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醫學論文 > > 中醫藥治療肝囊腫的研究進展小結
中醫藥治療肝囊腫的研究進展小結
>2023-12-02 09:00:00


肝囊腫是臨床常見的肝臟良性病變,可分為寄生蟲性與非寄生蟲性兩大類。寄生蟲性以肝包蟲病為多。非寄生蟲性又分為先天性和非先天性兩種,后者包括創傷性、炎癥性、腫瘤性及退行性四種。臨床以先天性肝囊腫最為常見,其病因尚不明確,現多認為起源于胚胎時期肝內未退化的多余膽管,或胎兒時期患膽管炎導致肝內小膽管閉塞,引起近端膽管呈囊性擴張。也有研究認為該病或因年齡增大,肝功能減退而由膽小管室發展而來。目前 B 超檢查為診斷本病的首選方法,確診率可達 93.7%,也有少數患者需進一步行 CT、MRI 檢查后確診。

國外曾報道肝囊腫多于 50 歲以上發病,正常人群檢出率為2.5%~5%,其中約 15%有臨床癥狀。國內陳建慧等報道單純性肝囊腫 50 歲以前發病率為 9.4%,50~70 歲發病率為 19.2%。亦顯示本病好發于中年以上,且隨年齡增長發病率有升高趨勢。國內患者出現自覺癥狀者占 17.4%,以右上腹不適、腹脹、腹痛等為主,占13.5%,影響臨床表現的關鍵因素為肝囊腫直徑大小。

魏志杰對 89 例患者的長期隨訪證實肝囊腫生長并非勻速進行,直徑 2.0~3.0cm 的肝囊腫變化甚為緩慢,直徑 3.0cm 以上者增長相對較快。奚擁軍等亦發現直徑 3.0cm 以上的肝囊腫生長較快,部分可由單發演變成多發,因而建議肝囊腫直徑大于 3.0cm 時即使無癥狀也應積極治療。

西醫治療肝囊腫多采用有創方式,尚無專門藥物。因而中醫藥治療本病具有獨特優勢,現將近年臨床研究進展作一小結。

1、 驗案報道

黎壯偉報道陳銳深教授認為本病屬“積聚”范疇,其病機主要為肝郁脾虛,濕聚痰凝,當疏肝健脾治其本,化痰散結治其標。以逍遙散為基本方加減治療多發肝囊腫 1 例,處方:黨參 25g,天冬 15g,茯苓 15g,白芍 15g,海藻 15g,穿破石 15g,鱉甲 15g(先煎),貓爪草15g,綿茵陳 15g,柴胡 10g,八月札 10g,佩蘭 10g。治療約 3 個月,肝囊腫消失,隨訪無復發。

王鳳杰等指出囊腫多為痰瘀互結,故治療當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入化痰散結、活瘀通絡之品。僵蠶功類穿山甲,咸能軟堅,辛能消散,《本草綱目》謂此藥“散風痰結核、瘰疬”。以四逆散加僵蠶、烏梅、郁金等治療 1 例以右脅疼痛 3 個月為主癥的 36 歲男性肝囊腫患者,處方:柴胡 10g,枳實 10g,白芍 18g,僵蠶 15g,烏梅 10g,浙貝母 10g,郁金 10g,川楝子 6g,厚樸 10g,萊菔子 10g,甘草 6g。加減服藥 30 劑后,查 B 超示囊腫縮小。

葉永華認為本病以氣滯血瘀為基本病機,治當行氣活血化瘀。

使用血府逐瘀湯為基礎方治療 1 例以右脅下疼痛為主訴的 45 歲男性患者,處方:當歸 30g,生地黃 20g,桃仁 15g,紅花 12g,枳殼12g,柴胡 9g,川牛膝 15g,川芎 15g,赤芍 15g,五靈脂 20g,穿山甲12g,甘草 6g,水煎服,1 劑/d。服藥 9 劑疼痛消失,超聲檢查囊腫明顯縮小,后守方進 20 劑,隨訪 2 年未復發。

