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腸功能不全是腹部和其他手術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輕者可引起腹脹、腹痛、延緩經口進食,導致腸粘連、吻合口瘺、切口裂開、切口疝、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重者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等嚴重并發癥.術后腸功能不全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根據國家級名老中醫徐志瑛教授多年臨證經驗,本單位對術后早期最為常見的氣滯血瘀型胃腸功能不全運用人參、丹參、大黃、枳實、厚樸、丁香、吳茱萸等藥組成參黃膏進行敷臍治療,以外觀、顏色、包裝、標簽、使用方法一致的而無藥物的膏藥作為安慰劑,采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的方法,評價參黃膏對胃腸功能不全促康復作用的療效和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 1 病例來源
2009 年 12 月-2013 年 12 月在浙江省中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金華廣福醫院、杭州市中醫院 6 家醫院.臨床試驗方案獲得了各試驗中心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 2 診斷標準
行開放性腹部手術,術后存在胃腸功能不全\\( 肛門停止排氣排便,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腹部脹氣等臨床表現且持續時間超過術后 24 h\\) ,中醫辨證屬氣滯血瘀型.中醫證候診斷標準: 主癥: 腹痛、脘腹痞悶、肛門矢氣停止、嘔惡; 次癥: 神疲乏力、胃納欠佳、心悸不寧、胸脅院腹脹悶疼痛; 舌象: 舌質淡黯,有瘀斑,苔白而胖; 脈象: 脈沉遲而澀.主癥必備,次癥具其中 2 項以上\\( 含 2 項\\) ,結合舌、脈象即可診斷.
1. 3 納入標準
男女不限,40 歲以上,75 歲以下; 符合西醫診斷標準者; 符合氣滯血瘀型術后胃腸功能不全的中醫辨證標準; 全麻下行胃腸道腫瘤根治術、且術后胃腸功能不全者; 簽署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1. 4 排除標準
手術時間小于 2 h 或超過 6 h 的患者; 非全麻手術;心、肺、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 病人和家屬對本項研究高度敏感,難以解釋與溝通; 法律規定的殘疾患者; 術后使用影響胃腸動力的藥物,如胃復安、紅霉素等; 過敏體質,如對兩種以上藥物或食物過敏史,或已知對本藥成分過敏者; 半年內已參加其他藥物臨床研究的患者\\( 未經洗脫期\\) ; 圍手術期出現嚴重并發癥; 由負責醫生判定的其他不適合參加試驗的情況.
1. 5 一般資料
共納入 300 例患者,隨機\\( 數字隨機法,按中心分層\\)分為參黃膏組\\( 150 例\\) 和安慰劑組\\( 150 例\\) ,治療期間參黃膏組脫落 6 例\\( 5 例失訪,1 例因皮膚過敏退出\\) ,安慰劑組脫落 5 例\\( 4 例失訪,1 例因皮膚過敏退出\\) .兩組在性別、年齡、吸煙史、飲酒史、是否合并內科疾病、術中出血量、術中補液量均無顯著差異\\( 見表 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見表 2.
1. 6 研究方法
1. 6. 1 藥物 參黃膏: 浙江省中醫院制劑室制備[1].安慰劑: 由浙江省中醫院制劑室制備,要求外觀、顏色、味道、包裝、標簽與實驗藥物基本一致.按 SPSS 14. 0 統計軟件生成的編盲方案編號,盲底由制劑室保存,臨床研究人員根據患者就診順序依次用藥.
1. 6. 2 給藥方法 參黃膏及安慰劑組均術后 24 h 開始使用,此后術后第1 天開始每日下午4 時更換,每日1 次,共5日.具體使用方法: 外用,用生理鹽水棉球以肚臍\\( 神厥穴\\) 為中心涂擦腹部皮膚兩遍\\( 范圍約 16 cm × 17 cm\\) ,然后用干紗布擦干皮膚備用.取參黃膏\\( 散\\) 制劑 1 份,將無紡膠布與 PCV 分離,以肚臍\\( 神厥穴\\) 為中心貼于腹部,粘貼牢固,1 次1 片,1 日1 次,7 日為1 療程,記錄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全部不良事件.
