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對 2011 年12 月 -2012 年12 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 50 例進行中醫干預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5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均符合COPD 診斷標準,且均為穩定期患者; 中醫診為痰瘀內阻,伴或者不伴有腎氣虛; 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患者預計生存期不到半年,整體狀態較差; 合并其他嚴重性疾病或者是臟器疾病以及原發性疾病; 精神病患者; 不愿意接愛研究措施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合作者; 臨床診斷有困難者等。均符合\\(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議》和2007 年中華醫學會對呼吸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斷指南;\\(2\\) 中醫診斷標準: 中醫辨證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以及《中醫藥基本名詞診斷學》中的診斷內容。50 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25 例。
對照組男 13 例,女 12 例,年齡45 ~62\\(56. 8 ±7. 8\\) 歲,觀察組男 12 例,女 13 例,年齡 44 ~63\\(56. 7 ±7. 5\\) 歲。2 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安慰劑,每天 1 劑,免煎顆粒。觀察組采用中藥處方: 魚腥草 10g,野蕎麥根 10g,桑白皮 10g,連翹10g,紅花 10g,桃仁 10g,川芎 10g,浙貝母 10g,赤芍 10g,黃芩10g,莪術 10g,丹參 10g,當歸 10g,生甘草 10g。病情急者加葶藶子 10g; 喉間哮鳴者加廣地龍 10g,水煎服,每天 1 劑。2 組患者在治療中均需要進行基礎治療,并且需要加用支氣管舒張劑,連續治療 60d,隨訪 4 個月,將患者病情詳細記錄下來,注意觀察急性加重情況,對比 2 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進行療效分析評價。
1. 3 療效判斷標準 COPD 治療效果標準依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疾病療效判斷標準》: \\(1\\) 有效: 咳嗽、咳痰、氣喘基本消失,肺部哮鳴音明顯減輕或有一定減輕; \\(2\\) 無效: 咳嗽、咳痰、氣喘及肺部哮鳴音無改變或減輕不明顯,以及癥狀及哮鳴音加重。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3. 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以 P <0. 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 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有效率為 96. 0% 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2. 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 05\\) 。見表 1。
2. 2 不良反應 2 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低。
3、 討 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種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病人數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緩慢進行性發展,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在臨床研究與評價工作中,西醫發展與中醫發展都有著較為系統的理論基礎體系和診斷方法,但是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區別,中醫主要關注于患者個體化的治療以及患者終點結局的生存質量,同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現代醫學發展的人文理念,針對慢性疾病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傳統的臨床療效評價方法有許多種,但是多注重于癥狀改善,且無相關的質量評估與操作規程,致使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加上臨床療效可以說是現代醫學發展的生命,需要其建立于科學、嚴謹的臨床療效評價標準之上。在臨床研究與評價工作中,中醫有較大優勢。本結果顯示: 中醫干預療效顯著;但中醫臨床療效仍舊缺乏統一標準、且標準不全面、或者是直接套用相應疾病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難以反映出自身的治療特點和理論體系,因此,需要進一步的深入分析與探討。
參考文獻:
1. 陳憲海,崔榮珍,劉兆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中醫病機述要[J]. 遼寧中醫雜志,2006,33\\(1\\) : 30 -31.
2. 呂佳蒼,王智瑜,王天芳,等. 774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見的中醫證候類型及其舌象分布特點[J]. 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9,32\\(1\\) : 19 -25.
3. 李友林,王偉. 基于形神一體觀構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辨證論治療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思路[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7\\) : 1461 -1463.
4. 黃波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中醫防治的進展[J]. 內蒙古中醫藥,2010,29\\(15\\) :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