2、 辨證論治

曹福凱等認為肝囊腫屬中醫“癥瘕”、“積聚”范疇,多因肝郁氣滯,濕濁蟲積日久,導致氣滯血瘀。治以桂枝茯苓丸加味,脅肋脹滿者加柴胡 10g、香附 10g;肝區疼痛者加延胡索 10g、白芍 15g;囊腫偏大、肝臟腫大或捫及無痛性包塊者,加浙貝母 10g、莪術 10g;脘腹脹悶者加蘇梗 10g、焦白術 10g;脘腹疼痛者加木香 10g、荔枝核10g。37 例患者服藥 4 周后痊愈 1 例,顯效 12 例,好轉 13 例。趙福英根據肝囊腫內容物主要為水的特點,認為本病屬“痰飲”范疇,治療當以通陽化飲為法。以治療痰飲要方苓桂術甘湯加味治療肝囊腫 17 例,處方:茯苓 15g,桂枝、白芥子、三棱、莪術、郁金各 12g,焦白術、皂角刺各 10g,炙甘草 6g。脅肋脹滿者加柴胡、香附各 10g,肝區疼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 12g,囊腫偏大者加浙貝母 10g、橘紅6g、制半夏 9g、澤瀉 12g。以 30d 為 1 療程,2~3 療程后 17 例患者中治愈 7 例,顯效 2 例,好轉 4 例,總有效率 76.5%。

隋華章等認為本病屬中醫“脅痛”范疇,治療以疏肝理氣為本,化痰散結為標。以四逆散為基礎自擬調肝湯治療肝囊腫 120 例,治療組口服自擬調肝湯,處方:柴胡 9g,炒白芍 24g,川芎 12g,甘草6g,醋香附 10g,炒枳實 12g,陳皮 6g,郁金 15g,煅牡蠣 30g,川楝子10g,鱉甲 12g,丹參 24g,砂仁 9g。1 劑/d。對照組給予對癥支持治療。

治療組 2 個月后囊腫硬化縮小,癥狀消失 20 例,6 個月后癥狀好轉18 例,1 年后復查 2 例囊腫消失。l 例基本消失,31 例明顯縮小,復發 0 例。對照組患者肝囊腫直徑則有逐漸增大病例。

陳芳山認為肝囊腫屬為肝氣郁滯,濕熱蘊結。自擬消囊散治療26 例患者,處方:柴胡、當歸、陳皮各 20g,郁金、半夏、茯苓、山楂、石榴皮、三棱、莪術、丹皮、丹參各 30g,黃芩、白芥子、鹿角霜各 40g,冬瓜子、白術、川貝母各 50g,萊菔子、百部各 60g,共研細末,分 30 包,每天晚餐后溫開水沖服 1 包。頭暈乏力者以人參 5~10g 煎湯送服。

服 3 劑后,19 例患者囊腫和臨床癥狀消失,4 例囊腫縮小 1/2 以上,癥狀減輕,3 例無效,總有效率為 88.5%。

3、 針藥結合

唐博祥等認為肝囊腫屬中醫“脅痛病”范疇,病機為“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采用針藥結合方法治療肝囊腫患者 115 例,處方:昆布 15g、海藻 15g、婆羅子 5~10g、炒山甲 10~15g、川楝子 6~10g、浙貝母 10~15g、皂刺 5~10g、延胡索 10~15g,郁金 10g、生薏米15~30g、莪術 15~30g、鵝枳實 10g、降香 10g、白梅花 6~10g、玳玳花6~10g,太子參 15~30g。針灸取穴:合谷,曲池、中脘、下脘、梁門、天樞、氣海、關元、陽陵泉、足三里、上巨虛、陰陵泉,三陰交、太沖,每周針刺 1 次。治療后 1.5 個月囊腫硬化縮小,癥狀消失 65 例,癥狀好轉 37 例。半年后復查 15 例囊腫消失,7 例基本消失,80 例明顯縮小,未見復發。

