 , 成國榮 . 七氟醚與丙泊酚在小兒包皮環扎術的臨床比較 . 醫學信息 , 2010, 23\\(7\\):2323-2324.
[2] 王東坡 , 胡瑤琴 , 胡智勇 .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兒短小手術中的應用 . 臨床麻醉學雜志 , 2007, 23\\(6\\):511-512.
[3] 蔡琳 , 鞏固 , 劉英海 , 等 . 七氟醚復合骶管阻滯在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中的應用 . 四川醫學 , 2013, 33\\(2\\):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