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醫學論文 > > 慢性乙肝的中醫外治療法綜述
慢性乙肝的中醫外治療法綜述
>2023-08-21 09:00:0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以下簡稱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我國是 HBV 感染高流行區,2006 年全國人群乙肝血清學調查結果顯示,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為 7.18%,據此推算,全國約有 9300 萬HBV 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 2000 萬例,因此對慢性乙肝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中醫外治法治療 CHB 歷史悠久,現已發展成熟的療法主要有穴位貼敷及注射、針刺、灸法、臍火療法等,現將近年來相關研究報道作一綜述,以供同道參考。

1、 中藥穴位敷貼治療

藥物穴位敷貼療法通過藥物對腧穴的刺激和經絡的傳導作用,使藥物透過皮膚并發揮治療疾病的目的,該療法可保持藥物穩定的血液濃度、防止藥物在肝臟的首過效應,減少口服所致的藥物副作用,是簡單、安全、有效的方法。彭莉莉等按中醫辨證將本病分為肝膽濕熱型、脾胃濕熱型、脾胃寒濕型、肝郁脾虛型、瘀血阻絡型,選擇相應的中藥,研成細末,用油或蜜調成膏,貼敷于大包、期門、章門穴上,2~3d 換藥一次。治療 100 例,結果總有效率 88%王榮英應用福貼膏(由牡蠣、茵陳、三棱、莪術、鱉甲、桃仁、桃葉、柴胡、穿山甲、枳殼、白花蛇舌草等 16 種中藥研末蜜調),外敷右乳頭下約 5cm 處,每周更換敷貼一次,共治療 3 個月,治療 30 例,結果治 ALT 復常率 26.27%,AST 復常率 26.67%。對病毒轉陰率:HBsAg22.22%,HBeAg 41.00%,同時癥狀緩解率 90%以上。崔文平應用肝病治療儀先肝照射 30min,再以中藥(由青黛、豬苓、川芎、血竭、人工牛黃組成。共碾成粉末備用,用白醋、蜂蜜各等份拌和)外敷肝區治療 20 例,1 次/d,15d 為 1 療程。并與對照組比較,證明該療法能明顯改善肝功能、縮短治療時間。陸原等應用疏肝化瘀方(由姜黃、炒當歸、川芎、乳香、青黛、防風、虎杖、王不留行組成),敷貼期門、日月、章門、肝俞、膽俞、脾俞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協痛 33 例,每日更換 1 次。2 周 1 療程,結果總有效率 81.82%。陳慶用疏肝貼(由獨活、皂角、姜黃、續斷、蔓荊子、紫荊皮、當歸、川芎等組成)貼敷期門、章門、日月、肝俞、膽俞、脾俞,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脅痛患者80例。結果顯示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脅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呂震等用解毒消痞散(土鱉蟲、莪術、三七、生大黃、廣木香、冰片)敷肝俞、期門穴,隔日 1 次,每次敷 12h,聯合內服軟堅化瘀方法治療淤血阻絡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 20 例,結果在臨床癥狀、改善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劉汶等用清熱解毒膏(黃芩、黃連、凡士林等)貼敷神闕,1 次/d、每次 8h、配合中藥清熱解毒方治療濕熱型乙型肝炎 33 例,并與單純內服清熱解毒方組作對照,結果治療 3 個療程后,治療組癥候積分、肝纖四項明顯優于對照組,但隨訪 6 個月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穴位貼敷維持遠期療效的結果并不明顯。李研等用桃仁、當歸、川芎、丹參、紅花、鱉甲、白術、水紅花子、冰片等研末,用食醋調成糊狀,敷章門、期門、日月、肝區,治療慢性乙型肝炎 108 例,每 15d為 1 療程。結果在癥狀改善、ALT 復常率及肝纖維化指標改善方面均優于對照組。

