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肺炎,近幾年嬰幼兒也不少見,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已知能獨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者,流行,潛伏期約2~3w,在我科 2010 年 6 月至 2014 年 10 月,病房收治 108 例病人分別用紅霉素、紅霉素聯合三代頭孢,及安慰劑,觀察其療效,評定合理用藥意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08 例分為單純紅霉素治療,(A 組 )48 例,其中,男孩 22例,女孩 26 例,年齡 2~10 歲,平均 5 歲,紅霉素聯合三代頭孢 (B 組 )50,其中男孩 30 例,女孩 20 例,年齡 1~11 歲,平均7 歲。參照組 (C 組 ) 安慰劑治療 10 例,男孩 4 例,女孩 6 例,年齡 1.5~12 歲,平均 6 歲。在 108 例中,發燒 80 例,咳嗽100 例,頭痛 15 例,肺部啰音 50 例,咽痛 12 例,胸痛 2 例。
1.2 診斷標準
①發熱、咳嗽、頭痛、畏寒、咽痛、胸骨下疼痛。②胸部 X線檢查有不規則云霧狀浸潤影,多為兩下肺,部分有大葉性實變。③經酶聯免疫吸附實驗 (ELISA) 為陽性,確診為肺炎支原體感染。
1.3 治療方法
A 組紅霉素 20mg/kg. 每日 1 次靜滴,連用 7 天,B 組紅霉素 20mg/kg 每日 1 次靜滴,聯合頭孢哌酮舒巴坦 150mg/kg.d,分 3 次 q8h 靜滴,連用 7 天。C 組 ( 安慰劑 ) 生理鹽水250ml,每日 1 次靜滴,連用 7 天。
1.4 統計學方法本組資料全部進行 χ2檢驗,療效比較用 Ridit 分析。
2 結果
2.1 評價指標
痊愈:癥狀、體征、實驗室和病原學檢查 4 項均正常。顯效:病情好轉,但上述 4 項中有 1 項未完全恢復正常,有效:用藥后病情好轉,但不夠明顯。無效:用藥后 72 小時病情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2.2 治療效果
見表 1.2
2.3 副作用對比
觀察中發現胃腸道、血管刺激、肝損傷等副作用。A 組 5例。占 10.4%.B 組 8 例,占 16%.C 組 0 例,占 0%.C 組為安慰劑無任何副作用。
3 討論
肺炎支原體占社區獲得性肺炎的 10%~40%,近幾年流行期出現更高的發病率,病程長 (2~4 周 )。臨床特點為:有陣發性刺激性咳嗽,有晝輕夜重,特點,嬰幼兒類似百日咳樣咳嗽,肺部體征不明顯。X 線檢查無明顯的特異性,只有臨床典型癥狀 + 實驗室檢查方可確診。肺炎支原體肺炎也有肺外并發癥。較少見,如 ; 腦膜炎、中耳炎、胸腔積液、心肌炎、心包炎。所以,肺炎支原體肺炎在急性期應積極治療。以縮短病程,避免其并發癥的發生,該病又有一定的自限性,只要避免其并發癥的發生,以后即便不用抗生素也可以自愈。一般愈后比較良好,總病程大約 2~4 周。大多 8~12 日熱退?;謴推?1~2 周。X 線表現完全消失需比癥狀延長 2~3 周或更久。因該病病程較長,在臨床中可見有多種抗生素聯合使用現象,如本實驗中 B 組。從以上表中我們可以觀察出。A.B2 組在臨床癥狀、體征及療效方面基本一致。(P ≥ 0.05)。C 組明顯無效。A.B.C 3 組均可見胸部 X 線異常情況消失較慢的現象,符合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特點,但副作用 A 與 B 組相比較明顯 A 組較少,有明顯差異 (P ≤ 0.05),紅霉素治療肺炎支原體療效確切,價格低廉,副作用較少。而肺炎支原體無細胞壁,故用于細胞壁的抗生素如 β- 內酰胺類無發揮作用。
用三代頭孢聯合紅霉素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造成經濟上浪費,并且濫用抗生素對患者身體本身副作用較大 ( 如免疫力低下,藥物過敏,菌群失調等 )。從以上 A.B.C 3 組治療效果分析,A.B組無明顯差異(P≥0.05),C組明顯無效(P≤0.05),而 B 組副作用大于 A 組,且紅霉素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無明耐藥。根據抗生素應用原則,β- 內酰胺類為殺菌劑,大環內酯類為抑菌劑,聯合用藥作用相互拮抗,故 B 組方案明顯不妥,從而得出結論,紅霉素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為首選藥,物美價廉,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 , 江載芳 .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 [M]. 北京 :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 1204-1205.
[2] 尚云曉 . 中國小兒急救醫學 . 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相關臨床問題 , 2010. 38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