1. 6. 3 觀察指標及方法 主要療效指標: 肛門排氣、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 每 4 h 聽診\\) ,中醫癥狀評分\\( 治療后每日清晨查房時記錄,見表 3、表 4\\) ,中醫癥候療效\\( 見表 5\\) .次要效應指標: 血清胃動素、生長抑素變化.安全性指標: 三大常規、肝、腎功能檢查\\( 治療后第 3、5 天\\) 、心電圖檢查\\( 治療后第 5 天\\) .所有檢查均按試劑說明書或儀器使用說明書進行.
1. 7 統計學方法
按照意向性治療原則,將至少有一次訪視資料患者納入全分析集.對主要指標缺失的病例,用末次觀察值向前結轉.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以\\( x ± s\\)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或秩和檢驗; 對全局評價指標、主要療效指標,同時進行 PPS 和 FAS 分析; P < 0. 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 1 兩組療效比較
2. 1. 1 兩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排便時間比較 參黃膏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及排便時間均較安慰劑組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1\\) ,見表 5.
2. 1. 2 兩組肛門排氣、排便情況每天情況比較 參黃膏組術后排氣高峰出現在術后第2 天,第2 天前排氣占83%,第3 天前排氣占 91. 5% ,與安慰劑組比較\\( 64. 5% 及 72. 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1\\) ,見表 6.參黃膏組術后排便高峰出現在術后第3 天,第3 天前排便占53. 8%,第4 天前占 84. 9%,第 5 天前占 85. 8%,與安慰劑組比較\\( 20. 0%、47. 2% 及 69. 0%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1\\) ,見表 7.
2. 1. 3 兩組 B 超監測腸蠕動情況比較 參黃膏組 B 超監測術后第 3 天有腸蠕動患者比例為 99. 1%,高于安慰劑組\\( 80. 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1\\) ,見表 8.
2. 1. 4 兩組血清 SS 及 MOT 比較 見表 9,組間比較,兩組治療后第 5 天 SS、MOT 水平高于安慰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
2. 2 安全性指標及不良事件
本研究中各安全性指標未見明顯陽性改變.參黃膏組和安慰劑組各出現 1 例皮膚過敏反應,表現為接觸部位皮膚發紅,經對癥治療后好轉,無嚴重不良事件發生.
3 討 論
術后腸功能不全是腹部和其他手術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腸麻痹的時間越長,管腔內積氣和積液越多,越容易引起腸管擴張,菌群失調,菌群移位,輕者可引起腹脹、腹痛、延緩經口進食,導致腸黏連、吻合口瘺、切口裂開、切口疝、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最終延緩患者出院,增加住院費用,嚴重病例甚至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等嚴重并發癥.
目前多數學者已認識到,術后腸功能紊亂是影響患者術后康復的核心環節,早期干預對其進行預防和治療尤為重要[2].目前促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主要治療是口服促進胃腸動力藥物[3].而在術后早期,患者胃腸功能尚未完全恢復,經口內服中西藥受到限制.相對于口服促胃腸功能恢復的藥物,中醫外治法具有簡、便、驗、廉、取材容易、方法靈活、適應癥廣、使用安全、不良反應少、作用迅速、療效顯著等優點,且在皮膚上用藥是一種方便的給藥方式,患者可以按醫囑自行用藥,也可以隨時終止用藥,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患者樂意接受[4].
根據本單位名老中醫徐志瑛教授多年臨證經驗,術后腸功能不全的患者主要分為以下幾型: 氣滯血瘀型、胃陰不足型、氣血兩虧型,其中最為常見為氣滯血瘀型,在術后腸功能不全患者中比例達 90% 以上,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5].對術后早期最為常見的氣滯血瘀型胃腸功能不全運用人參、丹參、大黃、枳實、厚樸、丁香、吳茱萸等藥組成參黃膏進行敷臍治療,其中人參甘溫,益元氣,補氣健脾,促進運化,生津液,是為君藥,針對術后元氣虧虛之本質,益氣以助行氣,彌補現代醫學驅邪有余,扶正不足,扶正去邪; 配伍丹參苦,微溫,取其活血祛瘀之功效,以消術后腹內及腸壁間淤血; 生大黃性苦,寒,具較強的瀉下作用,"走而不守,斬關奪門",能蕩滌腸胃,推成致新,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 然大黃性苦寒,峻烈攻下,易傷胃氣及正氣,人參補中益氣,丹參益氣活血,消除此顧慮; 腑內濁氣壅滯,腑氣不行,故佐以厚樸下氣除滿、枳實行氣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滿,又使胃腸氣機通降下行以助瀉下通便.在透皮劑方面,取丁香制成丁香揮發油,具有止痛、溫里、散寒的功能而發揮著促滲、治療的雙重功能.諸藥合用能甘溫補氣,推陳出新,調暢氣機,補虛不礙邪,祛邪不傷正,標本兼治之功效.
