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
本組選擇川崎病患兒50例,臨床診斷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員會\\(1984年\\)的診斷標準。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4個月至7歲,平均1.8歲。入院病程14~28d。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齡1.9歲。對照組: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齡1.7歲。兩組患兒性別及年齡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2.1藥物治療
50例患兒均應用阿司匹林\\(ASA\\)每天30~50mg/kg,分2~3次服用;且與IVIG聯用。退熱72h后將ASA減量至每天10~30mg/kg,服用兩周后,根據血常規、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結果減至小劑量,即每天3~5mg/kg。一般無CAL患兒服用6~8周,已累及冠狀動脈的患兒應服用至冠狀動脈回復正常水平。
IVIG的使用劑量為2g/kg,一次靜脈輸注。川崎病合并冠狀動脈損害\\(Coronaryarter-ylesions,CAL\\)的治療手段包括長期抗凝治療及溶栓治療。冠狀動脈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患兒應在小劑量服用ASA基礎上加用華法林0.1mg/\\(kg·d\\)抗凝治療。合并有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肝功能損害使用保肝藥物,心肌細胞損害及心臟擴大使用營養心肌藥物治療。
2.2護理療法
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煩躁者給鎮靜劑,做好搶救藥物和物品的準備。抽血在遠離心臟的四肢靜脈進行,勿在頸外靜脈抽血。急性期患兒反復高熱、進食少,應每日用生理鹽水口腔護理2~3次,口唇干裂時予涂潤唇油。眼球結膜充血明顯者用生理鹽水滴眼1~2次。保持皮膚清潔,穿棉質衣服。皮疹部位感覺瘙癢,可外用爐甘石涂抹。
臀部及肛周紅斑脫屑時,便后用溫水沖洗干凈,外涂紅霉素軟膏。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皮膚。指趾端脫皮時,不要人為撕拉,損傷皮膚的完整性,應讓受損皮膚自行脫落,或用消毒剪刀剪除。病初應予高營養、足夠熱量易消化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食物宜溫涼,少量多餐。體溫穩定后,食欲多有改善,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禁食過熱、過硬、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及酸性食物。
主要治療用藥是靜脈用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雙嘧達莫。丙種球蛋白為血液制品,容易被污染,因此單獨輸入,不與其它藥物配伍,嚴格無菌操作,現配現用,低溫保存。輸注前后用生理鹽水沖洗管路。注射全過程遵醫囑心電監測,加強巡視,控制輸液速度,注意觀察有無血清學反應\\(發熱、寒戰、皮疹、心慌、胸悶、呼吸困難等\\)。阿司匹林可引起胃腸道反應、肝功能損害和出血,飯后服用可減少對胃的刺激,阿司匹林引起多汗時,應及時更換衣被,防止受涼。護理人員應主動和患兒溝通,語氣輕緩,態度和藹,鼓勵患兒表達自己的需求,并盡量滿足。冠狀動脈擴張是川崎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家長容易出現焦慮、恐懼,需根據家長的文化程度,耐心解釋川崎病的診治及預后,發放川崎病的健康教育手冊。
急性期患兒絕對臥床休息,避免增加心臟負擔,恢復期可適當活動。告知家長飲食宜富含纖維,保持大便通暢。冠狀動脈病變時最嚴重的并發癥,注意心律、心音改變及心包摩擦音等,發現觀察異常及時與醫生聯系,協助做好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和心肌酶譜等檢查,密切觀察患兒有無心悸、胸悶、出汗或煩躁不安等癥狀,做好觀察記錄。
結果
經過積極的治療和護理,觀察組25例中治愈20例,占80%;平合并血栓3例,占12%;心臟擴大2例,占8%;平均住院天數16d。對照組25例中治愈16例,占64%;合并血栓5例,占20%;手術1例,占4%;心臟擴大2例,占8%;死亡1例,占4%;平均住院天數21d。觀察組患兒治愈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合并血栓例數、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討論
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是一種以全身中小動脈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出疹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急性發熱、皮膚黏膜病損和淋巴結腫大,最嚴重的是冠狀動脈病變,可導致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破裂等致死性并發癥。發病年齡以嬰幼兒多見,80%在3歲以下。
本組通過早期大劑量的使用靜脈用丙種球蛋白保護冠狀動脈以免發生進一步的損害。對照組中1例冠脈擴張合并血栓發生栓子脫落進行手術治療,1例冠脈瘤破裂發生死亡。觀察組患兒整個住院期間,通過采取飲食控制,活動的限制,保護性隔離等措施后,縮短了住院天數,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減輕了家長的心理負擔。通過對川崎病患兒的臨床觀察護理認識到:及時藥物治療的同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癥護理,給予患兒及家屬心理支持及健康宣教,對減少并發癥、加快疾病康復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上冊\\)[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687-689.
[2]鄭賢蘭,符州.新編兒科護理常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62-263.
[3]杜鵑.小兒川崎病的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5\\):3138-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