4、 中西醫結合

翟定文等對 55 例肝囊腫患者在 CT 定位下經皮肝穿刺,抽吸囊液,注入無水乙醇,術后給予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處方:柴胡 15g,川芎 10g,白芍 15g,枳殼 10g,陳皮 10g,甘草 5g,川楝子 10g,玄胡10g,郁金 10g,木香 10g(后下),虎杖 15g,藿香 10g,法半夏 10g。便秘者去虎杖加大黃 10g,濕熱偏重者去藿香加茵陳 20g、黃芩 15g,脾氣虛弱者去虎杖加黨參 30g、白術 15g。1 劑/d,7d 為 1 療程,治療 2~3 個療程?;颊咧委熐芭R床癥狀評分 76.1±9.2 分,治療后 35.2±7.5 分,顯著降低。55 例患者中痊愈 31 例,顯效 17 例,有效 7 例。

邱衛東在超聲引導下抽吸囊液并注入純酒精,配合中藥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療 61 例肝囊腫患者。處方:桂枝 10g,郁金 10g,川楝子 10g,皂角刺 10g,大腹皮 10g,茯苓 15g,桃仁 15g,丹皮 15g,赤芍15g,甘草 4g。1 劑/d,4 周為 1 個療程。30 例患者臨床癥狀及 B 超復查肝囊腫消失;10 例癥狀基本消失,肝囊腫縮小 2/3 以上;15 例癥狀減輕,肝囊腫縮小 1/2 以上??傆行?90.16%。

李偉軍等在 B 超引導下穿刺囊腫,抽盡囊液后使用以明礬和五倍子為主要成分的消痔靈注射液與等量利多卡因行囊腔內沖洗,并將配制液(2 份消痔靈,1 份利多卡因,0.5 份地塞米松)按 10:1量注入囊內保留。注射次數 1~5 次,平均 2 次。以 B 超檢查囊腫縮小 1/3 為有效,縮小 2/3 為顯效,囊腫消失為治愈。46 例患者中治愈42 例,顯效 2 例,有效 2 例,隨訪無復發及并發癥。

5、 外治法

楊聰亮等認為囊腫病機主要是氣滯而聚,血瘀成積,而芳香走竄藥物易于穿透,適于外用治療,故自擬歸芎散外敷治療肝囊腫。

處方:當歸、川芎、蒼術各 40g,木香、乳香、沒藥、枳殼、元胡各 30g,皂剌 20g,三七粉 5g。以白棉布袋裝藥,首次文火蒸 1h,放至適合溫度后熱敷于患處。此后使用時蒸 40min 再熱敷于患處,每日最少兩次,每付藥反復蒸敷 1 周,療程 3 個月。共治療肝囊腫患者 12 例,總有效率達 97.3%。

6、 討 論

肝囊腫為常見肝臟疾病,多發于中年以上人群,患者的腹痛、腹脹等不適癥狀與肝囊腫直徑大小密切相關。肝囊腫直徑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生長速度加快,有報道顯示直徑較小的囊腫治療效果更好,其治愈率顯著高于直徑較大者。因此,本病雖屬良性病變,有治療指征的患者仍應及早就診求治。

西醫對本病尚無針對性藥物,以往治療方法以外科手術為主,包括囊腫開窗術、囊腫切除術、肝葉或肝部分切除術等。由于傳統手術方式費用高,創傷大,術后恢復慢,可能產生嚴重的并發癥,近年多改用微創的腹腔鏡下開窗引流術。CT 或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抽液硬化治療也因其簡便安全、并發癥少等優勢得到廣泛應用,有取代手術治療的趨勢。治療方式的改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風險,使西醫治療的受眾范圍得以擴大。

