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病與病理形成過程中,脂代謝紊亂、炎癥反應及血黏度升高起著重要的作用。本觀察旨在了解益氣活血解毒湯對氣虛血瘀型心絞痛臨床和中醫證候學療效以及對血脂、C反應蛋白\\(CRP\\)、血液流變性的影響,探討其作用機制。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心絞痛診斷標準參考葉任高《內科學》穩定型心絞痛與不穩定型心絞痛。氣虛血瘀證辨證標準參考《中藥新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47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均為我院2009年3月—2010年9月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3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71.83±8.56\\)歲;并發高血壓病12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癥14例。治療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齡\\(72.47±9.44\\)歲;并發高血壓病13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癥15例。所選患者入選時均除外急慢性感染、免疫系統疾病、腫瘤。兩組患者心絞痛分型、年齡、性別、病情、基礎疾病等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給予抗心絞痛治療,包括硝酸酯類藥物,無禁忌證者給予β阻滯劑\\(美多心安\\)和\\(或\\)鈣拮抗劑\\(地爾硫卓\\)等,若合并有原發性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疾病者,則給予降壓、控制血糖等治療。同時給予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及調脂\\(他汀類\\)。不穩定型心絞痛在上述基礎上給予低分子肝素。疼痛較劇烈者給予靜滴硝酸甘油。治療組在上述西醫基礎治療上給予益氣活血解毒湯,組方:紅參、丹參、水蛭、連翹、丹皮、黃芩。濃煎成200mL,分早、晚2次口服,1劑/日。兩組療程均為2周。
1.3 觀察指標
心絞痛、中醫證候療效;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血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C反應蛋白\\(CRP\\)、24h動態心電圖缺血總時間等指標變化。
1.4 療效判定標準
心絞痛、中醫證候療效判定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和《中藥新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絞痛、中醫證候療效
治療組心絞痛及中醫證候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表3。
2.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見表4\\)
2.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水平
治療組治療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纖維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詳見表5。
2.4 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及缺血總時間水平比較\\(見表6\\)
3 討論
冠心病心絞痛屬于祖國醫學“胸痹”“心痛”等范疇。目前多認為以氣虛為本,瘀毒為標;久病入絡,痹而不通。在臨床上形成虛、瘀、毒互結,痹阻心絡,并由此而導致經久難愈,漸成痼疾。
故可以認為氣虛、瘀阻、毒損絡脈為其基本病理變化。治療當以益氣活血、解毒通絡為主。益氣活血解毒湯是由紅參、丹參、水蛭、丹皮、連翹、黃芩等組成,具有益氣活血、解毒通絡之功效。
心絞痛是由于心肌供氧和需氧不平衡所致的結果。在心絞痛患者中,冠狀動脈本身病變,特別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最重要的病理原因。脂質代謝紊亂、炎癥及血黏度升高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脂代謝紊亂是目前已公認的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致病因子。本研究表明益氣活血解毒湯能降低TC、TG、LDL-C,升高HDL-C,糾正脂代謝紊亂,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C反應蛋白是炎癥的一種非特異但敏感的生物學指標。根據美國和歐洲一些前瞻性的流行病學研究證實,C反應蛋白可作為冠心病的一個預測因子。
C反應蛋白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從穩定向不穩定轉化;還可導致一氧化氮分泌減少,而一氧化氮能保持血管的彈性,對抗由內皮素及血管緊張素Ⅱ引起的縮血管作用;其本身可以促進單核細胞釋放組織因子,該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徑的重要因子,其釋放的增加勢必加強局部血栓形成。本研究表明,益氣活血解毒湯能降低C反應蛋白,減輕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炎癥反應,從而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減少局部血栓形成,擴張血管。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內膜損傷,易導致微循環障礙,促使血小板激活,聚集性增強,血液黏度增高,血流減慢,易于血栓形成。本研究表明,益氣活血解毒湯能改善氣虛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變性狀,具有改善冠狀微循環障礙和減少微血栓形成,達到緩解心絞痛的目的。
益氣活血解毒湯能提高氣虛血瘀型心絞痛及中醫證候療效,減少缺血時間,具有糾正脂代謝紊亂,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反應,降低血黏度的功效。因此,益氣活血解毒湯能夠用于氣虛血瘀證心絞痛的治療。
參考文獻:
[1]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8-73.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治療胸痹\\(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2000:41-44.
[3]楊明,李忠志,孫薇,等.益氣活血解毒湯對實驗性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一氧化氮、內皮素和丙二醛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08,2\\(17\\):212-213.
[4]胡世云,范武慶.瘀毒阻絡與冠心病論治[J].河南中醫藥學刊,2002,1\\(17\\):24-25.
[5]王育珊,王驥,王廣,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過程中血清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的動態變化及意義[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35.
[6]林凱旋,安輝,繆燦銘.通痹湯對冠心病心絞痛血液流變學及血脂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17\\(9\\):10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