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相當于現代醫學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風熱證是臨床上的常見證型。銀梔湯具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風熱證)。本臨床觀察初步評價新康泰克膠囊配合銀梔湯治療感冒風熱證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結果較滿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2 年 8 月至2013年8月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留觀、肺病科病房收治的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風熱證)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簡單隨機化方法分組,使用Stata12.0軟件,給定種子數200,按1∶1比例生成隨機序列,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0.70±14.71歲;病情(按體溫分級):輕 (37.4~38 ℃)14例,中(38.1~38.5 ℃)12例,重(38.6 ℃以上)4例,平均體溫38.12±0.47 ℃;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44.20±13.89歲;病情輕、中、重分別為18例、7例、5例,平均體溫38.02±0.42 ℃。兩組性別、年齡、病情、體溫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內科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局部癥狀表現為噴嚏、鼻塞、流涕,有時咽痛、聲嘶、流淚、咳嗽。全身癥狀表現為全身不適、畏寒、發熱、頭痛、頭暈、四肢及腰背痠痛。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制定的感冒風熱證標準。以身熱甚、微惡風、汗泄不暢、咽燥、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涕黃濁、脈象浮數為主證,以頭脹痛、咳嗽、痰黃粘、口渴欲飲、舌苔薄白微黃、舌邊尖紅為次證。
1.3 納入標準
①受試者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感冒風熱證診斷標準;③發?。?8 h;④未使用任何治療藥物;⑤年齡18~65歲;⑥患者自愿受試。
1.4 排除標準
①白細胞總數>10×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80%;②體溫>39.1 ℃;③經檢查證實由麻疹、猩紅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粒細胞缺乏癥、白血病等引起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⑤已知對本臨床觀察用藥成分過敏者或過敏體質者;⑥合并心、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5 治療方法
囑兩組患者注意休息、多飲水,均給予復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商品名:新康泰克,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1粒/次,2次/日。治療組患者加服銀梔湯(藥物組成:金銀花12 g,連翹12 g,梔子10 g,薄荷5 g,牛蒡子10 g,桔梗6 g,甘草6 g;上述藥物均為中藥免煎顆粒,由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每日1劑,沖溫開水200ml,分2次口服。對照組加服板藍根顆粒(由廣西潤達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沖服,每次10 g,2次/日。兩組服用療程為3天,治療期間避免使用其他治療感冒的中西藥物。
1.6 觀察指標
1.6.1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評定療效。臨床痊愈:治療3天以內體溫恢復正常,感冒癥狀全部消失;顯效:治療3天以內體溫下降,感冒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治療3天以內體溫較以前降低,感冒主要癥狀部分消失;無效:治療3天以內體溫未降或升高,感冒主要癥狀無改善。
1.6.2 體溫起效時間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體溫變化。從首次服藥開始到體溫下降0.5 ℃所需時間或雖未下降0.5 ℃但已達正常體溫所需時間定義為起效時間。
1.6.3 解熱時間 即從首次服藥開始到體溫下降到正常體溫所需時間。
1.6.4 安全性檢測 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檢測,治療前后各做1次。
1.7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正態分布采用x±s,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用Radit分析或秩和檢驗。所有的統計學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整個臨床觀察,無脫落或中止病例。
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
2.2 兩組體溫起效時間、解熱時間比較 見表2。
2.3 安全性分析 所有受試者治療前后血常規、肝腎功能均無明顯異常。
3、 討 論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統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其中70% ~80%由病毒引起,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刹《?、柯薩奇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等。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仍以對癥及中藥治療為臨床常用治療措施。新康泰克膠囊為復方制劑,每粒含鹽酸偽麻黃堿90 mg,馬來酸氯苯那敏4 mg。前者具有收縮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減輕鼻塞癥狀的作用;后者能進一步減輕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癥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于中醫“感冒”的范疇,中醫認為,感冒是由于外感六淫、時行病毒侵襲人體,在人體衛外功能減弱,不能調節應變之時,從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衛,衛表不和而致病。風熱型是臨床常見證型,以身熱較著、微惡風、汗泄不暢、咽燥、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涕黃濁、脈象浮數為主證,以頭脹痛、咳嗽、痰黃粘、口渴欲飲、舌苔薄白微黃、舌邊尖紅為次證,治療當以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為法。銀梔湯出自朱廣華方,由金銀花、連翹、梔子、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組成。金銀花、連翹辛涼透表、清熱解毒、芳香辟穢;梔子清熱瀉火解毒;薄荷、牛蒡子長于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毒利咽;桔梗宣肺止咳利咽;甘草調和諸藥,且與桔梗相合而清利咽喉。諸藥相配,共奏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之效。銀梔湯為經方銀翹散化載而成,現代藥理實驗表明,銀翹散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過敏、抗菌、抗病毒作用。
本觀察結果顯示,服用新康泰克膠囊及銀梔湯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風熱證)在臨床療效、體溫復常方面優于對照組,且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試驗中筆者采用中藥免煎顆粒替代傳統中藥飲片,中藥免煎顆粒是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將單味原藥材經過現代制藥技術制備而成的單味中藥濃縮顆粒,無須煎煮,即沖即服,方便快捷,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本試驗初步證實在常規西醫治療(新康泰克膠囊)的基礎上加用銀梔湯能顯著改善急性上呼道感染(感冒風熱證)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能明顯降低發熱患者的體溫,具有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等優點,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使用。但其作用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5-27.
[2]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58-60.
[3]楊景海.實用中醫效驗新方大全[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1.
[4]張伯臾.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38-42.
[5]何建萍.銀翹散的臨床藥理[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