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 是呼吸系統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 4 位。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我國40 歲以上居民 COPD 總患病率已經達到 8. 2%,并且這一數字仍然在升高。COPD 患者發生肺血栓栓塞癥及其他靜脈血栓事件的風險是非 COPD 患者的 2 倍。
研究表明,血栓前狀態是 COPD 發生肺血栓栓塞癥的重要病理基礎之一,干預 COPD 是否能降低患者肺血栓栓塞癥的發生率,已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2013 - 03—2014 - 01,我們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干預治療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 20 例,并與單純西醫常規治療 20 例對照觀察,探討對患者血栓前狀態的影響,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全部 40 例均為江蘇省無錫市中醫醫院呼吸科住院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 2 組。治療組20 例,男 15 例,女 5 例; 年齡 62 ~ 85 歲,平均 \\(74. 10 ±7. 09\\) 歲; 病程 3 ~ 30 年,平均\\(11. 75 ± 8. 04\\) 年。對照組20 例,男 14 例,女 6 例; 年齡 63 ~ 84,平均\\(75. 45 ± 6. 27\\)歲; 病程 2 ~30 年,平均\\(11. 70 ±8. 22\\) 年。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及排除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 年修訂版\\) 中COPD 急性加重期診斷標準。排除妊娠婦女; 活動性內臟出血、既往有肝素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癥者; 合并肺栓塞及血液系統疾病、癌癥者; 靜脈或動脈血栓史者; 外周血管性疾病者; 15 d 內曾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藥物者。
1. 3 治療方法
1. 3. 1 對照組 予西藥常規治療,即選擇有效抗生素抗感染、化痰、持續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氣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
1. 3. 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吉林敖東延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Z10950063\\)10 mL,每日 3 次口服。
1. 3. 3 療程 2 組均連續治療 10 d 后統計療效。
1. 4 觀察指標及方法 觀察比較 2 組治療前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纖維蛋白原\\(FIB\\) 、抗凝血酶Ⅲ\\(AT -Ⅲ\\) 、D - 二聚體\\(D - D\\) 水平變化。治療前后均采靜脈血,FIB 及 D - D 采用日本 Sysmex CA7000 全自動血凝儀進行檢測,vWF 及 AT - Ⅲ由北京海思特臨床檢驗所進行檢測。
1. 5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9. 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 標準差\\(x珋 ± s\\) 表示,采用 t 檢驗。
2 結 果
2. 1 2 組治療前后 vWF、FIB、AT - Ⅲ及 D - D 水平變化比較 見表 1。
由表 1 可見,2 組治療后 vWF、FIB、AT - Ⅲ及 D - D水平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 05\\) ,均有明顯下降,且治療組下降水平大于對照組 \\(P <0. 05\\) 。
2. 2 不良反應 2 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見不良反應,復査肝腎功能等均未見明顯異常改變。
3 討 論
血栓前狀態既往稱血液高凝狀態,是多種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統失調的一種病理過程。臨床常用的實驗室檢測指標中,vWF 和 FIB 是反映內皮細胞受損和\\(或\\) 凝血因子活化的指標,AT - Ⅲ是反映抗凝系統激活的指標,D - D 是繼發性纖溶激活的標志物,這 4 個指標對血栓前狀態的預測和診斷具有明確的參考價值。
中醫學雖然沒有 COPD 這一病名,但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于咳嗽、喘證、肺脹、痰飲等范疇。COPD 初起先損傷肺氣和肺體,繼而直接影響肺助心行血的功能。肺氣虛損,則血行無力; 痰濁阻肺,肺氣壅塞,則氣壅血滯。COPD日久可導致肺、脾、腎功能虧虛,三者均可導致水液內停,痰濁內生,阻礙氣機的升降,氣病及血,日久導致瘀血。故COPD 臨床常見面色晦黯、喘憋、胸悶、心悸、唇舌、脈絡怒張、肢端麻木等瘀血證候。因此,瘀血是 COPD 發病過程中重要的病理環節。
運用活血化瘀法治療喘病、肺脹自古有之?!兜は姆ā分赋? “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治療用四物湯加桃仁?!毖痧隹诜菏歉鶕跚迦巍夺t林改錯》中的血府逐瘀湯原方研制而成的中成藥,主要成分是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生地黃、赤芍藥、柴胡、枳殼、桔梗、牛膝等。方中桃仁破血行瘀; 紅花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當歸養血活血; 川芎行氣活血止痛; 生地黃滋陰,以防理氣藥之辛散、破瘀藥之瀉而耗傷陰血; 赤芍藥化瘀止痛涼血; 柴胡疏肝解郁,暢順氣機,并升達清陽以利降濁,且能解血府之熱; 枳殼破氣消積,善治胸中氣滯; 桔梗開宣肺氣,載藥直達血府以逐瘀; 牛膝引瘀血下行。諸藥合用,氣血兼攻,升降同用,攻中有補。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可以明顯改善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栓前狀態,降低 vWF、FIB、AT - Ⅲ及 D - D 水平,進而減少肺血栓栓塞癥及其他靜脈血栓事件的發生,為臨床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 年修訂版\\) [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 : 8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