2、 針刺療法

近年來針刺治療慢性乙肝有了很大進展,報道的病例數日益增多,療效滿意,且在作用機理上也為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董志航等報道用臍針療法治療慢乙肝 1 例,結果 3 個療程肝功能恢復正常。HBsAg 和 HBV DNA 轉陰。阮躍龍等在西醫常規護肝基礎上,再根據中醫辨證施治,采用針刺治療。肝氣郁滯型瀉太沖、陽陵泉、足三里等穴,肝膽濕熱型瀉太沖、陽陵泉、足三里、至陽等穴,肝腎陰虛型補太沖、三陰交、夾溪,治療 29 例慢乙肝。結果臨床治愈 28例,總有效率 100%。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非常顯著。 劉麗采用針刺足三里、至陽、三陰交聯合中藥湯劑治療慢性乙肝 60 例,與口服拉米夫定對照,結果在治療后總膽紅素、HBsAg、HBeAg 陰轉等方面優于對照組(P<0.05)。 馬國俊采用溫針灸,取穴合谷、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絕骨、太溪,治療慢性乙肝干擾素療法引起的骨髓抑制 56 例。結果總有效率 71.7%,與鯊肝醇、利血生對照組比較有著顯著性差異(P<0.05)。

3、 灸 法

胡衛東等采用中藥茵虎湯配合艾灸雙側足三里、三陰交、肝俞穴治療乙肝 104 例。結果在 ALT 復常率及 HBsAg、HBeAg 轉陰、抗HBe 轉陽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李曉杰等用督灸的方法預防干擾素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反應,結果顯示,督灸可有效降低干擾素骨髓抑制及不良癥狀的發生率,與單純使用干擾素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肖杰等報道用著膚灸雙側肝俞、脾俞 2 個月,治愈乙肝 1 例。吳娟等通過化膿灸結合中藥治療免疫性慢性肝損傷小鼠的實驗研究,結果治療組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醇(GSH-PX),肝勻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上升,并能將某些指標恢復正常,為化膿灸治療乙肝機理提供了實驗依據。

4、 穴位埋線療法

穴位埋線是一種集放血、穴位注射、粗針透穴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治療方法,擁有“以線代針”的長效針感和治療效果。季盛等取雙側肝俞和足三里進行埋線治療 30 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肝患者,結果療程結束后患者的癥狀評分、HBV-DNA 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1),IFNɑ 顯著升高(P<0.01)。證實穴位埋線治療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降低患者的病毒復制水平、促進機體生成內源性干擾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劉景洋等取穴雙側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進行穴位埋線配合靜滴異甘草酸鎂,治療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并與單靜滴異甘草酸鎂作對照。結果患者癥狀、體征恢復及肝功能的恢復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5、 穴位注射療法

穴位注射療法,除了有針刺的機械作用外,還可以通過藥物的藥理作用,穴位的刺激與傳導作用,對人體產生良性調節從而恢復機體的正常功能。王自斌使用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復方丹參針注射液,在肝俞、膽俞、膈腧、脾俞、胃俞、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陰陵泉穴位注射治療乙肝 165 例,結果總有效率為 86.7%。王博等在基礎護肝同時用黃芪注射液注射足三里、陰陵泉、肝俞、脾俞,并在基礎護肝治療上針刺上述穴位作為對照,1 次/d,結果 3個月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81.3%,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并且在改善臨床癥狀、HBV-DNA 陰轉率、降低 ALT 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

6、 灌腸療法

中藥灌腸是通過直腸和結腸黏膜的給藥方式,是治療急黃的重要方法,灌腸的中藥高滲狀態可發揮“透析樣作用”,排出毒素,抑制腸內毒素的產生和吸收,保持大便通暢,降低血氨,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復。鄭溫心等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 0.9%氯化鈉溶液結腸透析及大黃馬梅合劑(大黃、烏梅各 30g,水煎至 100ml),保留灌腸,治療慢性乙肝肝衰竭患者 33 例,并與常規治療組比較,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李建陽等在常規營養支持的基礎上采用中藥大承氣湯合黃連解毒湯灌腸及內服茵陳蒿湯加減的療法輔助治療重型肝炎 30 例,結果有效率達 90%。彭小輝在西醫綜合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角黃湯保留灌腸治療慢性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恢復肝功能、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

7、 其他療法

王俊勤用穴位發泡療法(用青黛、甘遂、明礬、麝香、紫皮獨頭蒜,適量敷于臂臑穴上,使其局部起泡,然后刺破水泡并以紗布包扎),配合內服乙肝湯治療乙肝 148 例。結果有效率 89.2%。林威明等應用中藥斑蝥磨粉、凡士林調膏敷內關、至陽、大椎,使其發泡并結合涼血活血中藥治療慢性乙肝高膽紅素血癥 32 例,并與內服中藥組比較。結果,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且具有遠期療效穩定的優勢。劉曉娟采用穴位竹罐留罐和局部瘙癢部位玻璃罐閃罐的方法治療慢性乙肝高膽紅素血癥伴皮膚瘙癢患者 48 例。結果 2個療程后 46 例患者瘙癢癥狀消失,2 例患者瘙癢癥狀得到緩解。

