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肝郁脾虛型便秘患者開塞露效果不理想,甚至還會造成患者依賴或胃腸功能紊亂,筆者在貴陽醫學院針灸科進修期間收集 46 例肝郁脾虛型便秘患者,采用針藥結合方法治療,收到不錯療效,值得推廣。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46 例患者來源于貴醫各科會診病人,其中腦梗塞患者 9例,腦出血患者 12 例,術后胃腸功能紊亂患者 20 例,乙肝患者 1 例,顱腦損傷患者 3 例,慢性胃炎患者 1 例。所有患者均因便秘請我科會診,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 23 例,男 10 例,女 13 例,平均年齡 42. 35 歲; 對照組 23 例,男 11例,女 12 例,平均年齡 43. 12 歲,兩組基礎病病程均為 2 月以內,便秘均一周內。排除禁飲禁食患者及昏迷患者。
1. 2 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證型規范化診斷標準》肝郁脾虛辨證標準: 主癥: 胃脘或脅肋脹痛,腹脹,食少納呆乏力,腹脹便溏不爽。次癥: 頭昏眩暈,失眠,情緒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腸鳴矢氣,腹痛即瀉,瀉后痛減,舌苔白或膩,脈弦或細。診斷依據: 肝郁脾虛型主癥 3 項必備,或主癥 2 項,次癥 2 項,也可診斷[1].
1. 3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口服四逆散加四君子湯加減,組方: 柴胡 6 g、枳殼 6 g、芍藥 6 g、黃芪 10 g、白術 9 g、茯苓 9 g、大黃 6 g、厚樸 6 g、炙甘草 6 g,1 天 1 劑,分三次口服,1 次約 100 ml,同時配合普通針刺,針具為華佗牌 0. 3 × 25 mm 針灸針,進針0. 5 ~ 1 寸,取穴: 陰陵泉、太沖、上巨虛、天樞、大腸俞、支溝、照海,平補平瀉,留針 30 min; 對照組外用開塞露治療,1 次 1支,1 天 1 次。5 天以后觀察療效。
1. 4 療效標準
參照《實用內科學》(1986 年 12 月第八版) 和《中醫內學》(高等醫藥院校教材1985 年10 月第1 版) 結合臨床實際采用半定量化的計分方法擬定了便秘的 療效標準[2]:
1. 4. 1 證候評分標準
便次: 排便間隔超過自己習慣 1 天或 3 日一行(1 分) ;排便間隔超過自 己習慣2 天或4 日一行(2 分) ; 排便間隔超過自己習慣 3 天或 5 日以上一行 (3 分) .
便質: 先干后軟(1 分) ; 大便干硬(2 分) ; 大便干結如球或大便帶血(3 分) .
排便費力伴有不適感或痛苦感或便意未盡感,偶爾出現(1 分) ; 時有表現(2 分) ; 經常發生(3 分) .
每次排便時間: 15 ~ 20 分鐘(1 分) ; 21 ~ 30 分鐘(2分) ; 30 分鐘以上(3 分) .
1. 4. 2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痊愈: 證候消失,積分 0,保持兩周以上。
顯效: 證候明顯改善,積分降低2/3 以上(含2/3 ) ,保持兩周以上。
有效: 證候好轉,積分降低 1/12 以上含(1/12) .
無效: 證候無改善。
1. 5 統計學分析
用 wilcoxon 秩和檢驗推斷有序變量資料的兩個獨立樣本代表的總體分布位置是否有差別。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 1.通過秩和檢驗,兩組間療效差異見表 2.
計算出 Zc =3. 3737,查 t 界值表得 P <0. 01,兩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可認為兩種療法分布不同。針藥結合組平均秩次為 17. 09,單純針刺組平均秩次為 29. 91,可以認為針藥結合治療肝郁脾虛型便秘較外用開塞露療效好。
3 討 論
肝為剛臟,主疏泄,主藏血,主升主動,喜調達而惡抑郁;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主統血,主升舉,為氣血生化之源。
若情志不遂,七情內傷,郁怒傷肝,肝失調達,橫乘脾土,可致肝郁脾虛; 或飲食不節,勞倦太過,損傷脾土,脾失健運,土反侮木,肝失疏泄,而致肝郁脾虛。對于此種類型便秘治宜疏肝解郁,調和肝脾,行氣通便。四逆散是《傷寒論》中調和肝脾之代表方,四君子湯功效為益氣健脾,加減合用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方中柴胡入肝膽經,升發陽氣,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白芍斂陰養血柔肝,調達肝氣,使柴胡升散而無耗陰傷血之弊; 枳殼加強舒暢氣機之功; 黃芪、白術、茯苓補益中焦脾胃之氣,以恢復其受納運化之功; 再增大黃、厚樸加強行氣通便之效。對于此種類型的便秘,雖是不同病所出現的癥狀,但基本病機相同,口服中藥能從根本治療,配以普通針刺治療,相得益彰。天樞為大腸的募穴,與大腸俞同用為俞募配穴法,上巨虛為大腸下合穴,三穴共用調暢大腸腑氣,腑氣通則大腸傳導功能復常; 支溝宣通三焦氣機,照海滋陰行舟,為治便秘經驗穴; 太沖行氣解郁,陰陵泉為脾經合穴,合治內腑,兩穴合用取其調和肝脾之意。不論中藥還是針刺都是從調和肝脾,行氣通便立意,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點。開塞露是臨床緩解便秘常用藥,是利用甘油的高滲作用刺激腸壁,反射性引起排便反應,價廉而安全。針對肝郁脾虛型便秘患者運用開塞露只是治“標”,可以一定程度緩解病情,但難以治愈,長期應用可形成依賴,反而會加重胃腸功能紊亂,而針藥結合可謂“標本兼治”.
由于對于便秘的療效標準不統一,本法采用的療效標準可能存在不完善之處,本方案樣本數量偏少,可能存在統計偏差,這些都是不足之處,有待在未來臨床中改進。
參考文獻:
[1] 張 勇。 趙 強。 疏肝健脾針推法對單純性肥胖癥并發亞健康狀態療效觀察[J]. 黑龍江中醫藥,2013,(5) :53.
[2] 李宗信,黃小波。 功能性便秘的診斷及療效標準[J]. 北京中醫藥雜志,1991,(4) :52.
[3] 高樹中,楊 駿。 針灸治療學[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