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指無胃黏膜萎縮性改變,胃黏膜層見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癥細胞浸潤的胃炎。該病在門診中的比例非常大,且容易反復發作。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和壓力的加大,中醫辨證為肝胃不和證型的患者越來越多。筆者以癲狂夢醒湯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均為 2008 年 1 月~2011年6 月在本院中醫科門診確診為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患者,共88 例,分成 2 組。治療組 48例,男20 例,女 28 例;年齡 24 ~55 歲,平均33.6 歲;病程 6 月~7 年,平均 2.8 年。對照組 40例,男17 例,女 23 例;年齡 23 ~58 歲,平均32.9 歲;病程 5 月~6.5 年,平均 2.9 年。2 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慢性淺表性胃炎診斷標準根據患者的臨床病史和臨床癥狀,胃鏡檢查和胃黏膜的病理活檢。胃鏡參照 2006 年的 《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內鏡下可見紅斑\\(點狀、片狀和條狀\\)、黏膜粗糙不平、出血點\\(斑\\)、黏膜水腫、滲出等基本表現。肝胃不和證型診斷標準根據文獻,主癥:
①胃脘脹痛或痛竄兩脅,②噯氣頻發,③嘈雜泛酸;次癥:①胃黏膜急性活動性炎癥,②膽汁反流。舌脈象:舌質淡紅、苔黃白或白厚,脈弦。證型確定:具備主癥 2項,舌脈象基本符合,或具備主癥1 項和次癥 1 項,舌脈象基本符合。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癲狂夢醒湯治療。處方:柴胡、桃仁、香附各12 g,赤芍、陳皮、青皮、大腹皮、桑白皮、半夏、紫蘇子各 9 g,通草 3 g,生甘草 6 g。加減:
兼胃酸明顯者,加烏賊骨、敗醬草各 12 g;兼大便干燥者,加萊菔子 12 g,決明子 9 g;兼失眠明顯者,加酸棗仁12 g,甘松 6 g;兼舌苔厚膩者,加藿香、佩蘭各 9 g。每天 1 劑,水煎 2 次,共取汁300 mL,分 2 次飯后口服。
2.2 對照組 奧美拉唑膠囊,每次 20 mg ,每天 1 次;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每次 5 mg,每天3次。以 4 周為 1 療程,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停用其他藥物,治療1 療程后觀察療效。
3 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
3.1 觀察指標 觀察臨床癥狀和體征好轉的情況,復查內鏡胃黏膜恢復的情況。胃脘脹痛、噯氣、嘈雜泛酸、喜嘆息、納差等癥狀和舌脈情況,分為無、輕、中、重 4 個等級,積分分別為 0、2、4、6 分,治療結束以后統計積分的情況。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4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 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內鏡下胃黏膜恢復正常,黏膜急性炎癥基本消失。
顯效:證候積分減小70%以上,內鏡下胃黏膜充血、水腫好轉明顯,活動性炎癥及炎癥嚴重程度降低1個級別以上。
有效:證候積分減少30% ~70%,內鏡下胃黏膜充血、水腫有所好轉,活動性炎癥及炎癥嚴重程度降低1 個級別。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改善,復查內鏡胃黏膜無修復。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 48 例,治愈 12 例,顯效 18 例,有效 7 例,無效 11 例,總有效率為77.1% 。
對照組 40 例,治愈 7 例,顯效 7 例,有效9 例,無效 17 例,總有效率為 57.5% 。2 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5 討論
慢性淺表性胃炎屬于中醫學胃痛、痞滿、嘈雜等范疇。中醫辨證分型方面主要分為肝胃不和型、脾胃虛弱型、脾胃濕熱型、胃陰不足型等?,F在社會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人們精神過度緊張,情緒變化過激,據統計肝胃不和證型占了所有證型中的首位。
肝胃不和證是指因情志不舒,肝氣橫逆犯胃導致的一系列癥狀。肝郁疏泄失職,氣機郁滯后出現胃脘脹痛,胸脅脹滿,又橫逆犯胃,胃氣上逆而出現噯氣頻頻。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肝郁日久導致氣血同病,正如《增評柳選四家醫案》 所云:
“肝胃氣痛,痛久則氣血瘀凝”。肝郁不能疏土,土失健運,容易生濕生痰,又造成痰瘀互結的局面,正如《臨證指南醫案》 指出:“胃痛久而屢發,必有凝痰聚瘀”。肝胃不和證型的患者因為受情緒的影響,容易反復發作,遷延難愈,故需要疏肝和胃,行氣化瘀,痰瘀同治,而癲狂夢醒湯正好符合此治則。
癲狂夢醒湯出自王清任的 《醫林改錯》,原書用此方治療癲狂一癥,后世醫家多用于精神類疾病。從方中藥物組成上看,本方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痰之功。
方中用柴胡、香附疏肝解郁,陳皮理氣降逆、燥濕化痰,此三味藥是治療肝胃不和證型的經典名方柴胡疏肝散的基本框架。青皮可以疏肝和胃、消積化滯、行氣止痛,胃以降為和,再加大腹皮行氣通降。桃得春氣最厚,故桃仁入肝經,行血分,可以化瘀生新,赤芍涼血活血、消腫止痛,兩藥共同起到活血止痛之功效。
半夏燥濕化痰,與陳皮乃二陳湯主藥,再加紫蘇子降氣化痰,三藥配合與桃仁、赤芍起到痰瘀同治的效果。原方中本用木通,今因為馬兜鈴酸問題而用功效相似的通草代替。通草,色白而氣寒,味淡而體輕,故入上焦肺經,桑白皮肅降肺氣,紫蘇子降氣利膈,此三藥可以治肺而展氣化,調升降。 《素問》 云:“諸氣膹郁,皆屬于肺?!狈螝獾耐ㄕ{可以幫助肝郁的疏解,又根據中醫肺胃同降的理論,肺氣的肅降可以加強胃氣的和降。方中甘草起調和諸藥的功效。綜上所述,癲狂夢醒湯具有柴胡疏肝散的基本框架,有疏肝和胃,行氣化瘀,痰瘀同治的功效,又通過肅降肺氣而使胃氣和降,肝郁得解。初步觀察表明,癲狂夢醒湯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具有較好的療效,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賈林.消化科臨床備忘錄[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531.
[2]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2003.重慶\\).慢性胃炎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5,10\\(3\\):181.
[3]張聲生.中醫消化科主治醫生382問[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