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傳導,起到溫和氣血、扶正祛邪、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1].難治性肝硬化腹水常見于肝病晚期,病情復雜,纏綿難愈,我科采用神闕穴、甘遂草逐水灸治療本病 1 例,現將療效報告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男,50 歲,10 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乏力,納差,肝區不適,在當地醫院查體示肝功異常,結合 B 超提示確診為肝硬化,并住院行保肝對癥治療,病情好轉后出院。三個月前,患者飲酒后乏力加重,腹脹難忍,不思飲食,小便黃赤如濃茶水樣,量少,大便尚正常。自服藥物無效,1 周前以“肝硬化腹水”在外院住院行保肝、利尿、抗感染等治療,癥狀無緩解。
為求進一步診治,于 2008 年 4 月 14 日門診以肝硬化腹水收住我科治療。入院時,查體、診斷結果顯示肝硬化并腹水。
在常規治療沒有取得理想效果后,我們根據患者的病情,在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對其施以艾灸治療。
2 辨證施護
施灸前對患者進行評估,告知患者施灸的目的、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的信任、配合和合作。(2)囑患者取平臥位,肢體自然放松,消除其緊張情緒。(3)患者露出神闕部位,注意保暖,適當遮擋。(4)取適量的甘遂末,將其和適量的面粉進行混合,采用水將其調成直徑 3cm、厚約 3~5mm 稍硬的藥餅,其中心部位用牙簽扎孔 5~7 個,其上置以同等大小帶孔的姜片,敷于神闕穴中,上以小艾柱灸之,待其徐徐燃盡,以患者能接受的熱力滲透為宜。每次灸 5 壯,每日 1 次。連灸七次。(5)施灸畢,立即將艾柱放置小口瓶內,熄滅艾火。(6)施灸結束后,將所有藥物取下,采用紗布對神闕穴進行輕輕按摩,并將其擦拭干凈。協助患者將衣服穿上,采取合適的體位,根據具體情況通風。(7)清理用物,做好記錄并簽名。
3 施護要點
3.1 施灸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狀態和局部皮膚變化情況,通過和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了解患者的真實感受,詢問患者有沒有感到不適的地方。
3.2 一定不可以讓艾灰出現脫落的情況,以免對患者的皮膚造成損傷。此外,必須捻緊艾炷,可采用面團將局部搓成長條,將施灸部位圍擋住。在對患者進行施灸的過程中,要對患者的腹圍、體重、24h 出入量進行嚴密的觀察,并做好詳細的記錄。
3.3 防止暈灸。如果患者是第一次施灸或者患者的體質比較差,最好先采用比較小的艾炷,然后再采用比較大的艾炷,壯數也要最好從少到多,逐漸增加,以免對患者造成比較大的刺激。
3.4 完成施灸后,囑咐患者精心休養,對其進行必要的健康指導,囑咐患者養成合理、科學的飲食習慣,囑咐患者要多食用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要對鈉鹽和水分的攝入量加以控制[2].
4 治療結果
首次施灸 5 壯,如花生粒大,共 30 分鐘。灸至 3 壯,患者即覺腹內溫暖舒適,聞及腸鳴音。灸后半小時,腹鳴加劇,排氣較多,腹內順暢。次日自述睡眠質量改善。連續灸治七次后,患者自覺腹脹明顯減輕,腹部柔軟舒適,食欲改善,睡眠質量佳,小便量每日 3000mL 左右,大便正常。查體:患者面色稍暗,可見光澤,皮膚鞏膜黃染較前減輕,心肺查體無異常,腹部微隆,質地柔軟,無壓痛,腹水征 (-)。腹圍:106cm;體重:89kg.復查肝功:TBIL: 98.1umol/L;IBIL: 26.1umol/L;DBIL:72umol/L;ALT:38U/L;AST:42U/L;ALB38.3g/L;腎功及K+、Na+、Cl-、Ca2+均正常;PTA:71%.B 超提示:肝硬化,脾大,微量腹水。
5 小結
肝硬化腹水的特點是病情復雜,纏綿難愈,容易復發[3].如果僅僅采用現代醫療方法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取得的效果不夠理想。為了使這例難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本科采用神闕穴、甘遂草逐水灸治療本病,取得的效果較為理想。
神闕隔藥灸療法是以中醫經絡、臟腑學說為理論基礎治療疾病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神闕灸可疏通經絡、溫經逐痹,并將艾葉溫陽散寒之功及甘遂草瀉水破積、生姜消水化食之力直接擴散到臍靜脈網或腹下動脈分支進入體循環,并通過臍部豐富的神經叢迅速傳達全身,可以起到扶陽培元、瀉水逐飲、補益脾胃、理氣和腸等效果[4].采用神闕隔藥灸療法進行治療,不僅可以使患者快速吸收藥物,而且不會給患者帶來任何痛苦,取穴方便準確、療效迅速顯著,值得在難治性肝硬化腹水的治療中得以應用。
參考文獻
[1] 戴美友 .神闕穴針刺的研究與治療進展 [J].針刺研究,2000(4)。
[2] 何巍 ,李鳳玲 ,李茜 .神闕灸治法臨床研究進展 [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8(2)。
[3] 馬翔華 .逐水行瘀湯治療頑固性肝硬化腹水臨床觀察 [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 ,2004(06)。
[4] 車向陽 .甘遂草逐水灸治難治性肝硬化腹水 1 例 [J].齊魯醫學雜志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