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臨床上,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癥狀表現是皮膚、皮膚黏膜以及鞏膜等部位出現黃染現象,引發該疾病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兒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出現異常的上升,另外,某些肝臟疾病和血液類疾病也會引發黃疸的出現。一般情況下,新生兒黃疸可以自行消退,但是,如果血液中膽紅素的水平過高,就需要進行相應的治療,否則會引發神經細胞病變,威脅到患兒的生命,或者會留下后遺癥[1].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換血、游泳、照射和撫觸等[2].本文根據臨床經驗,對治療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總結和分析。
1 藥物治療
對新生兒黃疸的藥物治療主要包括西藥治療、中藥治療和中西藥結合治療。
1.1 西藥治療
臨床上,使用西藥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藥物比較少。近年來,苯巴比妥聯合魯可合劑和尼克剎米在治療新生兒黃疸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效果。研究表明,聯合應用這三種藥物可以顯著降低患兒血液中膽紅素的水平[2].苯巴比妥是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誘導劑,可以增加膽紅素和葡萄糖醛酸的結合,從而降低血液中膽紅素的水平,由于該藥物在應用后兩天左右才有效果,因此需要進行盡早施藥[3].
1.2 中藥治療
中藥方面,應用茵梔黃顆粒聯合黃柏進行外洗,可以有效縮短療程。新生兒退黃湯,主要組分是青黛、紫草、茵陳、白芷、車前子、焦山楂和乳香,對新生兒黃疸的發生具有預防作用?,F在,臨床上還應用三黃湯和陳茅根湯等進行新生兒黃疸的治療。
1.3 中西藥聯合治療
有研究應用中西藥聯合治療新生兒黃疸,口服苯巴比妥,靜脈滴注可拉明注射液,同時給予血白蛋白進行滴注,給予中藥制劑茵陳茅根湯和三黃湯。在治療以后,患兒都痊愈。這表明中西藥聯合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顯著。
2 換血療法
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最迅速而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重癥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也可用于嚴重的敗血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嚴重的肺透明膜病等,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目的是減輕患兒的溶血現象,從而降低體內的膽紅素水平[4].之前,是將換血管道插入到臍靜脈,然后進行交替式的抽血和輸血。這種方式容易引發管道阻塞,血壓降低,腸壞死等,影響治療效果和患兒的健康?,F在主要是應用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法,在外周靜脈、橈靜脈和橈動脈處進行插管,輸血和抽血分開,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管道阻塞,減輕血管刺激,保持患兒穩定的生命體征[5].
3 撫觸治療
對患兒進行撫觸,可以增加迷走神經的緊張性,刺激胃腸素分泌,增加食欲。在右下腹進行撫觸,可以增加大腸的蠕動,泄熱通便,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作用,進而減輕黃疸。需要安排專門人員進行該項操作,維持室溫在 28℃左右,操作人員在手上涂抹嬰兒潤膚油,然后進行撫觸,撫觸的首要部位是頭部、面部和四肢,時間維持 5 分鐘左右;然后再對腹部、背部和胸部進行撫觸,動作要從輕到重[6].
4 游泳治療
游泳治療,是指新生兒在有關醫護人員的保護下,在游泳器里面干凈的水中進行游泳活動。對于新生兒,腸腔里面的胎糞里面還有 100mg/dl 的膽紅素,如果胎糞排出延后的話,會使膽紅素被重新吸收,從而加重腸肝循環的負擔。讓嬰兒在水中進行自由的擺動,可以增加腸的蠕動,盡快將胎糞排出,提高腸排泄膽紅素的能力,進而降低新生兒體內的膽紅素水平;另外,游泳還可以促進皮膚的代謝,加快體內的膽紅素從皮膚部位排出[7].其次,游泳聯合撫觸進行治療,可以進一步促進腸蠕動,減少膽紅素在體內的循環,從而降低黃疸的發生率。
5 針灸治療
在臨床醫藥發展緩慢的時候,應用針灸治療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上是一種主要的方法,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該項操作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越來越少,這是因為有研究表明,應用針灸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是有限的,另外,進行針灸時操作比較復雜,對新生兒來說,這種操作不容易被接受,因此在臨床上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8].
6 照射療法
照射治療是目前治療新生兒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的一種簡單易行且較安全有效的方法,照射治療的時候應用的光源主要有白光、藍光和綠光,其中,藍光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效果是最優的。藍光的波長在 425nm 到 475nm 之間,應用該波長的藍光對新生兒的皮膚進行照射以后,在光作用下,能使未結合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的異構體,包括 4Z、15E 異構體和結構異構體,即光紅素,這些異構體屬水溶性,可經膽汁排泄到腸腔,或從尿內排出,從而使血清膽紅素濃度降低,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9].由于早產兒的血腦屏障尚未發育成熟,膽紅素易引起神經系統損害,應該給予早期的預防性的光療。臨床上,可以進行照射療法的儀器有藍光箱、藍光燈和冷光源藍光床等,但是,這些儀器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如果使用過程中不夠仔細,會使患者的體溫出現升高,另外,還會引發腹瀉和皮疹,嚴重的時候會對患兒的視網膜造成影響。近年來,一種新的照射治療儀器 - 藍光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種治療方法具有一定的優勢,例如保溫效果較好,不會對患兒造成損傷,操作比較簡單等。研究發現,對患有黃疸的新生兒應用藍光毯,可以有效縮短黃疸消退的時間,不良反應率也得到顯著降低。
7 蒙脫石散應用
蒙脫石散是一種天然的物質,呈現雙八面體層紋結構的微粒粉劑,對人體的黏膜屏障具有修復的作用,同時,可以有效提高黏膜屏障對外界的防御作用,可以起到平衡菌群、止痛的作用。另外,蒙脫石散可以對體內的膽紅素進行吸附和固定,從而減少新生兒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進一步將膽紅素排出體外,有效的降低了膽紅素在新生兒腸道內的循環,縮短了黃疸的持續時間[10].
8 微生態制劑應用
微生態制劑分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類,其作用主要有:一、促進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促進糞便的排出;二、降低腸道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三、降低腸道中的 PH,促進糞便的排出;四、提高肝酶的活性,進一步降低黃疸的發生率。
臨床上應用的微生態制劑有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等,這些微生態制劑可以促進體內膽紅素的分解,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另外,療效媽咪愛可以用來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顯著,臨床上未見不良反應[11].
9 結語
目前,新生兒黃疸的發生率在不斷增加,嚴重時會對新生兒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脅,本文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進行了總結,以上的分析表明,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需要采用綜合性的方式,在治療的過程中,找到引發黃疸的原因,去除病因,對新生兒加強護理,保證水分等的供給,避免引發溶血現象。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法有很多,臨床上需要根據患兒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有效促進病情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陳小鳳 . 間斷光療與連續光療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相關性及護理 [J]. 醫學理論與實踐 , 2012, 25(10): 1237-1239.
[2] 陳艷 , 鄭意楠 . 茵梔黃及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輔助光照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分析 [J]. 中國全科醫學 , 2012, 15(21): 2480-2481.
[3] 孟文麗 . 新生兒退黃湯預防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療效觀察 [J]. 北京中醫藥 , 2008, 27(2): 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