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術目前已成為治療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炎等疾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許多患者在術后往往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癥狀[1].據報道[2]腹瀉已成為膽囊切除術后常見并發癥,而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難治性腹瀉的發生率達 17%[3].由于膽囊切除術后腹瀉的發病率較高,且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給患者造成巨大的病痛.有研究[4]認為,膽囊切除術所致腹瀉的原因可能與膽囊功能的突然缺失,腸道菌群發生變化[5-7],Oddi 括約肌功能紊亂、膽管內壓力升高、膽鹽吸收受到影響相關[8].由于目前尚不明確引起術后出現腹瀉的原因[9-10],故現代醫學在治療本病上缺乏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11].筆者通過查詢中國知網近10 年關于膽囊切除術后腹瀉的中醫藥治療研究,報道如下.
1 病因病機
中醫學雖無膽囊切除術后腹瀉病名,但根據其癥狀特點,可將本病歸為"泄瀉"范疇.中醫學認為,膽為"中清之府""中精之府",膽汁為"肝之余氣",大多數患者術前就有肝膽方面疾患,術后人體正氣受損,加之膽囊缺失,膽中精汁不足,影響脾胃運化,脾氣更虛而致濕濁內盛,發生泄瀉[12].術后失于調養,勞倦過度,可使脾胃之氣受損,運化失司,中焦氣機痞塞不通,最后易發展成為虛實并見、寒熱錯雜癥.故有學者[13-17]認為,本病的發生,與肝郁氣機不暢,膽失疏泄,肝胃不和,脾不運化,濕熱內蘊,氣血瘀滯等有關.
2 辨證論治
2. 1 益氣健脾,化濕止瀉 《景岳全書 · 泄瀉》中載: "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凡泄瀉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為上策."由此可知在治療泄瀉患者時,應從脾胃入手[18],應從濕邪入手[19],故后世醫家多以益氣健脾,化濕止瀉為其治法.朱桂祥等[20]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患者 28例,基本方: 人參 10 g,白術 10 g,茯苓 10 g,桔梗 10g,陳皮 10 g,扁豆 10 g,蓮子肉 10 g,山藥 10 g,薏苡仁 10 g,甘草 6 g,砂仁 5 g.結果總有效率 89. 3%.王建軍等[21]以健脾益氣、化濕止瀉為原則,選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 32 例,基本方: 黃芪20 g,黨參 20 g,白術 10 g,柴胡 10 g,雞內金 12 g,白芍 10 g,防風 10 g,半夏 10 g,蓮子肉 20 g,陳皮 10g,甘草 6 g,山藥 20 g,炒扁豆 20 g,砂仁 10 g,茯苓 20g,薏苡仁 10 g,桔梗 10 g,甘草 10 g.結果總有效率為 90. 6 %.徐濤等[22]運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 70 例,總有效率 98. 6%.高治軍[23]采用四君子湯加味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 42 例,方藥組成: 黨參 30 g,白術30 g,茯苓30 g,甘草10 g,炒薏苡仁 30 g,罌粟殼 10 g.結果總有效率 97. 6%.
2. 2 抑肝健脾,祛濕止瀉 《醫方考》云: "瀉責之脾,痛責之肝; 肝責之實,脾責之虛; 脾虛肝實,故令痛瀉",故后世較多醫家以抑肝健脾,燥濕止瀉為法則治療本病.徐玉建[24]采用痛瀉要方加減\\( 白術 10 g,白芍 10 g,防風 10 g,炒陳皮 10 g,半夏 10 g,茯苓 10g,蒼術 10 g,厚樸 10 g,柴胡 6 g,甘草 6 g 等\\) 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 28 例,總有效率為 100%.葉波等[25]運用痛瀉要方加味治療膽囊術后腹瀉 162 例,總有效率91. 4%.繆惠娟[26]采用抑肝健脾法治療膽囊術后腹瀉,方選痛瀉要方合參苓白術散加減,基本方: 陳皮 6 g,炒谷芽 30 g,炒麥芽 30 g,白芍 20 g,白術 20 g,山藥 10 g,砂仁 3 g,柴胡 10 g,黨參 20 g,茯苓 10 g,炒薏苡仁 10 g,郁金 10 g,木香 10 g,石榴皮10 g. 治 療 組 總 有 效 率 86. 4% ,高 于 對 照 組 的59. 1% ,2 組比較,P < 0. 05.宋金凱[27]運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治療 54 例,藥用: 柴胡 10 g,桂枝 5 g,干姜 5 g,炒白術12 g,黃芩 10 g,炙甘草 3 g,生雞內金 10 g,生山藥 12 g.結果總有效率為 85. 2%.
