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氣湯出自《傷寒論》,其主治太陽蓄血輕癥,熱重于瘀型,以少腹急結、神志改變伴血瘀征象為辨證要點,功能瀉熱通便,活血化瘀,導熱下行。近年來,有關該方治療精神科、神經科及婦科的疾病屢見報道,筆者將其應用于外科急重癥的治療收到良好療效,現舉例介紹如下。
1、 急性腸梗阻
患者男,59 歲,因進食年糕后腹脹、腹痛就診于外院,經檢查診斷為腸梗阻,給予禁食水、灌腸、液體石蠟口服等對癥治療后未見緩解,癥狀持續 12d 并逐漸加重,建議手術治療,因患者懼怕手術,轉診至我院。入院時見患者躁動不安,時有譫語,喘促不能平臥,腹脹如鼓,少腹拒按疼痛,左下腹可按及條索樣物,小便自利,量少色黃,舌暗紅,少苔,脈實數??紤]患者病程日久而有瘀象,急予通里逐瘀。方選桃核承氣湯: 桃仁 20g,大黃 20g\\( 后下\\) ,桂枝 12g,芒硝15g\\( 沖服\\) ,甘草 6g。1 劑服畢 40min,患者下腹痙攣疼痛,囑離床活動,方一起身,突覺腹痛加重后肛內有熱流射出,即于床旁排出黑色質硬黏稠糞塊數十枚并大量排氣,腹痛緩解。2h 后再服 1 劑,患者腹痛未明顯加重,隨后多次排便,排出色黑臭穢黏稠大便 3000mL,并大量排氣,患者腹脹明顯緩解。守方不變繼服 2 劑,每天大便 5 ~6 次,排出大量色黑積糞,配合對癥支持治療后,患者諸癥好轉,查腸鏡未見占位病變,好轉出院,隨診 5 年,未再發病。
2、 急性胰腺炎
患者女,83 歲,因急性重癥出血壞死性胰腺炎住院治療,經對癥治療后好轉,入院后 10d,患者出現躁動不安,昏不識人,胡言亂語,幻視幻聽等精神障礙癥狀,入夜尤甚,考慮胰性腦病,給予安定、奮乃靜等治療后效不佳并逐漸加重,服藥 3d 后出現四肢肌肉震顫、神情呆滯等癥,并伴有腹痛,左側腹部明顯,大便 4d 未行,舌絳苔黃,脈實。隨即停用上述藥物,改用中藥辨證施治,治以通腑瀉熱、化瘀通脈。
方選桃核承氣湯加減: 桃仁 15g,大黃 12g,桂枝 9g,芒硝 10g\\( 沖服\\) ,甘草 6g,丹皮 9g,白芍 15g。3 劑服畢,患者大便暢通,每天 2 ~3 次,色黑臭穢量多,諸癥明顯好轉,后去芒硝,白芍改赤芍 15g,加當歸 12g、牛膝 9g、桔梗 9g、厚樸 9g、枳實9g,連服 5 劑,患者諸癥盡除,逐漸進食,隨證調養 2 周后好轉出院,隨訪 1 年未再發病。
3、 盆腔積血感染
患者男,74 歲,因降結腸癌、結腸息肉行全結腸切除術,術后創面滲血,腹腔引流每天約200mL 血性液,術后第4 天晨發現腹引管堵塞、引流不暢,遂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未見明顯改變。2d 后患者出現下腹部疼痛、腹脹,夜間明顯,煩躁并入睡困難,睡而猛醒并譫語、幻視,體溫最高 38. 2℃,復查 B 超提示盆腔腸間可見深 5cm 液性暗區,積血不除外,血常規提示WBC 及 N 均升高,考慮存在腸間積血并感染,因積液位于腸間,不能穿刺,故給予中藥治療?;颊呦赂雇窗榫裾系K,舌暗紅,苔黃厚,脈沉實。治以瀉下逐瘀、托里消毒。方選桃核承氣湯加減: 桃仁15g,桂枝 12g,大黃 12g,芒硝 6g\\( 沖服\\) ,甘草6g,牛膝9g,枳實 9g,當歸 12g,白芷 9g,皂角刺 12g。以水濃煎至100mL,每次10mL,少量頻服,每天1 劑。3 劑服畢,患者排出大量積糞,色黑質黏稠,腹脹腹痛好轉,精神癥狀減輕,體溫逐漸正常,守方繼服 3 劑,并逐漸增加飲食,大便轉為黃褐色,諸癥消失,復查 B 超提示腸間積液消失,患者治愈出院。
