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與方法
2008年8月-2013年8月收治乳腺增生患者360例,≤18歲2例;19~30歲28例;31~40歲270例;41~50歲44例;>50歲16例。年齡15~72歲,病程2個月~9年。
治療方法:①治療組\\(200例\\):香瓜慈姑丸口服,3 次/日,每次用量 10~15g。7天1個療程。在此基礎上對患者并用針刺治療。方法如下: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為主穴,以1~1.5寸毫針在膻中穴、屋翳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其余穴以直刺為主,膻中與屋翳兩穴接電針儀,采用疏密波;余穴10分鐘行針1次,每次留針20分鐘,7次1個療程,療程間隔 3~7 天;月經期治療暫停。②對照組\\(160 例\\):乳癖消丸治療,口服,1袋/次,3次/日,7天1個療程,5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處方與制備:①處方:香附12g,瓜蔞 15g,山慈姑 20g,鱉甲 15g,穿山甲\\(炮\\)15g,柴胡 20g,丹參 15g,鹿銜草15g,夏枯草 15g,蒲公英 15g,土茯苓20g,海藻15g,昆布15g,黃芩6g。②制備:按上方量取諸藥,低溫烘干、粉碎、過篩\\(100 目\\)、混勻、起模\\(水泛丸\\)、成型、干燥、蓋面、包衣、打光、稱量、包裝\\(每瓶120g\\)、標簽,藥檢合格后備用。
療效判定標準:①臨床治愈:乳腺腫塊及乳痛消失,乳腺紅外線掃描正常,停藥后3個月不復發;②好轉:乳腺腫塊縮小、變軟,乳痛消失或減輕,乳腺紅外線掃描較服藥前好轉;③無效:乳腺腫塊不縮小或反而增大變硬,或單純乳痛緩解而腫塊不縮小,乳腺紅外線掃描無變化。
結 果
治療組治愈81例,顯效111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96.00%;對照組治愈80例,顯效40例,無效40例,總有效率75.00%。經χ2檢驗,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 論
現代醫學認為,乳腺增生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內分泌激素失調。中醫認為,乳腺增生的發病原因多與臟腑功能失調、氣血失和有關,治療宜采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舒肝理氣、軟堅散結的原則。香瓜慈姑丸中生鱉甲、穿山甲軟堅散結、祛瘀止痛;柴胡、瓜蔞、香附條達肝氣、疏肝解郁;三棱、莪術、鹿銜草、丹參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昆布、海藻、化痰破膜、散結消;蒲公英、夏枯草、黃芩、清熱解毒、消腫;慈姑可增加免疫細胞的活性,消除體內的有害物質,現代抗癌藥理研究表明,山慈姑對小鼠肉瘤 S180、肝癌實體癌、淋巴肉瘤有抑制作用。針刺治療的主要作用在于疏通經絡,調經止痛,從而達到消腫散結之效。臨床除針藥治療以外,尚需配以情志疏導療法,這樣乳腺增生病可得到積極治療。
參考文獻
1 張惜明.實用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99.
2 鄭占虎.中藥現代研究與運用[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