但腹腔鏡下引流術禁忌證多,適用范圍小,術野受限,無法解決深部、多發和特殊部位的囊腫。硬化治療不能用于存在出血或與膽道交通的囊腫。不使用硬化劑的單純抽液治療,其囊腫復發率近于 100%。且本病發病年齡偏高,患者接受有創治療的限制因素多,因以上諸多因素影響,實際治療率仍然較低。畢文俊統計 207 例患者中只有 26.5%進行了有創性治療,包括 B 超引導下經皮肝囊腫穿刺抽液者 33 例(15.9%),外科治療者 22 例(10.6%)。

中醫藥治療肝囊腫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性好、療效持久、易于被患者接受的特點,適于臨床推廣應用。目前肝囊腫尚無統一的中醫病名,中醫學者對本病的討論散見于“積聚”、“黃疸”、“脅痛”等病之中。對本病病因病機的認識雖然存在一定差異,但普遍認為情志不暢、飲食不節等因素導致的肝郁氣滯是發病的基礎。在肝郁氣滯的基本病機基礎上,或因氣滯而致血瘀,瘀血內結不散,遂成癥瘕積聚;或因肝郁而致脾虛,影響水液運化,痰濕凝結,水飲停聚。

病情進一步發展,瘀血、痰濕、水飲等病理產物又成為新的致病因素,使病機更加復雜,或痰瘀互結,或濕郁化熱,或飲停傷陽,虛實夾雜,多有兼挾,致使疾病反復發作,纏綿難愈。

基于以上對肝囊腫病因病機的認識,目前本病的中醫藥治療運用了疏肝行氣、活血化瘀、健脾化濕、祛濕清熱、化痰散結、軟堅消癥、通陽化飲等多種治法。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針對本病的基本病機,多數方藥中以柴胡、郁金等藥物疏肝解郁。臨床研究中有總結驗案、探究單味藥藥理者,有加減應用經方者,有自擬復方者,有針藥并用者,有采用外治法者,有采用中西醫結合方式,穿刺囊腫并抽取囊液后口服或注入中藥者,所治均有效驗,未見嚴重不良事件報道。這些研究結果顯示,中醫藥治療可有效地縮小或消除囊腫,顯著改善患者的不適癥狀,減少本病的復發,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但目前肝囊腫中醫藥治療的臨床研究較之西醫研究報道數量明顯偏少,多數中醫藥研究樣本量較小,且缺乏對照。資料中僅一項研究設有對照組,顯示采用單純對癥支持治療的患者肝囊腫增大,病情確有進展趨勢。由于報道數量有限,對不同證型肝囊腫的中醫藥治療效果缺少系統評價。部分研究雖記錄了治療后隨訪結果,但對藥物療程與肝囊腫復發之間的關聯并未加以探討。中藥外治法在降低患者醫療負擔,節約醫療資源方面比口服藥物有著更大的優勢,也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何德華,詹镕洲.肝膽病理學[M].上海: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1997:333-335.
[2]何翠英,符亞輝,裴占寶.30 例單純性肝囊腫硬化治療的體會[J].臨床醫學雜志,2003,5(4):246.
[3] 畢文俊,范竹萍,邱德凱.207 例肝囊腫的臨床分析 [J]. 肝臟,2007,12(6):451-454.
[4]Gloor B,Ly Q,Candinas D.Role of laparoscopy in hepatic cyst-surgery.Dig Surg[J],2002,19:494-499.
[5]陳建慧,杜燕,趙立翌,等.單純性肝腎囊腫發病特點分析[J].江蘇醫藥,2008,34(11):1179-1180.
[6]魏志杰.超聲探討肝囊腫隨時間的變化規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28):3478-3479.
[7]奚擁軍,付迎新,高文明,等.單純性肝囊腫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國傷殘醫學,2008,16(5):47.
[8]黎壯偉.陳銳深教授用中藥治愈乳腺癌術后肝囊腫 1 例[J].江蘇中醫藥,2005,26(8):29.
[9]王鳳杰,孫玉信.僵蠶治療囊腫病舉隅[J].中醫研究,2007,20(2):50-51.
[10] 葉永華. 血府逐瘀湯臨證新用三則 [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0,24(8):89.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