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是長期臥床患者或軀體移動障礙患者易出現的最嚴重的皮膚問題,具有發病率高、病程發展快、難以治愈及治愈后易復發等特點,一直是醫療和護理領域的難題[1].臨床上常采用碘伏濕敷的方法治療壓瘡,但該方法治療Ⅱ期壓瘡效果較好,針對Ⅲ期壓瘡治療效果則不明顯,存在著結痂慢,治療時間長等缺點.筆者采用復方黃柏液濕敷法治療Ⅱ、Ⅲ期壓瘡,就起臨床療效與傳統碘伏濕敷法相比較,以期為臨床治療Ⅱ、Ⅲ期壓瘡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0 年 8 月 - 2013 年 7 月收治的Ⅱ、Ⅲ期壓瘡患者 52 例,患者平均壓瘡面積約 2cm × 3cm ~ 30cm ×20cm.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 26 例.2 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壓瘡分布及分期、壓瘡面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規行徹底清創,以去除壞死組織.清創、換藥時如無膿性滲出,為避免損傷新生肉芽細胞,應不予棉球或棉簽擦拭,可采用 20ml 注射器抽取 0. 9% 氯化鈉溶液渦流式沖洗,能有效降低創面細菌數量; 清洗液要溫和且不含消毒劑,可避免影響細胞分裂和肉芽組織中毒; 若為感染性創口,先用無菌剪刀去除壞死組織,用無菌 0. 9% 氯化鈉溶液棉球初步清潔去除創面的膿液和壞死組織后,再用雙氧水、無菌0. 9% 氯化鈉溶液徹底清潔創面.2 組壓瘡創面均經上述方法處理后,治療組采用浸有復方黃柏液的紗布塊緊貼于創面上,外用無菌干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為保持藥效的連續性和保證創面處于濕潤狀態,應每天換藥 2 次; 對照組則采用 0. 5% 碘續濕敷創面,余方法同治療組.2 組均應定時幫助患者更換體位,以避免創面再次受壓.
1. 3 療效判定標準.[2]\\( 1\\) 治愈: 創面結痂并脫落; \\( 2\\) 顯效:創面縮小,無滲出液,肉芽組織生長良好; \\( 3\\) 無效: 創面滲出液未減少,創面擴大.愈合時間: 即用藥開始至完全愈合的時間.總有效率 = \\( 治愈 + 顯效\\) /總例數 ×100%.
1. 4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0. 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 x ± s 表示,采用 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 %\\) 表示,采用 χ2檢驗.P <0. 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 96. 1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73. 08%,治療組治愈時間\\( 9. 2 ±1. 8\\) 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 16. 5 ± 1. 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見表 1.
3 討 論
壓瘡本身并非原發疾病,多數是由其它原發病未能很好的護理而造成的皮膚損傷.一旦發生壓瘡,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加重病情及延長疾病康復的時間,嚴重時還會因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臨床上傳統處理方法有患處用 TDP 燈烤、按摩受壓部位、使用氣墊床、增加翻身次數等,這些措施大部分對Ⅰ期壓瘡有較好的效果,但對Ⅱ期以上壓瘡效果不明顯.而Ⅱ期以上壓瘡普通的外科換藥只能起到清潔和保護創面的作用,壓瘡范圍及深度可能擴大,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
碘伏濕敷法治療壓瘡是當前臨床上最常采用的方法.碘伏具有廣譜的抗微生物作用,對細菌、芽孢、真菌、衣原體、病毒均有效,性質穩定,毒性低,對黏膜無刺激性[3].不但能在創口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細菌侵入,而且還有有促進創面干燥、促進血液循環、軟化和消散硬結的作用.臨床上運用于治療壓瘡方面也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存在著結痂慢,治療時間長的缺點.且對Ⅲ期壓瘡不能達到滿意療效.
復方黃柏液是由連翹、黃柏、金銀花、蒲公英、蜈蚣等中藥材加工煉制而成的純中藥外用復方制劑.原藥為紅棕色液體,可外敷于傷口,或深部潰瘍沖洗,一般用量 10 ~20ml.其組成成分中,黃柏功效分類屬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亦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作用; 連翹性微寒,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功效.藥理學研究證明,復方黃柏液不僅能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而且具有抗菌作用,尤其對化膿性鏈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具有促進肉芽生長和加速傷口愈合的作用[4].因而,復方黃柏液有清熱解毒、消腫祛腐的功效,對瘡瘍潰后、傷口感染有獨特療效.有研究證明[5]濕性創口比干性創口愈合更快.因而壓瘡保持創面的濕潤更有利于肉芽組織生長和創面的愈合.治療組采用"復方黃柏液"濕敷的方法治療壓瘡,治療有效率為 96. 15% ,與碘伏濕敷相比,2 組治療有效率及治愈時間,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復方黃柏液濕敷治療Ⅱ、Ⅲ期壓瘡,臨床效果顯著,有效縮短創面愈合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小寒,尚少梅. 基礎護理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66.
2 孫傳興. 慢性潰瘍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 125.
3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 新編藥物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765,525.
4 管仲安. 復方黃柏液治療肛腸疾病臨床初步觀察[J]. 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9,7\\( 1\\) : 39 -41.
5 何華英,杜峻,王素芳,等. 壓瘡危險因素預測及預防護理研究進展[J]. 護士進修雜志,2005,20\\( 9\\) : 803 -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