神闕穴屬于任脈,任脈為陰脈之海,且與督脈、沖脈為"一源三歧",三脈經氣相通,貫穿于十二經脈之間,具有蘊蓄經脈氣血的作用.故臍與全身經脈、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肌肉筋膜等均有密切聯系,有調節臟腑氣血生理功能的作用.全息律論認為人體的經絡系統是全身的信息流.每一個穴位都包含著整體經絡信息,而神闕是具有最高信元的穴位[6].從神闕穴解剖位置來看,臍部皮膚比較薄嫩,神經血管比較豐富,有敏感度高、滲透力強、吸收快等特點.藥物分子較易透過臍部皮膚的角質層,進入細胞間質,迅速彌散進入毛細血管而作用于身體各個部位.
臍部靠近腹腔和盆腔,內有植物神經的主要神經叢,如腹腔叢、腸系膜間叢、腹下叢及盆腔等,它們支配腹腔和盆腔的所有血管與臟器.當各種適宜病情的藥物作用臍部時均能刺激局部的神經末梢,再通過神經系統的反射與傳導,反饋性調節盆腔臟器的植物神經功能.腸鳴音及肛門排氣、排便是術后胃腸功能康復的最直接本的指標,而 B 超測定腸蠕動更為客觀.本研究提示:
參黃膏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排便時間快于于對照組\\( P <0. 01\\) ; 每天比較,參黃膏組患者排氣排便高峰均較對照組提前.中醫證候療效方面,參黃膏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胃腸激素血清胃動素\\( MOT\\) 和生長抑素\\( SS\\) 與術后腸麻痹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近年來研究表明,其含量改變會引起術后腸麻痹患者的小腸動力改變[7 -9],本研究顯示,參黃膏組術后第 5 天血清 MOT 和 SS 存在明顯差異,揭示其可能是促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機理之一,但其作用機制并不明確,極有可能是多途徑的,值得作進一步的研究[10].
總之,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的試驗方法,證實參黃膏敷臍治療不僅可以促術后患者\\( 氣滯血瘀證\\) 胃腸功能早期康復,而且可以改善中醫癥狀,一般耐受性好,使用安全,療效顯著.提示參黃膏是一種安全、有效的促術后胃腸功能康復的重要復發,為臨床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杰,魏星,周濟春,等. 參黃散敷臍對腫瘤根治術后氣滯血瘀型胃腸功能不全的促康復臨床初步研究[J].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 4\\) : 372 -374.
[2] 江志偉,李寧,黎介壽. 術后腸麻痹臨床表現及病理生理機制[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 5\\) : 682 -683.
[3] 江志偉,黎介壽,汪志明,等. 加速康復外科用于直腸癌前切除病人價值探討[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 1\\) : 59 -61.
[4] 許劍民,鐘蕓詩,朱德祥,等. 促進術后恢復綜合方案結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7,10\\( 3\\) : 238- 244.
[5] 胡秋未. 徐志瑛. 溫通法臨床運用經驗[J]. 中醫藥學刊,2006,24\\( 12\\) : 2188 - 2189.
[6] 齊永. 臍針療法: 臍全息與臍診法[J]. 中國針灸,2004,24\\( 10\\) : 733.
[7] Feng X,Peeters TL,Tang M. Motilin activates neurons in the ratamygdala and increases gastric motility[J]. Peptides,2007,28\\( 3\\) : 625 -631.
[8] Foxx - Orenstein A,Camilleri M,Stephens D,et al. Effect of a so-matostatin analogue on gastric motor and sensory functions inhealthy humans[J]. Gut,2003,52\\( 3\\) : 1555 - 1561.
[9] 曹曙光,夏宣平,王文星,等. 心理應激對小鼠小腸運動及血漿、小腸組織中生長抑素和 P 物質的影響[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5,13\\( 8\\) : 967 -970.
[10] 張琪,魏星,陳杰,等. 參黃散對腹部術后小鼠小腸動力障礙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2,18\\( 3\\) : 255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