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自身免疫介導的、以免疫性炎癥為突出表現的彌漫性結締組織病臨床常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颊呙庖吖δ艿拖?,容易發生感染和并發癥,其中帶狀皰疹\\(HZ\\)就是SLE 患者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局部集簇性皰疹并伴有劇烈疼痛。一旦感染該病毒,使 SLE患者生活質量大大下降。此外,治療 HZ 的常用藥物為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口服劑或注射劑,用藥量大,增加了SLE 患者肝腎負擔。為了提高 SLE 合并HZ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藥物對肝腎功能的負擔,筆者嘗試采用中西藥聯合治療SLE 并發 HZ 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診斷標準 SLE 按照 1997 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制訂的SLE 分類標準診斷,HZ按照《現代皮膚病學》中相關標準。
1.2 一般資料 選擇2010 年 3 月~2012 年 12 月在本院治療的SLE 合并 HZ 患者,共 78 例,隨機分為 2 組各 39 例。治療組男 15 例,女 24 例;平均年齡\\(42.7±18.1\\)歲;病程\\(49.9±20.6\\)月;SLE 活動期22 例,穩定期 17 例。對照組男 14 例,女 25 例;平均年齡\\(35.6±15.7\\)歲;病程\\(45.3±24.6\\)月;SLE活動期 15 例,穩定期 24 例。2 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阿昔洛韋片,每次 0.2 g,每天 5 次;口服,維生素B12片,每次10 mg,每天 3 次,口服。
2.2 治療組 復方板藍根片,每次 3 片,每天 3 次,口服;黃芪注射液20 mL、香丹注射液 20 mL,分別用0.9% 氯化鈉注射液 500 mL 稀釋后靜脈滴注,每天1 次。
2組患者均根據 SLE 給予相同基礎治療,帶狀皰疹采用阿昔洛韋軟膏適量涂患處,每天 5 次。療程均為1 周。
3 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
3.1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的疼痛情況、起皰、止皰時間,結痂時間以及睡眠、飲食、日常生活情況等基本情況;記錄治療中不良反應。
3.2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數據用SPSS13.0 軟件包進行統計,組間計量資料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4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 療效標準 參考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治愈:用藥后,皰疹基本消退,痛疼消失,皮膚感覺正常,臨床癥狀消失,無后遺神經痛。有效:皮疹消退30%,痛疼明顯減輕。無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痛疼。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 1??傆行手委熃M為94.9%,對照組為 76.9%,2 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 0.05\\)。
4.3 2組HZ 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見表 2。治療組HZ各種癥狀消退時間短于對照組,其中以后遺神經痛消退時間較對照組最為顯著\\(P < 0.05\\)。
4.4 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見表 3。治療組在胃腸道反應、頭痛、肝功能損傷等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 0.05\\)。
5 討論
SLE是一種全身性多因素參與的疾病,常累及全身多個臟器,患者免疫功能紊亂,加之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淋巴組織萎縮,免疫能力明顯降低,致使 SLE 患者感染 HZ 的幾率大大增加。據報道 SLE 患者感染 HZ 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0~100 倍。中醫學認為,HZ 多為熱毒互結,濕熱蘊蒸,侵淫肌膚,郁于少陽、厥陰經脈,形成瘀血內阻經絡,外溢肌膚,導致肌膚營衛壅滯不得疏泄而發病。
治療宜采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之法。中藥復方板藍根片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的作用;黃芪注射液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的功能;香丹注射液中有行氣活血、止痛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之功,從而起到治療HZ的作用。阿昔洛韋可抑制皰疹病毒DNA的復制,從而抑制皰疹病毒。
軟膏劑直接作用于局部肌膚,能明顯減輕疼痛、減少滲出,促進愈合,且不增加腎臟負擔。阿昔洛韋軟膏與中藥聯合使用治療 SLE 患者并發的 HZ 可加快病癥的好轉。此次臨床觀察結果也顯示,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 SLE 并發的 HZ 療效確切,且癥狀消退較快,不良反應少。
[參考文獻]
[1]李圣楠,黃慈波.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治療進展[J ].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0,8\\(1\\):6-10.
[2]楊國亮,王俠生.現代皮膚病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621-623.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6.[4]宋潔玲.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的臨床特點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10\\):2735.
[5]張寶珍,王鶯,龔紅英.60例帶狀皰疹病人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