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歷資料
患某,男性,60歲,2008年10月10日初診?;颊?年前勞累過度后出現便血,甚至呈噴射狀,時發時止。間斷服用止血中西藥物對癥治療,病情時好時壞。
曾于2007年1月及4月兩次因突發大量便血而急癥入院,患者懼怕手術,遂均予止血及輸血治療后好轉出院。7d前再次出現便血,1d前加重,出現噴射樣出血,遂今日急診入院。給予止血治療后,患者拒絕進一步手術治療,遂來筆者處要求中醫治療。癥見:便血,每日1~2次,每次約60mL,血色淡,面色少華,納差,頭暈,痞滿腹脹,畏風自汗。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血常規示:
Hb58g/L。診斷為血證之便血,辨證為中氣不足型,治療予補中益氣、養血止血為法,選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黃芪30g,黨參、炒白術、白芍、茯苓各15g,升麻、生地黃各12g,柴胡、陳皮、甘草、阿膠(烊化)、川芎各10g。3劑,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藥后出血大減,無噴射情況出現,諸癥緩解。原方再進4劑,復查血常規示:Hb88g/L。大便已無明顯出血。原方繼服10劑后血常規示Hb100g/L。諸證消除后停藥。隨訪半年未見發作。
2 體會
內痔是臨床常見病,內痔出血多由糞便擦破或便時用力怒責,導致擴張的血管破裂出血。本病屬中醫“血證”范疇,病機主要包括5個方面。(1)飲食失節。辛辣香燥食物攝入過多,或者外感火熱邪毒,內結于腸道,日久則灼傷腸道脈絡,迫血妄行。(2)外感濕熱。濕熱毒邪滯留腸道或肥甘厚膩之物損傷腸道,聚濕生痰,損傷腸絡。(3)思慮過度,脾氣受損,中氣不足則氣不攝血。(4)久病體虛,脾胃受損,中陽不運,統血無權。(5)素體陰虛,房勞過度,或者情志不隨,氣郁化火,陰虛火旺,損傷血絡。本案患者久病體虛,長期損失血液,必然氣血虧虛,損傷脾胃,致中氣不足,不能統血,血不循經而出現便血。治療上應以補中益氣為主,養血止血為輔,對癥下藥,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