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臨床資料顯示,糖尿病人皮膚瘙癢是糖尿病早期出現的癥狀之一,在糖尿病中很常見,發生率為 10%~40%。其中全身廣泛皮膚瘙癢者,多見于老年患者,部位不定,時間不一。糖尿病皮膚瘙癢癥是指糖尿病患者無皮膚原發性損害,而以皮膚瘙癢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皮膚病,嚴重者可出現抓痕、血痂、皮膚肥厚和苔蘚樣變,屬于一種高發病率的糖尿病皮膚病變,且它的發病率超出非糖尿病患者皮膚瘙癢癥的 2 倍。此病在冬夏兩季,發病率更高。
本文本研究探討中醫藥浴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癥的臨床效果對72 例糖尿病皮膚瘙癢癥的治療方法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為選擇 2012 年 5 月~2013 年 6月在廣西容縣中醫院就診的糖尿病皮膚瘙癢癥患者 72 例。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9 年ADA/WHO糖尿病診斷標準,且符合 2011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合并皮膚病中醫防治指南》糖尿病合并皮膚瘙癢癥診斷標準:\\(1\\)有糖尿病病史。\\(2\\)無原發性皮膚損害。\\(3\\)陣發性的全身或局部皮膚瘙癢,可伴有抓痕、血痂、皮膚肥厚、苔蘚樣變、色素沉著等。并排除肝、膽疾患,腎病及其他繼發性皮膚瘙癢。其中男 40 例,女 32 例,年齡 29~78 歲,平均年齡為\\(43.4±1.2\\)歲。經過初步診斷,患者病程在 3~20 年,平均\\(7.9±1.1\\)年;皮膚瘙癢癥病程在 20 d~4 年,平均 5.8 個月。所有患者被隨機均分為 2 組,治療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36 例。2 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 組在原有治療糖尿病基礎上,強化血糖控制(血糖空腹<7 mmol/L,餐后 2 h<10 mmol/L),加強飲食及運動等綜合治療措施。觀察組采用自擬止癢外洗 1 方中醫藥浴治療;對照組口服氯雷他定片 10 mg,1 片/次,1 次/d,另外涂復方醋酸地塞米松軟膏,2 次/d。2 周之后對比 2 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關于 2 組患者的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觀察組:自擬止癢外洗 1 方:苦參、白鮮皮、當歸、生地、丹皮、地膚子、蟬衣、防風、蛇床子、土茯苓、明礬(沖)、芒硝(沖),各30 g,諸藥加清水適量,浸泡 20 min,然后再煮 30 min,將藥液倒進煎取藥汁兌入浴桶中,再加入明礬、芒硝,泡浴時水溫保持在 38~42℃,將全身浸泡在藥液中,并不斷皮膚擦洗,每次泡浴20~30 min。1 次/d,2 周為 1 個療程。在進行中藥浴的時候,年老體弱者可適當減少治療時間。藥浴前囑患者勿空腹或過飽。在藥浴過程中,如出現面色蒼白、脈速、心悸等情況,應立即停止治療,酌情適當縮短再次藥浴時間或終止治療。藥浴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
對照組:在原有治療糖尿病基礎上加用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1 片/次,1 次/d,另外涂復方醋酸地塞米松軟膏,2 次/d。
1.3 評價指標 在治療 2 周之后,對比 2 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其中,痊愈患者瘙癢及皮膚繼發損害\\(抓痕、血痂、皮膚粗糙\\)消失,顯效患者瘙癢明顯減輕,繼發性皮損消退 80%以上,有效患者瘙癢減輕,繼發性皮損消退 20%~80%,無效患者患者瘙癢無減輕,繼發性皮損消退不足 20% 或治療期間病情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進行治療的患者全部SPSS 13.0 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治療之后,發現 2 組患者的臨床癥狀都出現好轉的跡象。其中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 94.44%,而對照組只有69.44%,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 2 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具體情況見表 1。
3、 討論
糖尿病皮膚瘙癢癥在糖尿病并發癥的類型中,屬于其中一種相對比較常見的慢性并發癥,多見于長期血糖未能有效控制者,其病理機制復雜,目前尚不十分明確,多認為與血糖增高刺激皮膚發癢,或皮膚長期處于慢性脫水狀態,出汗減少、皮膚過度干燥、繼發感染而瘙癢,此外與末梢神經性損害、感覺異常等也有關。從中醫的角度分析,屬于“風瘙癢”和“癢風”等范疇,《外科大成·諸癢》云“風盛則癢,蓋為風者,火之標也。凡風熱客于皮膚,作癢起粟者,治宜疏風,若風熱內淫,血虛作癢者,又當涼血潤燥”。多由于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或脾虛濕蘊,外受風邪所致。在臨床上,中老年患者比較常見。老年患者的主要病因病機為臟腑功能衰退,肝腎虧虛,或氣血不足內燥生風,或陰虛而生內熱等。
因此,治宜養血潤燥、燥濕祛風止癢為主,力求標本兼顧。自擬止癢外洗 1 方選用苦參、白鮮皮、土茯苓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當歸活血和血,使肌膚得養,正氣得復,癢風自消;生地涼血,潤皮膚燥,去諸濕而止癢;丹皮和血涼血,治血中伏火,而止癢;地膚子清熱利濕,去皮膚中積熱,除皮膚外濕癢;蟬衣散風熱,治風氣客皮膚瘙癢不已,主療皆一切風熱證;防風祛風解表止癢,通治一切風邪;蛇床子解毒殺蟲、燥濕祛風;明礬、芒硝更有止癢之奇功。本方既有燥濕祛風止癢之品,又有養血潤燥之味,諸藥合用,共奏養血潤燥、燥濕祛風止癢之功。同時,中藥藥浴使藥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并經吸收,循行經絡血脈,內達臟腑,由表及里,因而產生效應?,F代藥理也證實,藥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強肌膚的彈性和活力。此外,中藥藥浴又可以減少了口服藥物的不良反應,故可收到滿意的效果。
總之,自擬止癢外洗 1 方藥浴有明顯的療效,同時中藥藥浴使藥物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皮膚、孔竅、俞穴等部位,直達病灶,可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驅風散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調整陰陽、協調臟腑、通行氣血、濡養全身等養生功效,具有見效快、舒適、無任何毒副作用等的優點,被醫學界贊譽為“綠色療法”,越來越受到患者的青睞,值得臨床上繼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謝文皎,郭太品,楊凌,等.糖尿病皮膚瘙癢癥中醫辨證論治淺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2,4\\(7\\):65-66.
[2] 陳筑紅,夏城東,魏子孝,等.降糖消脂膠囊治療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32\\(7\\):910-913.
[3] 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合并皮膚病中醫防治指南[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22\\):123-124.
[4] 苗林艷,張霞,孫鐘海.中藥外洗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癥 86 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0,19\\(3\\):39.
[5] 胡加海,蔣宗惠,陳荃.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 59 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4\\):54-55.
[6] 何新華,郭萬峰,許先進.中西醫結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 35 例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2\\):156-157.
[7] 徐國珍,魯成林.兩種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與妊娠結局的比較[J].當代醫學,2014,20(4):65-66.
[8] 黃英姿.中醫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 102 例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