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 (Neonate Pulmonary Hyaline Mem-braneDisease,HMD) 亦稱特發性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Idiopathic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具 有典型的臨床表現、病理特征和 x 線表現,是新生兒早期最常見疾病,由于肺泡發育不成熟所致,是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致死的主要原因[1],臨床上以進行性呼吸困難為主要表現,且常繼發各系統疾患,病程發展快,病死率占早產兒生后 3 d內死亡的首位[2].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從 2013 至 2014 年住院確診的新生兒肺透明膜病 49 例,男 29 例,女 20 例。孕周在 30~35 周 40 例,36 周以上 9 例。自然分娩 21 例,剖宮產 28 例。體質量 <1500 g 3例,1500~2500 g 者 36 例,2500g 以上 10 例。42 例出生后 8h 內發病 .7 例在 24h 內發病。
1.2 臨床癥狀
出現不同程度進行性呼吸困難、發紺等主要癥狀且進行性加重,三凹征明顯。聽診呼吸音低。血氣分析:PaO2:降低,PaCO2 升高,pH 降低,呈代謝性酸中毒。
1.3 常規胸部攝片
攝片時間為出生后 30 min 至 36 h.出生后 30min 攝片 24 例,1~12 h 攝片 19 例,13~24h 攝片 6 例。攝片條件:50KV,5MAS, 距離 100cm.
1.4 X 線診斷標準及分型采用徐賽英
實用兒科放射診斷學[3]4 級分型法 分為:I 級:全肺有細小網狀顆粒陰影,而心緣清楚,支氣管充氣征不明顯;Ⅱ級:肺野內均勻分布網點影,顆粒影部分融合,充氣肺泡與萎縮肺泡大致相等,肺透光度降低,心影輪廓尚清楚,支氣管充氣征明顯;Ⅲ級:顆粒狀影廣泛融合,含氣肺泡少于萎陷肺泡,肺野透光度明顯減低,支氣管充氣征呈禿枝狀,心和膈面模糊不清或部分消失;Ⅳ級:全肺野呈一致性密度增高,變白,所謂“白肺”.
2 結果
本組 49 例中有 41 例患兒均照 X 線片 2 次以上,I 級可顯示斑點狀密度增高陰影的有 15 例;II 級表現為肺野透光度減低,肺野內均勻分布網點狀陰影,可見空氣支氣管征有 21例;Ⅲ級顆粒狀影廣泛融合,肺野透光度明顯減低,支氣管充氣征呈禿枝狀,心臟和橫膈模糊不清或部分消失有 10 例;IV級全肺野一致性密度增高的有 3 例。
3 討論
3.1 病理基礎
因肺泡和空氣的交界面具有表面張力,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 (ps),它的主要成份為卵磷胎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其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張力。使呼氣時肺泡不致完全萎縮,若缺乏此物質時,肺泡在每次吸氣張開后又隨即萎縮,再度吸氣時就需要用很大負壓才能使其張開。因此造成呼吸極度困難,進而產生進行性的肺不張,使氣體交換面積逐漸減小,由于通氣不足,血流通過肺不張區域,氣體未經交換又回到心臟,因此血 PaO2下降,氧合作用降低,導致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機體代謝性酸中毒,引起肺血管痙攣,肺動脈高壓,更加加重缺氧、酸中毒,由于肺有效血流量減少,導致肺灌注不足,血管壁因缺氧滲透性增加,肺毛細血管及肺泡細胞受損,毛細血管內滲出的液體、纖維蛋白和壞死脫落的細胞一起形成透明膜[4].透明膜的形成進一步阻礙通氣 , 加重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 , 終至呼衰、心衰等一系列癥狀、體癥及相應的 X 線征象。臨床多表現為呼吸困難、氣促、呻吟、吸凹、口吐白沫、青紫、面色蒼白等 , 病情發展快、并發癥多 , 死亡率高。
乳腺纖維瘤是青年婦女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占乳房腫瘤的首位。好發于卵巢功能旺盛而調節紊亂的婦女。60% 以上的患者在 20 到 25 歲。乳房纖維瘤的發生與雌激素的增多有關,可單發也可多發,大多為無痛性腫塊,本組大多在普查時發現有直徑 2cm~3cm 腫塊,表面光滑,與周圍組織界限3.2 誘發因素。
(1) 早產兒:是最重要的危險誘因。胎齡在 22~24 周時肺的Ⅱ型細胞就會產生少量的 ps,隨著胎齡的增加,ps 的產生會逐漸增加,35 周后才會大量產生。據有關報道胎齡小于32 周,HMD 的發病率會增高,因此早產兒是新生兒透明膜病的最主要的誘因。(2) 圍生期窒息:包括宮內窘迫和出生時的窒息,由于低氧血癥和酸中毒使 PS 合成和釋放受到抑制。本研究 49 例中 19 例有圍生期窒息。(3) 糖尿?。耗赣H患有糖尿病可使嬰兒增加 5~6 倍的危險率。本研究中有 11 人患有糖尿病[5].(4) 男性 研究表明男嬰比女嬰的肺表明活性物質產生的要少,本研究中男性患兒的比例多于女嬰,與文獻資料是一致的。(5) 甲狀腺功能和腎上腺功能低下會妨礙或延緩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釋放和轉運而促進本病的發生。
綜上所述,新生兒肺透明膜病主要發生在早產兒,出生后 3 0 分到 24 小時發病,病情危重,變化快,臨床上以進行性呼吸困難為主要表現,X 線表現較典型,特征性表現為肺野透亮度減低、彌漫性顆粒狀陰影、斑片狀、毛玻璃樣影、支氣管充氣征等,是診斷 HMD 的主要影像表現。床旁胸片簡單易行,所以提高對 HMD 的 X 線認識,能及時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影像學診斷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家驤 , 魏克倫 , 薛辛東 . 新生兒急救學 [M]. 第 2 版 . 北京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006: 397-398.
[2] 鮑家啟 . 兒科急癥影像診斷學 . 合肥 :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07:120-123.
[3] 徐賽英實用兒科放射診斷學 [M].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 1999: 252-257.
[4] 王俊平 . 肺透明膜病的 X 線診斷 [J]. 臨床放射雜志 , 2007, 27(10):1055.
[5] 吳瑞萍 , 胡亞美 , 江載芳 , 諸福棠 . 實用兒科學 [M]. 第 6 版 ,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 1995,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