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腹手術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胃腸功能,導致機體發生營養不良. 因此,患者術后應盡快改善身體狀況,恢復營養水平,改善預后[1]. 在患者術后恢復營養狀況時,多采用腸道外營養和腸內營養,據相關資料[2]顯示,腸道內營養可明顯改善患者的機體營養狀況. 本研究以 70 例行腹部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腸內營養及聯合四君子湯加味對患者營養狀況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 2013 年 1~12 月收治的 70 例行腹部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男 45 例,女 25 例;年齡 22~74 歲,平均 \\(45.5±2.1\\)歲 ;根據患者的就診順序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 35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患者均行腹部手術;無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患者;術前 6 個月未采取免疫治療;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自愿參加研究.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感染治療,必要時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對照組實施腸內營養治療. 患者均鼻胃管保留,患者于術后第 1 天開始通過鼻胃管或空腸造口管將腸內營養混懸液[能全力,紐迪希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011]逐漸輸入,控制營養液溫度,維持在 36℃左右,輸注速度控制在 50 ml/h,初次營養輸注時每天控制在 500 ml,根據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實際病情,逐漸增加使用劑量,每天控制在 1000 ml.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四君子湯加味治療,基本組方:人參 15 g、白術 15 g、茯苓 15 g、炙甘草10 g、陳皮 10 g、桂枝 10 g,每日 1 劑,用水煎煮,取藥汁 200 ml,分別于每天 10 點通過鼻胃管或空腸造口管滴注 100 ml 及下午 4 點滴注 100 ml,持續 1 周.
1.4 觀察指標[3]
患者于術后第 1、8 天抽取靜脈檢測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清蛋白\\(Alb\\).
1.5 營養指標監測[4]
患者入院后第 1 天和術后第 7 天稱量體重,精確到 0.5 kg,并計算氮平衡. 氮平衡=攝入氮量-\\(24 h 尿氮+3 g\\).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常規和清蛋白改善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第 1 天 RBC、HGB、Alb 顯著降低,術后第 8 天逐漸恢復正常,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1\\).
2.2 兩組患者體重和氮平衡的比較
治療組治療前體重為\\(52.4±3.5\\) kg,氮平衡 24 h\\(-1.8±1.1\\) g;治療后體重\\(58.7±5.8\\) kg;氮平衡 24 h\\(4.8±1.2\\) g;對照組治療前體重為\\(53.2±3.2\\) kg,氮平衡 24 h\\(-1.5±1.3\\) g;治療后體重\\(54.1±4.2\\) kg;氮平衡 24 h\\(3.9±1.7\\) g,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腸功能恢復時及住院時間的比較
治療組腸功能恢復時間\\(30.5±4.1\\) h,住院時間\\(14.5±2.4\\) d;對 照組腸功能恢復時間 \\(45.8±6.7\\) h,住院時間\\(20.4±3.8\\) d;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患者在行開腹手術后,由于手術創傷會引起應激反應,以此抑制機體免疫功能. 同時開腹手術會影響患者小腸黏膜的屏障功能,無法很好進食,引起消化不良,導致小腸內分泌改變及其他微器官功能改變,抑制前列腺素合成[5-7],對細胞免疫造成抑制.
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主要是患者術后 24 h 內給予患者腸內營養,保證細胞功能代謝正常,組織和器官具有完整的結構和功能,以此維持機體免疫功能.通過腸內營養支持,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提高機體免疫力,避免細菌易位誘發感染,患者在手術創傷下代謝嚴重受損,采用腸內營養支持,以腸內營養混懸液作為營養制劑,腸內營養混懸液中含有多種膳食纖維,可滿足機體能量需求,補充必要水分,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同時腸內營養混懸液能維持腸道形態,促進胃腸蠕動,吸收營養,促進小腸黏膜生長,確保細胞增生,以此維持腸黏膜細胞結構,保證腸黏膜功能的完整性,維持腸黏膜屏障[5,8-9].
開腹術后患者行腸內營養支持配以四君子湯加味,方中人參大補元氣、健脾養胃,白術健脾益氣,茯苓健脾祛濕,桂枝溫經通陽,陳皮理氣調中,炙甘草調和諸藥、益氣和中.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溫陽之功效,使脾胃之氣健旺,運化復常,資生氣血. 術后患者由于脾胃氣虛,采用四君子湯加味健脾益氣、溫運脾陽,可維持腸道正常運動,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術后患者胃腸道適應性,以此改善機體的營養狀況[10-11].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第 1 天 RBC、HGB、Alb顯著降低,術后第 8 天逐漸恢復正常,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體重及氮平衡均高于對照組\\(P<0.05\\);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腸內營養支持聯合四君子湯加味,可明顯改善患者腸胃功能,增加內臟血流,恢復機體正常代謝,改善營養不良癥狀,具有明顯的營養價值.
綜上所述,腹部術后患者早期實施腸內營養聯合四君子湯加味,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恢復胃腸道功能,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靳懷安,周振理.腸內營養結合加味四君子湯對腸梗阻術后患者腸功能的影響[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9\\(3\\):126-128.
[2] 喬麗君.腸內營養及聯合四君子湯治療重癥肺炎 20 例[J].江西中醫藥,2012,43\\(11\\):42-44.
[3] 劉旭東,丁守成,王曉明.中西醫結合圍手術期腸內營養支持[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0,16\\(5\\):587-589.
[4] 田軍,付強.胃術后早期腸內營養配合四君子湯的臨床研究[J].新中醫,2008,40\\(4\\):59-60.
[5] 張仁嶺,張勝華,馮壽全.四君子湯加味對胃腸道手術后腸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6,12\\(1\\):6-9.
[6] 徐旭東,陳剛,葉波,等.黃芪四君子湯聯合早期腸內營養對食管癌術后恢復的影響[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2\\(11\\):589-560.
[7] 靳懷安,周振理.腸內營養結合四君子湯對腹部術后患者早期營養狀況的影響[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3,32\\(3\\):31-35.
[8] 程鵬,梁濤,于慶生,等.食管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 50 例[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0,29\\(4\\):13-15.
[9] 于慶生,張雁,潘晉方,等.芪黃煎劑胃癌術后早期應用對抗炎細胞因子及其 mRNA 表達的影響[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0,29\\(6\\):21-25.
[10] 劉統成,趙曉雷.早期微生態腸內營養在胃癌術后的應用[J].海南醫學,2009,20\\(9\\):21-23.
[11] 陰愛輝,陸光生.四君子湯對可復性腸梗阻模型兔梗阻解除后腸道功能的影響[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2,24\\(1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