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我院 2014 年收治的 80 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 40 例,女性患者 40 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 59 歲,平均病程為 4.7 年。所有患者入院后檢查均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均符合該病的診斷標準[1];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甲狀腺功能亢進、電解質紊亂及其它器質性心臟病患者。
1.2 治療方法
給予參麥注射液 60mL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靜滴,復方丹參注射液 20mL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00ml 靜滴。每日 1 次,以上聯合用藥治療 2 周。在治療的過程中不給予患者任何擴血管藥物,心絞痛發作時口服硝酸甘油,將所用量記錄下來。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發作心絞痛時觀察并記錄心率、血壓,并觀察發作頻率;治療第 1 周、第 2 周及治療完成后對患者的心電圖進行檢查并記錄;治療前后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及血脂變化。
1.4 療效評定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療效評定標準[2].將患者的臨床效果分為三個等級:顯效:患者在勞累后不引起心絞痛,或是心絞痛的發作次數低于 80%,服用硝酸甘油量減少在 80% 以上;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硝酸甘油的服用量減少均在 50%~80%;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用量減少 <50%.
2 結果
治療前后病人胸悶、胸痛、心悸、氣短、乏力等癥狀均顯著改善。心絞痛臨床療效 : 總有效率 88.7%,其中顯效 20 例(28.2%),有效 51 例 (60.5%),無效 9 例 (11.3%)。心電圖療效確切;治療前后心率、血壓改善情況比較 : 治療前平均心率、平均血壓分別為 76.3 次 /min、147mmHg,治療后分別降至71.1 次 /min、130mmHg.
3 討論
近年來,不穩定性心絞痛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其發病原因主要為冠狀動脈斑塊破裂后繼發形成血栓導致的。其發病機制不同于心絞痛的發作。相關的病理學研究表明,雖然不穩定性心絞痛的發病主要是冠狀內形成血栓,但其血栓不同于心肌梗死。心肌梗死血栓以紅血栓為主,其中含有大量的纖維蛋白,治療上以給予大劑量的溶栓劑,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心絞痛的非閉塞性血栓以白色血栓為主,其中纖維含量少,血小板的成分較多,而血栓在形成過程中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治療上以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參麥注射液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能夠收到肯定的療效,心絞痛癥狀消失或減輕發作,取得較好的效果。
冠心病心絞痛的機制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痙攣使血管腔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疼痛。西醫治療主要用硝酸酯類藥物,雖可迅速緩解心絞痛,但可產生耐藥性,且容易反復發作。參麥注射液成份為紅參、麥冬,大補元氣,紅參有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的作用。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 ; 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的功效。
麥冬滋陰,能夠改善患者缺血缺氧,穩定心肌細胞膜;復方丹參注射液能夠擴張血管,促進血流循環量,丹參具有明顯的抗缺氧、擴張冠脈,抗血小板凝集,拮抗鈣離子等作用;復方丹參與參麥注射液聯合應用,能夠活血通絡,對心肌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可顯著穩定心肌細胞膜,將心率維持在穩定水平,同時在應用的過程中無毒副反應,安全性能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兩藥聯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能夠收到顯著療效,在臨床有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建華 .生脈注射液與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心絞痛臨床療效觀察 [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0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 第 1 輯 )[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