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對50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實施加味血瘀逐瘀湯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現總結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00例患者均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2011-06—2013-06期間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經檢查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關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絞痛相關診斷標準[1]。按門診單雙號平均分為A、B兩組,每組50例。A組患者男20例,女30例;年齡43~80歲,平均年齡\\(62.9±3.8\\)歲;病程1個月~12年,平均病程\\(3.9±0.8\\)年。B組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2.7±3.5\\)歲;病程1個月~11年,平均病程\\(3.8±1.1\\)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治療時均停止服用所有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藥物。給予A組患者復方丹參片治療,患者每日服用3次復方丹參片,4片/次。給予B組患者加味血府逐瘀湯治療,取15g當歸,15g赤芍,15g川芎,20g桃仁,20g紅花,12g柴胡,12g枳殼,15g丹參,15g郁金;痰濕者加用30g瓜蔞,10g半夏;氣虛者加用30g黃芪,15g黨參;頭暈頭痛者加用10g天麻,20g葛根;失眠者加用12g炒棗仁。1劑/d,用1000mL水進行煎煮,取3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
1.3觀察指標[2]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進行對比。
1.4療效判定標準①對兩組患者胸痹心痛治療效果進行判定。顯效:胸痛、心悸等癥狀明顯消失,缺血型ST-T明顯得到改善;有效:胸痛、心悸等癥狀發作頻率、時間等明顯降低,ST-T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心電圖等均未出現明顯變化等。②對兩組患者心電圖療效進行判定。顯效:心電圖ST-T段明顯恢復正常,呈現出靜息無癥狀圖像;有效:心電圖ST-T段明顯恢復超過1mm;無效:心電圖ST-T段沒有明顯變化[3]。
1.5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胸痹心痛治療效果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后者治療效果更為優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心電圖療效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后者治療效果更為優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對比A、B兩組患者治療前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B兩組患者比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A、B兩組之間對比,B組患者治療效果更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冠心病心絞痛為臨床多發病癥之一,如果長時間得不到顯著治療,便會發展成為心衰等,嚴重影響到患者日常生活。冠心病心絞痛在祖國醫學中屬于“胸痹”范疇,心血瘀阻型較為常見[4]。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氣滯、寒凝、血瘀、痰阻。中醫認為肝失疏泄,心不藏神便會導致患者出現血瘀脈道,血行不暢,逐漸發展成為胸痹等。臨床治療多以活血化瘀為主[5]。加味血府逐瘀湯主要由當歸、赤芍等組成,其中當歸、丹參、紅花、赤芍等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枳殼具有理氣之功效,柴胡具有疏肝之功效,郁金具有解郁行氣之功效,桃仁具有鎮靜、擴張血管之功效。加之川芎、黃芪等藥物,整個組方具有擴張血管、活血化瘀之功效。通過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可知,使用加味血府逐瘀湯的患者,其臨床治療效果更佳,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高睿.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冠心病69例臨床療效觀察[J].健康之路,2013,12\\(9\\):425-426.
[2]宋君成,姜利強.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合并便秘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4\\):213.
[3]陸川,黎兆宏,邵麗川,等.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合并便秘40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4\\):262-263.
[4]鄭連仲.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附200例分析\\)[J].吉林醫學,2011,32\\(27\\):5700.
[5]劉翠芹,金旭明.冠心病心絞痛與猝死的心電圖規律及預測分析[J].中國療養醫學,2008,17\\(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