2. 3 溫中健脾,祛濕止瀉 《素問 · 生氣通天論》云: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由此可知人體陽氣的重要性,若脾陽氣虛則可導致脾失于運化,腸道不能泌別清濁,傳導功能失司,出現腹瀉.張習祿等[28]從脾胃虛寒入手,以溫中健脾,祛濕止瀉為原則治療膽囊術后腹瀉,治療組給予理中湯合痛瀉要方加減,干姜 9 g,黨參20 g,陳皮6 g,升麻 6 g,茯苓 10 g,白術 20 g,白芍 20g,炙甘草9 g,黃芪 15 g,柴胡 10 g; 對照組給予思密達,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 87. 5%; 對照組總有效率59. 1% .2 組比較,P < 0. 05.劉阿敏[29]用理中湯合痛瀉要方加減治療 39 例,總有效率 94. 87%.劉傳珍[30]針對膽囊術后大便溏薄患者,選用溫脾扶陽湯加減治療,方藥: 人參 6 g,炮附子 10 g,荔枝 10 g,炙甘草6 g,山藥20 g,白術12 g,茯苓12 g,木香10 g,黃芪 30 g,干姜6 g,阿膠 15 g,厚樸 10 g,澤瀉 10 g.服藥 7 劑后,大便通調.
2. 4 辛開苦降,寒熱平調 袁建芬.[31]以辛開苦降,寒熱平調法,方選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本病 32 例,基本方: 半夏 12 g,黃芩12 g,干姜10 g,炒黨參15 g,清甘草 6 g,黃連 6 g,大棗 6 枚.結果總有效率為90. 63% .
2. 5 行氣活血,通陽散結 陳愛國[32]運用行氣活血、通陽散結法治療膽囊術后綜合征,方選旋覆花湯加味: 旋覆花 12 g,茜草 10 g,甘草 3 g,青蔥管 10 g,丹參 30 g,香櫞皮 12 g,絲瓜絡 10 g.結果總有效率80. 95% .楊玲童等[33]觀察旋復花湯加味治療膽囊術后綜合征 42 例,總有效率為 80. 95%.
3 艾灸療法
有學者[34]認為,在中醫針灸的傳統理論指導下,運用灸法治療腹瀉,簡便易行,易被患者所接受.吳繼萍等[35]對行膽囊切除術后脾虛型腹瀉患者,給予艾灸療法,主要選穴為足三里、神闕、下巨虛及陰陵穴,方法為艾條點燃后距穴位皮膚 3 ~ 5 cm 處施灸,以患者感覺溫熱不燙為宜,每穴灸 20 ~ 30 min,先灸雙側足三里,依次灸神闕、下巨虛及陰陵穴,以皮膚潮紅,有傳導感為度.觀察 60 例,總有效率為 73. 0%.
4 結語
現代醫學對膽囊切除術后出現腹瀉的原因尚不明確,故在治療本病上缺乏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中醫藥通過辨證論治有一定的優勢.筆者通過查閱、總結相關資料發現,目前對本病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 1\\) 現代臨床研究對本病的病因病機認識尚不統一,辨證分型也存在差異.2\\) 中西醫結合及針灸對本病治療的研究較少,建議今后可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3\\) 膽囊切除術后常發生腹瀉,可根據中醫學"未病先防"的理論對本病進行相關研究,即在術前行中醫藥干預,以減少術后腹瀉癥狀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鄒大中. 膽囊排空功能與膽囊切除術后腹瀉的關系[J].現代醫學,2007,35\\( 3\\) : 238-239.
[2]榮萬水,吳建華,曾慶敏,等. 膽囊切除術對膽囊結石患者術后排便功能的影響[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22\\( 2\\) : 183-187.
[3]Fisher M,Spilias D C,Tong L K. Diarrhoea after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incidence and main determinants[J]. ANZjournal of surgery,2008,78\\( 6\\) : 482-486.
[4]舒若,李穎,程若川. 105 例膽囊切除術后患者腹瀉原因淺析[J]. 昆明醫學院學報,2008,29\\( 2B\\) : 21-22.
[5]郭素菊,付俊俐. 膽囊切除術后腸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研究[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6,16\\( 2\\) : 229-230.
