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定性心絞痛是一種冠心病的急性心臟事件,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重要組成部分,介于穩定性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組臨床心絞痛綜合征。包括初發勞力型心絞痛、惡化勞力型心絞痛、靜息心絞痛、梗死后心絞痛、變異型心絞痛。具有以下 3 個病史特征: ①在相對穩定的勞累相關性心絞痛基礎上出現逐漸增強的心絞痛\\( 更重、持續時間更長或更頻繁\\) ; ②新出現的心絞痛,通常在 1 個月內,由很輕度的勞力活動即可引起心絞痛; ③在靜息和很輕度勞力時出現的心絞痛。不穩定性心絞痛的病情變化多端,可逆轉為穩定型心絞痛,也可能迅速進展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其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大量臨床研究發現,中藥能夠改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癥狀。筆者采用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通心絡膠囊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 154 例,并與基礎治療 143 例、芪參益氣滴丸治療 142 例、通心絡治療 139 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病例選擇
1. 1. 1 診斷標準 所有研究對象均為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符合 2007 年“不穩定性心絞痛和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中不穩定性心絞痛診斷標準。
1. 1. 2 排除標準 排除合并嚴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其他心臟疾病; 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及嚴重感染者; 甲狀腺功能亢進者。
1. 2 一般資料
578 例患者均為 2011 - 01—2013 - 06 河北省邢臺市第三醫院心內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 4 組。對照組 143 例,男 80 例,女 63 例; 年齡 47 ~ 82 歲,平均\\( 57. 5 ±7. 3\\) 歲; 合并原發性高血壓 47 例,糖尿病 80 例,高脂血癥 57 例,吸煙 67 例; 初發勞力型心絞痛 51 例,惡化勞力型心絞痛 76 例,變異型心絞痛 7 例,靜息心絞痛 9例。芪參益氣滴丸組 142 例,男 85 例,女 57 例; 年齡 48 ~83 歲,平均\\( 57. 8 ± 6. 5\\) 歲; 合并原發性高血壓 49 例,糖尿病 78 例,高脂血癥 58 例,吸煙 65 例; 初發勞力型心絞痛 48 例,惡化勞力型心絞痛 77 例,變異型心絞痛 7 例,靜息心絞痛 10 例。通心絡組 139 例,男 87 例,女 52 例; 年齡 47 ~84 歲,平均\\( 59. 1 ±5. 6\\) 歲; 合并原發性高血壓 50例,糖尿病 82 例,高脂血癥 59 例,吸煙 69 例; 初發勞力型心絞痛 49 例,惡化勞力型心絞痛 73 例,變異型心絞痛 8例,靜息心絞痛 8 例; 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通心絡膠囊組154 例,男 86 例,女 68 例; 年齡48 ~ 84 歲,平均 \\( 58. 4 ±6. 7\\) 歲; 合并原發性高血壓 49 例,合并糖尿病 81 例,合并高脂血癥 57 例,吸煙 64 例; 初發勞力型心絞痛 57 例,惡化勞力型心絞痛 80 例,變異型心絞痛 8 例,靜息心絞痛 9例。4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3 治療方法
4 組基礎治療均按文獻[4]用藥,給予硝酸酯類、鈣離子拮抗劑、β 受體阻滯劑、抗血小板聚集、調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ACEI\\) 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受體拮抗劑\\( ARB\\) 及抗凝藥物等對癥治療。對照組為上述基礎規范用藥; 芪參益氣滴丸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芪參益氣滴丸\\( 天津天士力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Z20030139\\) 0. 5 g,日 3 次口服; 通心絡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 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Z19980015\\) 3 粒,日 3 次口服; 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通心絡膠囊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通心絡膠囊,通心絡膠囊 3 粒,每日 3 次口服,芪參益氣滴丸0. 5 g,每日3 次口服。4 組均治療8 周后比較療效。
1. 4 觀察指標
觀察 4 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次數、發作時硝酸甘油用量及心電圖改善情況。治療前后化驗血常規、肝腎功能、血脂。
1. 5 療效判定標準
1. 5. 1 臨床療效標準 顯效: 同等勞累程度下不引起心絞痛,或心絞痛次數減少 80% 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減少80% 以上; 有效: 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減少 50% ~80%; 無效: 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減少不到 50%; 加重: 心絞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加重,硝酸甘油消耗量增加。
1. 5. 2 心電圖療效標準 顯效: 靜息心電圖缺血型 ST -T 改變恢復正常; 有效: 心電圖缺血型 ST 段下降,治療后回升1. 5 mV 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導聯倒置 T 波變淺達50% 以上,或 T 波由平坦轉為直立; 無效: 未達到上述標準; 加重: 靜息心電圖 ST 段較治療前下降 0. 5 mV,倒置 T波加深 > 50%,直立 T 波變為平坦,或平坦 T 波變為倒置。
1. 6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7. 0 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珋 ± s\\) 表示,采用配對 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 χ2檢驗,以 P <0. 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 1 4 組硝酸甘油消耗量比較 見表 1?!颈?】
