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病手術創面大多為開放性,易并發傷口疼痛、創緣水腫,同時也影響創面愈合。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們在術后應用金馬洗劑坐浴熏洗,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共298例,均知情同意并配合治療,回顧性分成2組。治療組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齡20~62歲,平均(33±11)歲。其中混合痔77例,肛裂38例,肛瘺20例,肛周膿腫15例。分別予以混合痔外剝內扎術、肛裂切擴術、肛瘺切除術及肛周膿腫I期切開根治術。病程1周至15年,平均6 年。對照組148例,男79例,女69例;年齡20~61歲,平均(31±11)歲。其中混合痔73例,肛裂41例,肛瘺22例,肛周膿腫12例。手術方法同上。病程2周至13年,平均7年。兩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1\\),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對癥治療,換藥前予以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2次/d,每次20 min。治療組換藥前予以金馬洗劑熏洗坐浴。藥物組成:金銀花、馬齒莧、生大黃、苦參、虎杖、荊芥、制乳沒、薄荷、芒硝、五倍子、冰片等,煎好袋裝,每袋200 mL。
坐浴椅上置坐浴專用盆、無菌紗布或毛巾,取1袋藥液加熱水至2000 mL左右,利用熱力作用熏蒸肛門部。水溫降至500~600 ℃時,用紗布蘸藥液輕輕擦洗。水溫達380~420 ℃時,囑病人坐藥液中。7 d為一療程,兩個療程后判斷療效并進行統計分析。
1.3 療效判斷標準 按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制定。顯效:局部無感染,肛門疼痛明顯減輕,肛緣無水腫,創面無滲液、無滲血,術創愈合時間明顯縮短。有效:局部無感染,肛門疼痛輕,排便有痛感,水腫輕,創面有少量滲液,愈合時間有縮短。無效:肛門疼痛未減輕或減輕不明顯,水腫未吸收,創面愈合無明顯縮短。
疼痛評分按照《WHO疼痛程度評分標準》[2],從輕至重分為0~Ⅲ級。肛門水腫量化指標從輕至重分為0~3分。創面愈合時間參考文獻標準[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個療程后統計,治療組及對照組顯效率與總有效率均高于第1療程。組間比較,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術后疼痛,水腫改善情況,術創愈合時間均好于對照組\\(P <0.05\\),見表3。兩組治療期間尚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痔、瘺、裂及肛周膿腫是肛腸科常見病及多發病,手術治療是其主要手段之一,但手術后常出現肛門疼痛、肛緣水腫、創面愈合時間延遲等并發癥。祖國醫學認為,肛腸術后濕熱下注,阻滯肛門,氣血瘀滯,經絡阻隔,加之局部炎癥水腫,則肛門疼痛劇烈;濕熱下注,熱傷脈絡,血溢脈外,則創面滲血;濕熱內蘊,凝結于肌膚腠理之間,氣血運行不暢,精微不布,則久不收口。
中藥坐浴在治療大腸肛門病方面有悠久的歷史,是用熏洗的方法通過藥力和熱力直接作用患處,從而起到治療效果[4]。熏洗過程中,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局部,其有效成分可通過皮膚或創面的肉芽組織而發揮藥效。溫熱、蒸汽和藥液的共同作用可使氣血經絡得到溫通,有利于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環,促進瘀血和水腫消散。局部血運暢通,組織的抗病能力增強,功能得以改善與恢復。同時可以保持局部清潔達到控制病變,減少不良刺激,增強新陳代謝和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降低痛覺神經的興奮性,起到消炎止痛,促進術創修復愈合的目的[5]。
金馬洗劑為本院自擬方劑,具有抗炎、消腫、止痛、生肌等作用。其組成為金銀花、馬齒莧、苦參、大黃、荊芥、虎杖、制乳沒、薄荷、五倍子、明礬、冰片等。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為治療一切內外癰之要藥,實驗證明其具有抗菌、解熱、抗炎、抗氧化、止血等作用[6]。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治療大腸濕熱,便血痔血??鄥⒖嗪?,清熱燥濕,《神農本草經》云其可以“除癰腫”。大黃具有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內含大黃酚,可促進血液凝固[7]。五倍子具有收斂止血、收濕斂創之功,內含沒食子酸對創面蛋白有沉淀作用,還有輕度局麻效果[8]?;⒄染哂星鍩崂麧?、散瘀止痛之功,煎汁外洗,有收斂、消炎作用,可加快痊愈過程[9]??鄥⑴c虎杖同用,還可迅速改善炎癥滲出和水腫[10]。荊芥炒碳具有消瘡止血,提取物有一定的鎮痛消炎作用。制乳沒兩藥均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作用。明礬可燥濕止癢,尤善治創面濕爛或瘙癢能強力凝固蛋白,促進潰瘍愈合[11]。冰片具有清熱解毒、防腐生肌作用[12]。薄荷內含薄荷醇,具有較好的透皮性,可領諸藥直達病所[13]。冰片其氣香味辛,與薄荷辛涼相伍,提高病人熏洗的舒適度。諸藥合用,從而收到明顯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固脫、促進創面生長的功效 。
通過兩組治療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金馬洗劑熏洗坐浴可以有效的緩解肛腸病術后疼痛、促進水腫吸收,加速創面愈合。且諸藥取材方便、價廉,制作工藝簡單,患者易于接受,便于推廣。
但該方應用時間尚短,缺乏大樣本統計,其機理、藥理有待進一步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