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資料
188 例均來自 2009 年 6 月 - 2011 年 6 月我院門診或住院病例,所有患者病癥診斷均符合國家中醫藥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其中男 86 例,女102 例,年齡 18 ~ 66 歲,平均年齡 38 歲。188 例肛腸病中,其中嵌頓痔 20 例,血栓性痔 103 例,炎性外痔 57例,肛竇炎 8 例。將以上肛腸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 94 例,其中嵌頓痔為 11 例,血栓性痔 50例,炎性外痔29 例,肛竇炎4 例。對照組94 例,其中嵌頓痔 9 例,血栓性痔 53 例,炎性外痔 28 例,肛竇炎 4例。2 組之間在性別、年齡、病癥、病理等方面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 1 治療組 采用加味桃紅四物湯: 桃仁 15g,紅花15g,赤芍 12g,川芎 12g,當歸 15g,生地 15g,槐米 15g,地榆10g,苦參10g,馬齒莧15g。煎水200ml 內服,早晚各 1 次,每晚用剩下的藥渣煎水 2000ml,趁熱坐浴15min,以肛用皮膚適宜為度,1 周為 1 個療程。
2. 2 對照組 采用 1: 5000 高猛酸鉀溶液每晚坐浴15min,同時口服阿莫西林膠囊 0. 75g,每日 3 次,1 周為1 個療程,并觀察療效。
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治愈: 癥狀體征消失; 有效: 癥狀消失或改善,體征改善; 無效: 癥狀體征無改善或雖然改善,但乃需手術或其他處理者。
療效觀察經 3 個月的臨床觀察及隨訪,2 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 1。治療組治愈率為 55. 3%,有效率為 96. 9%,對照組分別為 23. 4%、61.1%,2 組治愈率\\( χ2= 20. 06,P <0. 01\\) 、有效率\\( χ2= 39. 73,P < 0. 01\\) 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颈?】
討 論
活血化瘀法在祖國醫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針對血瘀學說而設立的。血瘀與大腸肛門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由于血瘀\\( 微循環障礙\\) 引起組織細胞的炎癥、水腫、壞死等繼發性病理改變,“不通則痛”,因而產生疼痛、腫脹、出血、痔核脫出等癥狀。
加味桃紅四物湯中,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赤芍清熱涼血,養血柔肝,祛瘀緩急止痛; 當歸養血活血散瘀血,潤腸通便;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具通達氣血之功; 生地涼血養陰以養血; 槐米涼血止血,為肛腸疾患之引經藥; 地榆涼血泄熱,收斂止血,為治痔之要藥; 苦參除濕熱,消腫毒; 馬齒莧清熱涼血、解毒。諸藥合用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便消痔之功。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 桃仁、紅花有抗炎,抗血栓,抑制毛細管通透性作用; 赤芍、當歸、川芎有解除痙攣而止痛,降低血小板聚集; 槐米、地榆、生地能縮短出凝血時間,并能收縮血管而上血; 苦參、馬齒莧對金葡菌、大腸桿菌等感染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變態反應,阻止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痔核萎縮的治療目的。中藥坐浴是通過藥液熱力及藥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氣血通暢、化瘀消腫、活血散結、痔核回縮的作用。
活血化瘀法保守治療肛腸疾病相對西醫治療手段而言,具有功效顯著、操作簡便、無痛苦、經濟實用等優點,是極具中醫特色的保守療法,值得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