由表 1 可見,治療 8 周后,芪參益氣滴丸組、通心絡組及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通心絡膠囊組硝酸甘油消耗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 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通心絡膠囊組與芪參益氣滴丸組、通心絡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 芪參益氣滴丸組與通心絡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 05\\) 。
2. 2 4 組心絞痛發作次數比較 見表 2?!颈?】
由表 2 可見,治療 8 周后,芪參益氣滴丸組、通心絡組及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通心絡膠囊組心絞痛發作次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 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通心絡膠囊組與芪參益氣滴丸組、通心絡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 芪參益氣滴丸組與通心絡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 05\\) 。
2. 3 4 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見表 3?!颈?】
由表 3 可見,治療 8 周后,芪參益氣滴丸組、通心絡組及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通心絡膠囊組心電圖療效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 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通心絡膠囊組與芪參益氣滴丸組、通心絡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 芪參益氣滴丸組、通心絡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 05\\) 。
3 討 論
我國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冠心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呈逐漸增長趨勢,心血管疾病成為我國死因第一位。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主要發病機制是冠狀動脈內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聚集與黏附增加,凝血系統激活,易導致血栓形成、冠狀動脈痙攣甚至完全閉塞。中醫學從“陽微陰弦”立論,冠心病的發生與年老體衰、煙毒過量、過食肥甘、七情內傷、寒邪侵襲等病因導致血瘀痰濁、心血不通。認為本虛標實為其基本病機,以氣虛、陽虛為本,以血瘀、痰濁為標。心絞痛的發病機制為脾氣虛弱,瘀血痰濁阻于心之血絡而成。結合現代醫學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炎癥、溫度、病理生理研究的新進展,認為應當重視熱毒痹阻心脈在冠心病病機中的致病作用。
通心絡是由蟾蜍、水蛭、全蝎、檀香、土鱉蟲、蜈蚣、蟬蛻等組成,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緩解心絞痛時心肌供氧失衡,并增加左室做功,加強心肌泵血; 同時可以降低血脂中的總膽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 -C\\) 、甘油三脂\\( TG\\)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 - C\\) 對,抗炎性反應,升高一氧化氮\\( NO\\) ,清除氧自由基,阻止血脂代謝紊亂,保護血管內皮,可減少內皮素\\( ET\\) 的合成與釋放,從而改善微血管循環功能,縮小梗死面積等。芪參益氣滴丸為益氣活血方劑,由黃芪、丹參、三七、降香經科學配伍,提取有效化學成分精制而成,適用于氣虛血瘀者。謝東霞等觀察到芪參益氣滴丸從改善冠心病患者臨床癥狀、緩解心絞痛、改善心電圖、提高生存質量、減少并發癥和終點事件發生率等方面均優于腸溶阿司匹林,認為該藥可作為冠心病二級預防用藥。本研究結合上述機制,在常規抗心絞痛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或芪參益氣滴丸治療,以及芪參益氣滴丸和通心絡膠囊聯合應用方案,發現通心絡膠囊組和芪參益氣滴丸組,治療 8 周后心絞痛療效、心電圖療效明顯增加,硝酸甘油消耗量明顯減少,而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通心絡膠囊組療效更加顯著,說明中西醫結合可通過標本兼治,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心肌缺血,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芪參益氣滴丸聯合通心絡膠囊治療,可以提高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療效,是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有效、安全的輔助用藥,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不穩定性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 6\\) : 409 -412.
[2] 韓凌,劉東燕,陳洪濤,等. 芪參膠囊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C - 反應蛋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影響[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1,3\\( 4\\) : 284 -286.
[3] 李景君,王蕊,徐京育. 加味小陷胸湯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觀察[J]. 中醫藥學報,2010,38\\( 2\\) : 123 -124.
[4]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不穩定性心絞痛和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 4\\) : 295 -304.
[5] 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試行\\) [S].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68 -73.
[6] 吳以嶺. 絡病理論科學求證[M].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7:967 - 970.
[7] 謝東霞,毛秉豫. 芪參益氣滴丸對冠心病二級預防的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8,15\\( 8\\) :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