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粒腫是指瞼板腺或睫毛毛囊周圍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眼瞼腺體的急性、痛性、化膿性、結節性急性化膿性炎癥。以局部紅腫、疼痛,出現硬結及黃色膿點為主要臨床表現,是眼科最常見的眼病之一[1]。中醫學稱之為“針眼”、“眼丹”[2]。此病初起瞼緣部呈局限性充血腫脹,2~3 d后形成硬結,脹疼和壓痛明顯,以后硬結逐漸軟化,在睫毛根部形成黃色膿皰。結合疾病的不同時期采用綜合的放血拔罐療法治療麥粒腫35例,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齡16~50歲;病程1~7 d。臨床表現為眼瞼患處紅腫熱痛或瞼緣或瞼板處觸及小硬結或成膿時瞼緣或瞼內面有膿點等。
2 治療方法
本組均選取大椎穴,肝腧穴\\(雙\\),脾腧穴\\(雙\\),用無菌三棱針點刺出血再拔火罐,令出血5~10 mL為度,留罐10 min。1次/d,7次為1個療程。如若粒腫成膿,在上述放血拔罐的基礎上直接針刺病灶并擠壓排膿。針刺方法:局部常規消毒,用1寸消毒針灸針從腫物基底部兩側分別刺入兩針,深至中心,但不穿透對側皮膚。出針后,用干棉棒從腫物一側滾動擠壓到另一側,或從中心開始向兩側擠壓,另一只手用干棉棒蘸取排出的膿血或膿,可酌情反復幾次。
3 治療結果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判定療效。治愈:紅腫消散或膿液排出,瘡口平復;好轉:紅腫縮小,癥狀減輕;無效:癥狀未改善,或潰后硬結不消復發。其中治愈30例,好轉5例,總有效率100%。
4 討論
麥粒腫病多因外邪及熱毒侵入胞瞼絡脈,或因脾虛濕熱循經上擾于眼而發病,治宜清熱解毒健脾利濕[4]。大椎為督脈穴,督脈穴主一身之陽,大椎放血可以瀉一身之熱毒。胞瞼內應于脾,屬五輪中之肉輪,故其病變與脾胃關系密切[5]。脾腧是脾的背腧穴,是脾經經氣輸注于背部之處,與脾有內外相應的聯系,可治療相對應的臟腑??;本穴又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本經統領全身之陽氣,循經又到目內眥,對本穴的刺絡放血可達到清瀉脾經熱毒、疏通太陽經氣的作用[5]。肝開竅于目,肝腧也是膀胱經的腧穴,此穴放血可瀉淤瀉熱,使肝竅通則目疾可除?!端貑枴ふ{經論》說“血有余,則瀉其盛經,出其血”,《靈樞·小針解》載“宛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對于病程較長腫物成膿者,直接局部瀉其膿血,疏通瘀滯,解臃腫之急。對于早期紅腫較甚而未成膿者以消散為主,于背部膀胱經和督脈放血拔罐。后期膿腫已成則以排膿疏導淤血為主,兩相結合,標本兼治,緩急兼顧。
參考文獻:
[1] 葛 堅 . 眼 科 學 [ M ] . 北 京 :人 民 衛 生 出 版 社 ,2005 :122-123.
[2] 楊 愛 平 . 改 進 式 耳 垂 放 血 法 治 療 麥 粒 腫 42 例 [J]. 中 國民間療法,2012,20\\(4\\):15.
[3] 國家中 醫 藥 管 理 局 . 中 醫 病 證 診 斷 療 效 標 準 [S]. 南 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95.
[4] 陳 建 國 ,朱 玉 林 ,邵 建 祥 . 患 側 近 處 刺 血 加 健 側 透 穴 巨刺治療麥粒腫[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9\\):40-41.
[5] 潘 華 . 以 脾 腧 為 主 刺 絡 法 治 療 麥 粒 腫 [ J ] . 中 國 針 灸 ,2011,31\\(9\\):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