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癥是一種最為常見的乳房疾病,多見于中青年女性,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乳房疼痛和乳房腫塊,??呻S月經周期或情緒變化而消長。西醫認為,乳腺增生癥是由于乳腺組織在性激素水平失衡的情況下出現上皮增生與復舊不全,從而造成乳腺結構紊亂,當乳腺發生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別是重度不典型增生時,被認為是癌前病變,進一步發展將惡變成乳腺癌。及時治療乳腺增生,阻斷其演變過程,有利于預防乳腺癌。
周玉朱教授是全國第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安徽省跨世紀中醫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首批培養對象導師。從醫近50 年來,博覽醫書,精研岐黃,在中醫外科疾病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診治乳腺疾病,現將周教授辨治乳腺增生癥的經驗總結介紹如下。
肝郁氣滯、痰凝血瘀是主要病機
周教授認為,乳腺增生癥的主要病機是肝郁氣滯、痰凝血瘀。人作為一個整體,乳腺增生與臟腑失衡有關。女子以肝為先天,乳房與肝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足陽明胃經行貫乳中,乳房為陽明之附麗,故乳房為多氣多血之所,其病多由郁滯而起。從臟腑功能上,肝司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憂思郁怒,可致肝失條達,氣機郁結。腎藏精,寓真陰真陽,司沖任?!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睕_任隸于肝腎,下管胞宮,上轄乳房。腎氣 - 天癸 - 沖任與現代醫學中的下丘腦 - 垂體 - 卵巢這一女性生殖內分泌軸相似,影響著乳房的發育及其與胞宮類似的盈虧變化。
沖任不調則氣血不和,而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血瘀滯,阻于乳絡,則引起兩乳脹痛,甚則導致乳中結塊。氣郁不解,亦可耗血傷陰,加重氣血不和。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升降,肝氣郁結,橫犯脾土,或飲食不節,均可使脾胃升降失司,運化失職,痰濁內生,痰氣瘀結聚于乳部,留連膠著,乳絡不通則疼痛難減、腫塊難消,甚則化毒成巖。
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是基本治法
乳腺增生癥所表現出的疼痛、結節腫塊無非因氣滯痰凝血瘀所致,故治法不離疏肝理氣、化痰散結。審因論證,辨證施治乃中醫之精華,不同證型的乳腺增生癥,治法上各有側重。周教授將其分為 4 種證型進行治療。
1 肝氣郁結
此系最多見的證型,臨床特點是乳房脹痛、竄痛,無腫塊或有片狀腫塊,質軟,觸痛明顯,乳房疼痛及腫塊隨月經、情緒變化而消長,可伴煩躁易怒、兩脅脹滿、月經失調等。治擬疏肝解郁,行氣止痛。所用方藥為自擬方和乳湯,藥物組成: 白蒺藜 10g,炒柴胡 6g,制香附 6g,黃郁金 6g,川楝子 6g,枳殼 6g,陳皮 6g,肉桂 6g。
其中以歸入肝經的白蒺藜為君,舒肝解郁消腫止痛,同時兼顧平肝。臣以柴胡、香附、川楝子、郁金,增強君藥條達肝氣、疏泄厥陰之力。佐以陳皮、枳殼燥濕化痰,行氣消腫止痛??紤]到氣血得溫則行,又以肉桂為使,其作用有三: 一是辛甘發散、溫通血脈; 二是與善解肝郁又兼通十二經氣分的香附為伍,理氣活血,通絡止痛,使氣血同調、氣順血暢; 三是引導白蒺藜、制香附、柴胡之屬,使疏肝解郁之功效得到最大的發揮。
2 痰氣互結
癥狀為乳內結塊,隱痛或悶痛,結塊單發或多發,質較韌,可伴有頭暈、胸悶,善郁易怒,失眠多夢,月經不調,量少或淋漓難盡。舌淡紅,苔白而膩,脈弦或滑。
治擬化痰散結,行氣解郁。方用自擬白芥祛痰湯,藥物組成為白芥子30 ~70g,白附子8 ~10g,生半夏5 ~12g,茯苓 10 ~20g,熟地 10 ~15g,生麥芽 8 ~15g,炙甘草 10~ 20g,制蜈蚣 2 ~ 4 條,炙水蛭 1 ~ 3g,海藻 10 ~ 30g。
痰為陰邪,方中以性味辛溫之白芥子為主藥,豁痰利氣,散結通絡; 輔以白附子、生半夏,助主藥辛溫化痰之力,水蛭、蜈蚣入肝經,增通絡散結之效,佐用熟地、茯苓、麥芽、海藻護陰扶正,消積導滯、軟堅散結,使以甘草,雖反海藻,但可緩其寒性,調和諸藥,并未見有毒副作用。
3 痰瘀凝聚
臨床表現乳房刺痛有塊,與月經、情緒不甚相關,腫塊形態多樣,質韌,邊界不清,可有月經衍期,行經不暢或伴有瘀塊。舌暗紅或青紫,或舌邊尖有瘀斑,或舌下脈絡粗脹、青紫,脈弦、澀或滑。治療法則: 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自擬丹參化瘀湯為治,藥物組成: 丹參20 ~ 30g,赤芍 10 ~ 30g,川芎 10 ~ 30g,三棱 10 ~ 30g,莪術10 ~30g,穿山甲5 ~30g,皂角刺10 ~30g。本方重在活血祛瘀止痛,由多種具有活血祛瘀、破血行氣藥物配伍而成,而穿山甲因其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當屬攻中寓補之品。
