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哮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變態反應性疾病,由多種細胞包括氣道的炎癥細胞和結構細胞(如 T 淋巴細胞等),以及細胞組分參與。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調節性 T 細胞數量或者功能異常往往可以引發哮喘和過敏性疾病。國內有學者檢測了不同發作期兒童哮喘 CD4+CD25+Treg(調節性 T 細胞 regulations T cell Tregs),發現急性發作期其調節性 T 細胞數量明顯低于非急性發作期及健康對照組。特異性免疫治療在臨床上,能夠顯著改善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氣道高反應性、減輕哮喘發作次數及臨床癥狀,本研究是以塵螨過敏變應原試驗陽性且伴有明顯臨床哮喘癥狀的患兒為研究對象,并且觀察特異性免疫治療(皮下注射)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 2011 年 3 月 ~ 2012 年 7 月 哮 喘門診患兒,按 1998 年全國兒科呼吸病會議修訂標準為依據進行診斷,選 95 例非急性發作期哮喘病兒作為臨床觀察對象,將 95 例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 48 例,其中男 26 例,女 22 例,年齡(7.5±2.0)歲;對照組47例,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齡(8.0±2.5)歲。兩組從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95 例病例全部選擇符合以下標準:(1)年齡 5 ~ 14 歲;(2)有典型哮喘發作病史;(3)塵螨變應原皮內試驗陽性強度> +++,其他變應原強度≤ ++;(4)患兒 FEV1 ≥ 80%預計值,病情處于穩定期;(5)近期未使用過糖皮質激素(包括全身、口服),1 周內未使用吸入糖皮質激素。
排出標準:(1)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心血管疾??;(2)重度哮喘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變應原皮內注射法 應用標準變應原注射液,進行皮內試驗、并用組胺作陽性對照、生理鹽水作陰性對照。皮內注射部位:上臂外側,皮試20min 觀察結果,確定過敏強度。
1.2.2 應原皮試結果評定 皮內注射 15 ~ 20min觀察結果;(1)“-”陰性:試驗部位無反應,或僅出現與陰性對照試驗類似的小丘疹或紅暈;(2)“±”可疑:試驗部位出現直徑小于 0.5cm 的丘疹和不太明顯的紅暈;(3)“+”陽性:丘疹直徑 0.5 ~ 1.0cm,有較明顯的紅暈;(4)“++”中陽性:丘疹直徑1.1~1.5cm,有相當大的紅暈、但無偽足;(5)“+++”強陽性:丘疹直徑> 1.5cm 有明顯的紅暈和偽足;(5)“++++”極強陽性:局部反應與強陽性同,但同時出現周身反應,如發癢、皮膚潮紅、憋氣、哮喘發作等。
1.2.3 特異性免疫治療方法 特異性免疫治療采用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抗原 [ 德國默克公司,阿羅格(NHD),進口注冊證號:SI9990028],治療起始濃度由皮試強度和過敏種類決定。一般采用常規的遞增法;從低濃度起,首劑量 0.1mL,第二次 0.2mL、每周注射兩次,每次遞增 0.1mL,直到第 10 次 1mL止升到下一個濃度。一個濃度梯度完畢后瓶內剩余藥液棄去不可再用。濃度升到維持階段后,脫敏液濃度不再改變(一般為 10-2,即 2 號藥液)注射部位在上臂外側三角肌處,如出現風團、瘙癢等,暫時維持這一劑量和濃度,待癥狀消失繼續增加。如經過維持治療已逐漸痊愈,可逐漸減少注射次數,1~2 周 1 次繼續維持 2 年以上。治療過程中可根據臨床癥狀同時使用抗組胺藥、支氣管擴張劑、小劑量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等。
1.3 評價標準
1.3.1 臨床療效 顯效:哮喘癥狀完全緩解,偶爾用藥物緩解癥狀;好轉:哮喘癥狀有所減輕,但常需藥物治療;無效:癥狀無緩解或加重。
1.3.2 肺功能檢測 應用 MicroLab Spiro 肺功能檢測儀。檢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時間肺活量(FEV1),呼氣峰流速(PEF)。檢測前 24h 未使用支氣管擴張劑。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3.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 x2檢驗,以P <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經治療 1 年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87.5%,對照組總有效率 80.8%,兩組總有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1。
2.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
