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耳眩暈又稱梅尼埃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眩暈,患者多數有天旋地轉感,多伴有耳鳴、胸悶、惡心、嘔吐,部分可伴有耳聾、耳脹滿悶塞感。筆者采用復方血栓通膠囊治療本病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診斷標準: ①急性起病; ②表現為突發的劇烈眩暈,并伴有耳鳴、惡心嘔吐,或伴有耳聾; ③前庭功能檢查: 查見強弱不等的水平型或水平旋轉型自發性眼震; ④聽力檢查: 患側可為感音神經性聾; ⑤所有患者均常規檢查頭顱 CT 以排除腦干、小腦及枕葉的出血、梗死或腫瘤。排除標準: 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明顯出血傾向者,中樞性眩暈,高血壓未穩定者,外傷所致眩暈者,孕婦。
1. 2 一般資料: 120 例均為 2005 ~ 2011 年我科收治的內耳眩暈患者,隨機分為 2 組: 治療組 60 例,男 28 例,女 32 例; 年齡40 ~ 68 歲,平均 58. 2 歲; 自發病到就診時間平均 3. 6 h。對照組 60 例,男 30 例,女 30 例; 年齡 42 ~66 歲,平均 56 歲; 自發病到就診時間平均 4. 2 h。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口服氟桂利嗪膠囊 10mg,1 次 / d,鹽酸倍他司汀片 8 mg / 次,3 次 / 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口服復方血栓通膠囊\\( 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3 粒/次,3 次/d。兩組均連用14 d 為1 個療程。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內科疾病者同時控制血糖、降血壓等對癥處理。
1. 4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眩暈癥狀好轉起效時間及體征消失時間評定療效。
1. 5 統計學處理: 采用 t 檢驗,檢驗水準 q = 0. 05。
2 結果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好轉快速起效時間及一個療程結束后總有效率,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兩組患者經治療后,體征消失時間實驗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3 討論
內耳眩暈發病原因不明,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患者青壯年多見,60 歲以上老人發病罕見。關于病因、學說甚多,尚無定論,如神經源性學說、血管源性學說、免疫反應學說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內耳微循環障礙。
變態反應、內分泌障礙及精神神經因素等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副交感神經抑制,引起內耳小動脈及內聽動脈痙攣,微循環障礙,使血管缺血缺氧,血管壁的滲透性增加,血管內液漏入內淋巴腔,導致膜迷路積水,蝸管及球囊膨大,刺激耳蝸及前庭感受器時,引起耳鳴、耳聾、眩暈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同時,因內耳的血液供應的內聽動脈及其分支主要來自起源于椎基底動脈系統,當椎基底動脈的供血不足,久之即可使血管壁缺血缺氧,血管壁的滲透性增加,膜迷路積水引發眩暈。因此,要緩解眩暈等癥狀,就得解決內耳淋巴積液問題,針對上述引起內耳淋巴積液的內聽動脈痙攣與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病因進行治療,將獲得較滿意的療效。針對內耳眩暈的內聽動脈痙攣與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病因,選用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氟桂利嗪膠囊及鹽酸倍他司汀片治療。
鹽酸倍他司汀屬組胺衍生物,是血管擴張類藥物,具有擴張毛細血管作用,特別對內耳的毛細血管前括約肌有弛緩作用,不僅能增加內耳管系統血流,而且能增加顱內血管血流量,改善內耳血液循環。氟桂利嗪膠囊是一種鈣通道阻斷劑,能防止因缺血等原因導致的細胞內病理性鈣超載而造成的細胞損害。氟桂利嗪膠囊具有緩解血管痙攣,對血管收縮物質引起的持續性血管痙攣有持久的抑制作用; 前庭抑制作用,能增加耳蝸小動脈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血液循環,預防和緩解眩暈發作。復方血栓通膠囊主要由三七、丹參、黃芪等組成。
黃芪具有顯著的抗氧化、降血脂作用,能改善內耳微循環; 三七可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主動脈壁膽固醇含量,使微血管阻力下降,組織器官血流量增加; 丹參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動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纖維蛋白,耐缺氧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者聯用能顯著改善內耳血流,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控制內耳眩暈急性發作,療效確切,值得基層醫院應用。
4 參考文獻
[1]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03-210.
[2]王璇.臨床疾病診斷治療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1.
[3]黃如訓,梁秀齡.臨床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55-156.
[4]陳貴延,薛賽琴.最新國內外疾病診療標準[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2:645.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25.
[6]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編審委員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3.
[7]陶敏清.復方血栓通膠囊的研究[J].廣東醫學,199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