4 沖任失調
多見于中年以上女性或多次流產者,乳房疼痛癥狀較輕,或無疼痛。月經紊亂或閉經??砂轭^暈耳鳴、潮熱汗出、心煩易怒、腰膝酸軟、足跟疼痛等。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治療法則: 行氣活血,調攝沖任。以和乳湯加川芎、旱蓮草、淫羊藿、肉蓯蓉等。
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周教授也十分重視脾胃的調理。一方面是基于乳腺增生癥肝郁氣滯痰凝這一主要病機,調理脾胃有助于運化水濕,不使其聚而成痰,其中也蘊含了“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一治未病的理念; 另一方面,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治療中顧護脾胃,可防止藥力峻猛的藥物傷及胃氣,從而達到祛邪不傷正的目的。
組方配伍藥量輕重需把握得當
治乳之癥,當分清表里、虛實、經絡氣血、體質強弱、七情所感而治之。乳腺增生癥多由情志不暢所致,故其治法首推疏肝解郁,所謂“郁者達之”。氣郁之初,乳內尚未結聚成核,用藥宜輕,以免疏泄太過,損傷肝陰、肝體。譬如和乳湯,方中除白蒺藜藥量為 10g 外,其余藥物的用量皆僅用 6g。而病久氣郁不解,血瘀痰凝、結聚成塊,下藥宜重方能祛邪,如丹參化瘀湯和白芥祛痰湯,其中所用多為藥力峻猛之品,且藥量大多超出常用劑量,甚至有相反藥物的配伍。此時尤當注意準確的辨證,例如同為痰凝,寒痰與熱痰的用藥是不同的,只有寒痰凝聚,形體充實之人方可選用白芥祛痰湯。此外,對于其中有毒中藥的使用更須藥證相符,不得隨意使用。
治療不忘調攝,以助療效提高
周教授認為,治乳病不可專恃藥物,用藥的同時還必須進行情志、飲食等方面的調攝。因情志變化是乳腺增生癥重要發病因素,而該病患者又普遍有恐癌情緒,所以,對就診的患者應給予必要的解釋和安慰,告知其焦慮、憂郁、動輒發怒等對本病有負面影響,應予以避免,強調學會排解不良情緒的重要性?,F代醫學認為乳腺增生的發生是內分泌激素失調引起的,其中以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為主。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但脂肪亦可轉化為雌激素,故飲食上須控制高脂肪、高熱量的攝入,少吃油炸、辛辣刺激性、過甜、過咸的食品。此外也要告知日常生活起居的注意事項,如避免熬夜、長時間看電腦等。對這些保健措施不予重視也會使藥效受到影響。
病案舉隅
1 肝郁氣滯案
某女,27 歲。初診日期:2012 年 9 月 17 日。乳房脹痛 3 年余,觸之尤甚,經行乳痛緩解。性急易怒,月經正常??淘\: 雙乳內上及外上象限腺體片狀增厚,按之疼痛明顯,舌淡,苔薄白,脈弦。證屬肝郁氣滯; 治以疏肝解郁,行氣止痛。處方: 白蒺藜 10g,制香附 6g,醋炒柴胡 6g,郁金 6g,川楝子 6g,枳殼 6g,陳皮 6g,肉桂6g,劉寄奴 10g,丹參 6g,扁豆 30g,7 劑。囑其勿動怒,并避免過食油膩及過甜、過咸飲食。二診: 兩乳觸痛緩解,偶有胃脘不適。前方加干姜 6g,7 劑繼服。三診:
經前乳房脹痛減輕,觸之輕微疼痛。上方加甘松 6g,合歡花6g,香櫞皮6g。之后均以和乳湯為主加減微調,連續服藥 40 余劑,乳痛消失,乳房觸診無異常。
2 血瘀痰凝案
某女,40 歲。2012 年 3 月 21 日初診。乳房刺痛 6個月,經前加重,性情急躁。觸診左側乳房外上、外下象限腺體片狀增厚并有結節感,有觸痛,腋窩淋巴結未觸及。舌有瘀點,苔薄白,脈弦。乳腺彩超見左乳外上象限 6mm ×4mm 低回聲,診斷乳腺增生并左乳增生結節。證屬血瘀痰凝。治宜活血祛瘀,消痰散結,處方:
丹參 10g,赤芍 10g,川芎 10g,三棱 10g,莪術 10g,山楂10g,皂角刺 10g,烏藥 10g,劉寄奴 10g,白術 10g,扁豆30g,山藥 30g,佛手 6g,14 劑。二診乳痛稍有緩解,上方加薏苡仁 30g,威靈仙 20g,14 劑。之后以前方為主加減,四診時乳痛已明顯減輕,僅經前乳房按之略痛,觸診乳房內結節不明顯,仍有腺體增厚感,繼續服藥至2012 年 7 月 25 日復診時已無乳痛,左乳外上略增厚,乳房無觸痛,復查乳腺彩超見左乳外上象限 4mm ×3mm 低回聲。其結節已縮小,改服和乳湯加劉寄奴鞏固療效。
小 結
周玉朱認為,乳腺增生癥的主要病機是肝郁氣滯、痰凝血瘀,治療上以疏肝理氣、化痰散結為基本治法,采用自擬方和乳湯、白芥祛痰湯、丹參化瘀湯加減進行辨證施治。用藥中注意藥物配伍及劑量的輕重變化,并且重視調理脾胃,強調調攝情志、飲食等有助于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