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癥性病變,內鏡下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食管潰瘍。反流性食管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的人群,成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病癥為胸骨后燒灼感、反流和胸痛,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012 年 1 月~2013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氣郁痰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 88 例患者,將其按照年齡、性別、病情等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 44 例。對照組患者男性患者 27例、女性患者 17 例,年齡 25~64 歲、平均年齡 42.5 歲,病程 3 個月~6 年、平均病程 4.2 年;病情診斷:伴淺表性胃炎患者 28 例,萎縮性胃炎患者 4 例,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12 例;Ⅰ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14 例,Ⅱ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26 例,Ⅲ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4例。觀察組患者男性患者 25 例、女性患者 19 例,年齡 26~65 歲、平均年齡 48.2 歲,病程 5 個月~5.5 年、平均病程 3.4 年;病情診斷:伴淺表性胃炎患者 29 例,萎縮性胃炎患者 3 例,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11 例;Ⅰ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15 例,Ⅱ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24例,Ⅲ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5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奧美拉唑藥物治療,具體方法為:口服奧美拉唑溶片 20mg,每天早餐前 30min 服用,1 次/d;若為Ⅱ級、Ⅲ級患者則每天服用兩次。觀察組患者采用辛開苦降治療方法,具體方法為:給予張氏通降和胃湯,每天午餐和晚餐后各服用1 次,每次 150mL。藥物配方為:黨參 15g、干姜 6g、白及 20g、蒲公英 15g、浙貝母 10g、合歡皮 15g、田七粉 3g、灸甘草 6g、麥芽 20g。
治療過程中囑咐患者停止服用其他藥物,戒煙戒酒、食用低糖食物。治療 6w 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胃鏡檢查,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漿胃動素變化情況、臨床治療效果。臨床治療效果評定標準:胃鏡判斷痊愈,中醫臨床癥狀全部或者基本消失,患者癥候積分≧95%為痊愈;胃鏡判斷顯效,中醫臨床癥狀改善,癥候積分≧70%為顯效;胃鏡判斷有效,中醫臨床癥狀好轉,癥候積分減少≧30%且<70%為有效;胃鏡判斷無效,中醫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癥候積分減少<30%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 1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數據采用平均差±標準差(x±s)表示,P<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 59.09%,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 75%,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血漿胃動素治療前 386.24±164.12(pg/mL),治療后 510.41±112.34(pg/mL);觀察組血漿胃動素治療前 388.56±143.21(pg/mL),治療后537.45±120.75(pg/mL)。兩組血漿胃動素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颈?】
3 討 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日常飲食中常有恣食肥甘現象,頻頻飲酒、吸煙,導致自身脾胃不足,身體內部出現痰濕現象,最終引起脾胃升降失調。氣郁痰熱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與此現象有密切聯系,此外也與肺氣的肅降、肝木的疏泄有關系。臨床上治療氣郁痰熱型反流性食管炎應充分發揮西藥的作用,如患者癥狀較為明顯、患病程度重、病勢較急,可以采用西藥進行治療,但要注意積極治療祛除疾病的根本,降低疾病的復發率。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辛開苦降藥物治療氣郁痰熱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沒有出現胃黏膜萎縮現象,改善了胃黏膜功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辛開苦降藥物的安全性。在治療過程中,采用西藥制酸、護膜基礎上,要全程采用中藥治療,達到健脾益氣的作用,辛開苦降藥物治療法的采用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癥狀,也能降低疾病的復發率。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中華消化內鏡雜志編輯部.反流性食管病診斷[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1999,29(6):180-181
[2]曾洪濤,吳紅苗,張小平.辛開苦降降法治療氣郁痰熱型反流性食管炎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4(38):249-250.
[3]真巖波,張淑紅.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漿胃動素、胃排空時間相關性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志,2012,29(6):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