[6]李菊蘭,朱戎. 膽囊切除術后腹瀉患者腸道菌群變化[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03,15\\( 6\\) : 368.
[7]畢建鋼,余小舫,李曉軍,等. 膽囊切除術后胃腸道功能紊亂淺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0,5\\( 18\\) : 125-126.
[8]劉巧艷,王進海. 西安地區膽囊切除術后腹瀉流行病學及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研究,2012,25\\( 9\\) : 846-848.
[9]張普元. 膽囊切除術后腹瀉的相關因素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2011,7\\( 8\\) : 108-109.
[10]宋良網. 膽囊切除術后腹瀉的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3,11\\( 15\\) : 581-582.
[11]王洋,王嘯飛,竇劍,等. 膽囊切除術后腹瀉及影響因素的臨床研究[J]. 臨床薈萃,2009,24\\( 24\\) : 2154-2155.
[12]張水民. 辨證論治膽結石術后腹瀉療效觀察[J]. 陜西中醫,2012,33\\( 8\\) : 1056.
[13]展文國. 裴正學教授治療膽囊術后綜合征的臨床經驗[J]. 光明中醫,2013,28\\( 7\\) : 1318-1320.
[14]余首德. 膽囊術后綜合征辨證論治[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2,26\\( 8\\) : 74-75.
[15]張威廉,閻慧. 腹瀉的中醫藥辨治體會[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 3\\) : 394.
[16]湯乃康. 疏肝理氣健脾化濕法治療肝源性腹瀉56 例[J].吉林中醫藥,2008,28\\( 12\\) : 890.
[17]韓金鳳. 陳寶貴名老中醫治療慢性腹瀉經驗[J]. 吉林中醫藥,2013,33\\( 6\\) : 567-568.
[18]李鴻霞. 加味六君子湯合黃芪粥治療痰飲久瀉13 例[J].吉林中醫藥,2012,32\\( 5\\) : 481.
[19]武志鵬. 神闕填藥法治療慢性腹瀉的應用[J]. 吉林中醫藥,2010,30\\( 12\\) : 1075.
[20]朱桂祥,樊鳳英,周松陽. 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 28 例[J]. 江蘇中醫,2001,22\\( 7\\) : 24.
[21]王建軍,李海林,高巖. 參苓白術散湯劑加減治療膽囊切除術后 32 例腹瀉[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 9\\) : 294.
[22]徐濤,孟春林. 參苓白術散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 70 例臨床觀察[J]. 河北中醫藥學報,2001,16\\( 2\\) : 25-26.
[23]高治軍. 四君子湯加味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42 例[J].山東中醫雜志,2011,30\\( 9\\) : 631-632.
[24]徐玉建. 痛瀉要方加減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28 例[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1,17\\( 1\\) : 58.
[25]葉波,金許洪,方迪龍. 痛瀉要方加味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臨床觀察[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3\\( 6\\) :469-470.
[26]繆惠娟. 中藥抑肝健脾法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 22 例的臨床觀察[J].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1,33\\( 6\\) : 45-46.
[27]宋金凱. 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治療膽囊術后泄瀉 54 例[J]. 江蘇中醫藥,2004,25\\( 2\\) : 23.
[28]張習祿,周軍,雷霆. 理中湯合痛瀉要方加減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的臨床觀察[J]. 中西醫結合研究,2013,5\\( 4\\) : 200-201.
[29]劉阿敏. 理中湯合痛瀉要方加減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臨床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2014,30\\( 3\\) : 65-66.
[30]劉傳珍. 膽囊術后綜合征辨治 6 法[J]. 河北中醫,2007,29\\( 6\\) : 516-517.
[31]袁建芬. 半夏瀉心湯治療膽囊術后綜合征32 例[J]. 江西中醫藥,2010,41\\( 8\\) : 48.
[32]陳愛國. 旋覆花湯加味治療膽囊術后綜合征42 例[J]. 西部中醫藥,2013,26\\( 9\\) : 68-69.
[33]楊玲童,朱建新. 旋復花湯加味治療膽囊術后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 21\\) : 80.
[34]洪嘉婧,朱重玄,洪杰,等. 艾段灸法治療慢性腹瀉臨床研究[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8\\( 4\\) : 618-619.
[35]吳繼萍,張雅麗. 膽囊切除術后脾虛型腹瀉病人艾灸療法效果觀察[J]. 護理研究\\( 中旬版\\) ,2013,27\\( 8\\) : 2485-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