楊國紅等用臍火療法治療慢性乙型肝炎 24 例。結果治療組治療前后療效差異顯示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歐陽敏余等認為刮痧療法能疏通經絡、提升免疫能力,激發、調動人體抗病毒潛能、利用刮痧療法對 1 例乙肝患者治療 8個月,達到了肝功能恢復正常、血清病毒學指標轉換的療效。王嵐應用指針療法,主穴取百會、神門、內關、三陰交、太沖,根據辨證采用不同的配穴,使用按壓法、揉法或瓜切法,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障礙 62 例。1 個療程后,總有效率達 90.32%,并與針刺組比較,P<0.05。徐雙雙認為太極拳作為內外統一的獨特健身運動,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促使 HBV 攜帶者的健康。對 80 例 HBV 攜帶者隨機分為 2 組。對照組給予常規的健身教育、飲食調節、藥物治療等方面進行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太極拳鍛煉。結果 3 個月后,觀察組外周血 CD3+、CD4+細胞百分比升高。NK 細胞活性升高,與對照組比較: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孫紹貴等用手部經絡鍛煉配合內服紫珠飲(由地蘭花、葉下珠、紫丹參、白術、雞內金、茵陳組成)治療慢性乙肝,可提高患者的陰轉率。

8、 結 語

中醫外治是通過施藥于外而作用于內,或用針灸等方法治療,可避免口服經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環節滅活作用及藥物口服帶來的某些毒副作用,療效明確,近年來中醫外治法治療慢性乙肝的報道日益增多,通過文獻檢索發現,外用藥物雖然組方不同,但藥物的選擇上大部分以清熱解毒和活血軟堅類中藥為主,如表黛、蛇舌草、虎杖、黃連、桃仁、紅花、莪術、丹參、鱉甲等;治療穴位的選擇上多以期門、日月、章門、肝俞、膽俞、脾俞、腎俞、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神闕、太沖為主,且在作用機理上也進行研究,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雖然大部分文獻設立了對照組,但缺少大樣本、多中心的隨機對照,有待于進一步臨床證實,且對遠期療效的觀察不夠,中醫的精髓在于辨證論治,但能夠做到辨證分型治療的報告不多。針對以上不足,筆者認為,以后的研究可以著重于以下幾方面:建立規范的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開展多中心、大樣本臨床調查研究;加強基礎研究,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及手段,進一步作用機理,不斷提高診療水平。

參考文獻:
[1]彭莉莉,呂宇虹,楊保東.穴位透皮療法配合中藥循環內服治療乙型肝炎 100 例[J].陜西中醫,2006,27(12):1562-1563.
[2]王榮英.中藥“福貼膏”外敷治療慢性肝炎的臨床觀察[J].中醫外治雜志,2004,13(3):56.
[3] 崔文平. 肝病治療儀合中藥涂擦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臨床分析[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7,22(6):49.
[4]陸原,陳慶,邵銘,等.疏肝化瘀方貼敷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脅痛 33例總結[J].湖南中醫雜志,2011,27(6):21-22.
[5]陳慶.疏肝貼穴位貼敷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脅痛的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13,27(9):2890-2891.
[6]呂震,陳曉蓉.軟堅化瘀方聯合解毒消痞散內服外敷治療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2,46(10):30-30.
[7]劉汶,王俊麗,戚團結,等.乙型肝炎濕熱證的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藥,2011,30(10):726-730.
[8]李研,辛曉麗,馬強,等.中藥穴位敷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 108 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0):45-46.
[9] 董志航,齊永. 臍針療法臨床應用舉隅 [J]. 上海中醫藥雜志,2004,38(3):39-40.
[10]阮躍龍,米紅,張高新,等.針刺綜合療法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9,26(1):50-51.
[11]劉麗.針刺聯會中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2,34(3):65.
[12]馬國俊.溫針灸對干擾素所致骨髓抑制副作用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1,19(11):21-22.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