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疾病是臨床中常見疾病之一,主要包括痔瘡和肛周膿腫以及肛裂等疾病,臨床中常常采取手術治療,但是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較高,使得患者術后恢復較慢。臨床中常常給予高錳酸鉀坐浴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且治療效果也比較單一。因此,如何有效的促進肛腸外科患者術后較快的恢復是醫師們關注的重點。隨著臨床中醫師對該病的治療,熏洗治療逐漸在臨床中應用,且治療效果也得到醫師們的高度認可。因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對肛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應用中藥熏洗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 2010 年 1 月 - 2011 年12 月 100 例肛腸外科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50 例,男25 例,女25 例;年齡 22 ~ 56 \\(37. 3 ± 2. 4\\) 歲。病程 1 個月 ~ 12 \\(7. 3 ±0. 4\\) a; 肛門外傷患者 12 例,肛裂患者 11 例,骨盆直腸膿腫患者 10 例,肛門異位患者 17 例。研究組 50 例,男 26 例,女24 例; 年齡 20 ~ 55\\(36. 8 ± 2. 2\\) 歲; 病程 1 個月 ~ 13\\(7. 7 ±0. 2\\) a; 肛門外傷患者 13 例,肛裂患者 12 例,骨盆直腸膿腫患者 11 例,肛門異位患者 1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對照組 本次研究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給予 1: 5000 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坐浴治療,溫度控制在 38 ~42 ℃ ,早晚各 1 次,20 min / 次,5 d 為 1 個療程,連續治療 2個療程。
1. 2. 2 研究組 此次研究的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中藥熏洗治療,中藥組方: 苦參、蒲公英、五味子、黃芪、馬齒覓和黃柏,并且用水煎煮,劑量為 1500. 0mL。然后患者通過水蒸氣熏洗創口,并在水溫降到 55℃時用消毒紗布蘸取少量藥液擦拭肛周。待溫度降到 40℃時讓患者坐浴,早晚各一次,20 min/次,5 d 為 1 個療程,連續治療 2 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 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切口疼痛持續時間、水腫消退時間、愈合時間\\) 。
1. 4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臨床診斷標準進行評估,顯效: 治療后患者的肛門疼痛有明顯的減輕,且創面無滲血情況出現,愈合良好,排便也正常; 有效: 治療后患者的肛門疼痛有明顯的減輕,且創面無滲血情況出現,愈合一般,排便偶爾有疼痛或正常; 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肛門疼痛有明顯的減輕,且排便也比較困難。
1. 5 統計學方法 本組的數據均建立 Excel 數據進行數據統計,并均采取 SPSS19. 0 的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采取均數 ± 標準差\\(x珋 ± s\\) 進行表示,兩個獨立樣本采取 t 檢驗,計數資料采取 χ2檢驗,以 P < 0. 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 1。
2. 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見表 2。
3、 討論
肛腸疾病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疾病之一,在臨床中也具較高的發病率,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工作學習。常見疾病也比較多,例如痔瘡和肛周膿腫以及肛裂等,臨床中常常采取手術治療,并且效果比較明顯。如何有效地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是醫師們關注的重點。
臨床中對于肛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給予高錳酸鉀坐浴治療,但是總體的治療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且術后創面恢復也比較慢,水腫消退時間比較長,導致術后康復治療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同時,這種治療方法具有可染性,很容易破壞組織的正常顏色,從而嚴重的影響美觀。另外,這種治療方法效果單一,只是對局部的組織具有清潔的效果。并且患者一般對藥液的濃度也比較難以控制,一旦濃度過高則會導致創面愈合緩慢。隨著臨床中醫師對該病的不斷研究,有人提出給予中藥熏洗治療,這種治療方法主要是利用中藥的特性進行熏洗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且也得到臨床中醫師的認同。
通過本次的臨床研究分析,臨床中對于肛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應用中藥熏洗治療效果顯著,且術后的恢復也比較快,有效的縮短患者水腫消退時間,減輕患者的痛苦。本組的數據資料顯示,研究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兩組的數據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P <0. 05\\) ,統計學有意義。由此分析,中藥熏洗治療在肛腸外科術后治療中效果顯著。主要是由于患者應用的苦參、蒲公英、五味子、黃芪、馬齒莧和黃柏等中草藥進行治療。其中,苦參清熱燥濕和抗炎癥的效果; 蒲公英具有較好的解熱涼血的功效; 五味子具有較好的消炎止痛的效果; 黃芪具有較好的排膿止痛和消炎的效果; 馬齒莧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和利水去濕與散血消腫的效果; 黃柏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效果; 諸藥合用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和消炎止痛的效果,并且也能夠較好的減輕患者的炎性反應,并促進局部組織的快速生長。本組的數據還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切口疼痛持續時間和水腫消退時間以及愈合時間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患者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分析。中藥熏洗治療明顯的優于傳統治療效果,主要是這種治療方法能夠有效的將中藥中的藥學成分發揮最佳效果,且能夠較好的滲透到患者的組織中,并達到較好的脈絡調和與血氣調暢的效果,從而加快局部血液的循環,縮短水腫消退時間。另外,由于這種治療方法中采取的熏洗治療,良好的溫度能夠刺激患者的副交感神經,并減輕疼痛,更好的促進創面的愈合,達到正常的恢復。
綜上所述,臨床中對于肛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應用中藥熏洗治療是可行的,且術后治療效果也比較顯著。同時,這種治療方法對消退水腫和減輕患者切口痛苦以及促進創面較快愈合具有明顯的優勢,值得臨床中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志軍. 中藥熏洗在肛腸病術后的作用[J].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3,12\\(1\\) : 50 -51.
[2] 杜培澤,孫聰毅,酒淑玲. 中藥熏洗治療肛腸外科患者術后療效觀察[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4\\) : 38 -89.
[3] 耿潤毅. 中藥熏洗對肛腸病術后創面愈合療效的系統評價[D]. 上海: 上海中醫藥大學,2012: 15.
[4] 李愛蘋,王朋,韓斐. 中藥熏洗在痔病后續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2\\) :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