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放射線醫學知識的普遍,人們已經意識到 X 線檢查中的放射線輻射量大的問題,而且肺部X 線攝片由于心臟遮擋部位的肺組織的暴露不充分而形成盲區,容易導致肺部疾病的誤診,而 16 層螺旋 CT低劑量肺部掃描的輻射小且掃描圖像優于肺部平片。因此,本文對 16 層螺旋 CT 低劑量薄層肺部體檢與常規胸片肺部體檢對病變檢出率進行對比與研究,現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 2011 年至 2013 年期間在我院應用胸部平片進行肺部體檢的 316 例體檢者作為 X 線胸片組,以及 2012 年 7 月至 2013 年 10 月期間在我院應用 16 層螺旋 CT 進行肺部體檢的 92 例體檢者作為CT 組。CT 組體檢者中共有男性 51 例,女性 41 例,年齡 24-67 歲,平均年齡為\\( 43.2±9.7\\) 歲。X 線組體檢者中共有男性 123 例,女性 193 例,年齡 27-79 歲,平均年齡為\\( 48.2±11.7\\) 歲。肺部病變的類型主要有: 肺炎、肺氣腫、肺結核、縱隔腫瘤、肺部癌變。所有參加體檢的體檢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且兩組體檢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礎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
1.2 機器設備: 92 例 CT 組體檢者使用的 CT 機為飛利浦 Philips MX 16 slice CT; 316 例 X 線胸片組體檢者使用的數字化 X 線攝影系統為島津 RED SPEEDM,使用的計算機 X 線成像系統為 Fuji Fujifilm FCRCAPSULA XL-IR 356。
1.3 檢查方法: CT 組體檢者于檢查前均將頸胸部位的金屬飾物去掉,受檢者采取仰臥位,身體靠近中線并將雙手置于頭頂,對肺尖至橫隔面進行連續掃描,掃描采用層厚為 5mm 的薄層掃描,并在患者深吸氣后屏氣的狀態下進行掃描,對掃描后的圖像進行處理,縱隔窗的窗寬為 250-350HU,窗位為 30-50HU; 肺窗取窗寬1500-2000HU,窗位為 - 450 - - 600HU,對于檢查出病變的患者一般采用 1.25mm 薄層重建,然后使用 MPR對圖像進行 2D 或者 3D 的處理。對 X 線組體檢者拍攝其胸部正、側位像。X 線組體檢者于檢查前也需將頸胸部位的金屬飾物去掉,受檢者采取立位,并對膠片進行一次曝光; 所有的 CT 掃描結果以及胸部正側位像均由 3 名高級放射線醫師進行閱片。
1.4 統計學處理: 對文中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用 SPSS15.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x珋±s 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X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CT 組體檢者中共有 36 例體檢者通過 16 層螺旋CT 低劑量薄層肺部體檢檢查出各種肺部病變; X 線組共有 75 例體檢者通過常規胸片肺部體檢檢查出各種肺部病變。CT 組和 X 線組體檢者的肺部病變的檢出率分別為 39.13%和 23.73%,可以看出 16 層螺旋 CT低劑量薄層肺部體檢的檢出率高于常規胸片肺部體檢對肺部的病變檢出率,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X2=8.529,P< 0.05\\) 。檢查出的肺部病變類型主要有: 肺炎、肺氣腫、肺結核、縱隔腫瘤、肺部癌變。見表 1?!颈?】
3 討 論
在醫療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16 層螺旋 CT 因其無創成像、成像迅速等優點而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普通的 X 線相比,16 層螺旋 CT 可以對病變部位進行逐層的分解,從而提高顯示病變的能力,尤其對比較隱蔽的部位的病變的診斷能力更能凸顯出其優勢。但是,由于 CT 檢查的費用較高,檢查者需要接受大量的放射線照射才能完成檢查,因此并沒有普遍應用到健康人的常規體檢之中,但也有相關學者表示,健康人的體檢可以通過犧牲一部分圖像質量,在確保診斷目的的前提下,來減少體檢者接受 CT 掃描時所受到的輻射量。而且相關研究顯示,低劑量的CT 圖像與常規劑量的 CT 掃描圖像相比,同樣也可以清晰地顯示出肺部結節病灶的形態、大小、內部結構、邊緣情況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低劑量的 CT 掃描對于觀察病變細節的能力與常規劑量的 CT 掃描相比,并無明顯的差異,完全能夠滿足胸部體檢的需要。
而正側位的 X 線胸片雖然作為一種廉價的、方便的肺部疾病診斷技術而廣泛地應用于臨床之中,但是與 16層螺旋 CT 低劑量薄層肺部掃描相比仍然具有肺組織的暴露不充分而形成盲區,容易導致肺部疾病誤診等缺點。以肺部腫瘤為例,16 層螺旋 CT 低劑量薄層肺部掃描與常規的胸片相比具有以下優勢: ①16 層螺旋CT 低劑量薄層肺部掃描可以更準確地顯示腫瘤的內部結構以及邊緣形態; ②可以對胸腔內的縱隔以及胸壁等部位的疾病加以顯示; ③可以對靠近肺門的腫塊以及異常的血管結構加以鑒別,從而提升體檢過程中對肺部疾病的檢出能力。本研究中的 408 例體檢者的體檢結果顯示: CT 組體檢者中共有 36 例體檢者通過 16 層螺旋 CT 低劑量薄層肺部體檢檢查出各種肺部病變; X 線組共有 75 例體檢者通過常規胸片肺部體檢檢查出各種肺部病變。CT 組和 X 線組體檢者的肺部病變的檢出率分別為 39.13%和 23.73%,可以看出 16 層螺旋 CT 低劑量薄層肺部體檢的檢出率高于常規胸片肺部體檢對肺部的病變檢出率。因此,16 層螺旋 CT 低劑量薄層肺部體檢與常規胸片肺部體檢相比具有檢出率高,疾病的誤診率小等優點,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洪國斌,陳凱,包仕亮,等.16 層螺旋 CT 低劑量掃描在腰椎檢查中的初步應用[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0,30\\( 5\\) : 609-610.
[2] 黨保華,曲金榮,張建偉,等.16 層螺旋 CT 低劑量掃描技術在兒童腺樣體肥大中的應用[J].放射學實踐,2012,27\\( 6\\) : 672-674.
[3] 陳世林,楊季春,李磊,等.16 層螺旋 CT 肺部低劑量掃描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2,33\\( 2\\) : 226-227.
[4] 曹治婷.16 層螺旋 CT 低劑量胸部掃描在小兒氣道異物檢查中的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11,32\\( 5\\) : 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