后患者接受化療 6 個療程,并隨診 3 年,未再發病。
4、 膀胱損傷出血
患者男,67 歲,既往前列腺增生病史 10 余年,腸鏡檢查肌注山莨菪堿后腸蠕動減慢導致腹脹并尿潴留 1500mL,導尿后因排尿過快出現血尿,查 B 超提示膀胱內沉積物,考慮血塊,平片提示結腸內大量積氣,考慮膀胱損傷、血尿,遂轉至外科就診。給予膀胱沖洗治療 2d 后復查仍有血塊留存,夾閉尿管后患者無尿意,尿動力檢查未見膀胱收縮。時見患者腹脹腹痛,下腹部明顯,全腹膨隆,叩診鼓音,腸鳴音減弱,導尿后見肉眼血尿,舌紅,苔黃膩,脈數。治以活血化瘀,瀉熱通淋。方選桃核承氣湯加減: 桃仁 15g,桂枝 12g,大黃12g,芒硝9g\\( 沖服\\) ,甘草6g,牛膝9g,茯苓9g,澤瀉9g,枳實 9g。并配合針灸治療,選穴: 關元、氣海、三陰交、足三里、腎俞、八髎,平補平瀉。治療 7d 后復查 B 超提示未見膀胱內血塊留存,腹脹腹痛明顯好轉,但仍無尿意,遂減芒硝、枳實,加白術 12g、冬瓜皮 12g、桔梗 9g,針灸繼施,調治 2 周復查排尿實驗可見膀胱收縮功能較前恢復,針藥并用繼續治療2 周復查排尿實驗膀胱收縮基本正常后,拔除導尿管順利排尿,隨診 3 年患者未再發病,且原有尿頻、尿等待、尿不盡等前列腺增生癥狀亦有所緩解。
按:《傷寒論》第 106 條載: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下,宜桃核承氣湯?!碧液顺袣鉁C具有血熱和瘀結的雙重癥狀特點,瘀熱結于下焦表現為少腹急結或硬滿; 血熱搏結、熱擾神明故其人如狂或發狂; 瘀熱并重有時或見身黃。吳鞠通《溫病條辨》載: “大便閉,脈沉實者,蓄血也?!崩?1 腸梗阻案,芒硝通里攻下為主,輔以理氣開郁及活血化瘀法,瘀血下,邪熱去,病可向愈。例 2 胰腺炎案,用大黃、芒硝蕩滌邪熱從二便而出,以助腑氣通降,桂枝、芍藥比為 2∶ 1,取小建中湯之方意可溫中回陽、化瘀通脈,諸藥并施祛瘀熱而愈。例 3 盆腔積血感染案,辨證屬下焦血熱搏結,治以瀉下逐瘀,配合托里消毒之劑,辨證得當故數劑即愈。例 4 膀胱損傷出血案,膀胱氣化受損便會導致小便不利,此時當隨證治之,在瀉熱化瘀的基礎上配合化氣行水、引血下行之劑,聯合針藥并用而愈。此例雖無如狂之癥,但血瘀于下焦而熱結于內,亦經桃核承氣湯治愈。其提示我們,經方之應用,并不能拘泥于原文,但見病機相符應用即可獲得奇效。
此外,原文其煎服方法亦應注意: 一則先煎諸藥后下芒硝以防其瀉下過速而傷止; 二則飯前溫服是取《素問》中“治熱以寒,溫而行之; 治寒以熱,涼而行之”之意,并借助食物之力使藥力直達下焦; 三則少量頻服是為防瀉熱祛瘀而過傷胃氣。
在外科急重癥的診療中,桃核承氣湯用于血熱互結于下焦之證多有奇效,但對于腸梗阻、膽囊炎、腹腔感染等有急診手術指征者應完善術前準備,以免貽誤手術時機造成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