治療前,兩組肺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經治療 1 年后,治療后兩組肺功能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2。
3、 討論
變態反應性(過敏性)疾病是覆蓋呼吸內科,耳鼻喉科,兒科和皮膚科等多學科的疾病,近年來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常受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影響。目前治療過敏性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避免接觸過敏原,藥物治療,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和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最新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指出,過敏性哮喘的防治首先積極控制環境、避免生活中接觸變應原。但有些變應原如塵螨、春秋季花粉等在實際生活中接觸是難以避免的,要求患者不接觸這些變應原亦很難做到的。吸入皮質激素是治療哮喘的最基本藥物,但是皮質激素并不能針對哮喘發病原因進行治療,且患者需要長期應用此類藥物來控制氣道的炎癥反應。特異性免疫治療被認為是目前能夠針對哮喘病因的基本治療方法。
皮下注射療法治療過敏性哮喘是一種傳統有效的特異性免疫療法。 特異性免疫治療又稱變應原免疫療法,是對患過敏癥的個體采用逐漸增加特定變應原浸液攝入量,以減輕因接觸變應原而引發的癥狀,是過敏性疾病的病因治療。近十年來,隨著對變態反應性疾病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免疫治療機制的進一步認識,特異性免疫治療治療哮喘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得到肯定。我院哮喘門診采用的特異性免疫療法主要是皮下注射塵螨變應原浸液進行脫敏治療,既可針對病因治療,又是一種安全、有效切實可行治療方法。同時兼有預防作用,能夠通過提高患者對過敏原的耐受性來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是哮喘病因治療目前的唯一方法,它可縮短哮喘病程、阻滯病情惡化和防止出現新的變應原產生過敏。近年來,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肯定特異性免疫治療在治療哮喘方面的重要的地位,并把特異性免疫治療納入哮喘的規范治療之中,且成為了哮喘緩解期的主要治療措施之一。在本研究中,治療組使用特異性免疫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經過半年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87.5%,對照組總有效率 80.8%,兩組總有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經治療一年后,治療組肺功能狀態有所好轉,兩組肺功能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以上結果說明,應用特異性免疫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療效確切,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宋建新,甸自金 . 不同發作期兒童哮喘 CD4+CD25+調節性 T 細胞表達的研究 [J]. 中國實用醫學研究雜志,2004,3(4):336-337.
[2] 羅征秀,劉恩梅,鄧兵,等 .Foxp3 表達與 CD4+CD25+調節性 T 細胞在兒童哮喘發病中的作用 [J]. 中華兒科雜志,2006,44(4):267-271.
[3] 兒科哮喘協作組 . 兒童哮喘診療常規 [J]. 中華兒科雜志,1998,36(12):747-751.
[4] 王???,黃英,劉恩梅,等 . 標準化屋塵螨變應原制劑治療兒童變應性哮喘 68 例 [J].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6,25(12):935-938.
[6] 趙京 . 特異性免疫療法在兒童哮喘治療中的應用 [J].醫學與哲學,2009,30(22):22-23.
[7] 方成波,周強 . 小兒支氣管哮喘的進展 [J]. 當代醫學,2012,18(1):23-24.
[8] 陳娥 . 舌下脫敏療法在兒童過敏性哮喘中的應用進展 [J].醫藥前沿,2011,1(15):109-112.
[9] 徐艷,何成詩 . 支氣管哮喘的免疫治療進展 [J]. 實用臨床醫學,2011,12(3):121-124.
[10] 江玲,敬梅 . 變應原免疫療法在哮喘治療中的應用 [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9):7068-7069.
[11] 李昌崇,張維溪 .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治療進展 [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16):123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