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慢性并發癥之一,老年患者中超過90%具有周圍神經病變,可引起肢體麻木、感覺障礙及疼痛等一系列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報道顯示,周圍神經病變已成為導致糖尿病特別是老年患者致殘最主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選取我院近年來收治年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100例,分別采用穴位按壓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和加用自擬足浴方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改善率及治療前后下肢神經傳導速度等,探討中醫三聯治療老年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100例,均符合劉新民,潘長玉主編《實用內分泌學》臨床診斷標準,且年齡≥60歲,同時排除合并酮癥酸中毒、嚴重心腦肝腎疾病者及妊娠哺乳期女性。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60-74歲,平均年齡為\\(66.9±7.2\\)歲,平均糖尿病病程為\\(7.8±1.5\\)年,平均周圍神經病變病程為\\(2.8±1.0\\)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為\\(66.5±7.4\\)歲,平均糖尿病病程為\\(8.0±1.5\\)年,平均周圍神經病變病程為\\(2.6±1.1\\)年。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方面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穴位按壓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包括按摩雙側下肢足三里、陰陵泉、陽陵泉、血海及三陰交穴,每次30min,2次/d,丹紅注射液20ml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采用自擬足浴方治療,方劑組分包括伸筋草50g,透骨草50g,牛膝25g,熟地黃25g,雞血藤25g,紅花25g,川穹25g,杜仲15g,川烏15g,制乳香15g及制沒藥15g,水煎1劑1L泡腳,2次/d;兩組患者以1周為一療程,均行4個療程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癥狀改善率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即手足麻木、手足發涼、肢體疼痛及減反射減弱或消失等臨床癥候總積分減分率≥50%;②于治療前后分別采用美國Noraxon公司肌電儀進行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傳導速度監測。
1.4 療效判定 標準依據鄭筱萸主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擬定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腱反射恢復正常,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較治療前增加≥5m/s;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及腱反射明顯改善,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較治療前增加,但<5m/s;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判定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4.0%\\)顯著高于對照組\\(72.0%\\)\\(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率比較觀察組患者手足麻木、手足發涼、肢體疼痛及減反射減弱或消失等臨床癥狀改善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下肢神經傳導速度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下肢神經傳導速度顯著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下肢神經傳導速度增加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已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因神經纖維節段性脫髓鞘及軸索再生能力下降導致神經功能受損。大部分學者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發展與機體血糖代謝紊亂及神經微血管缺血缺氧密切相關。臨床西醫常規采用營養神經及擴張血管等對癥治療,效果一般,無法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于“痿證”,“痹證”范疇,病機為消渴遷延,經脈失養瘀阻,氣血虧虛以致肢體麻木、疼痛。中醫治療應以溫陽養陰、益氣活血為主。丹紅注射液具有活血通絡,散瘀鎮痛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8],丹紅注射液可有效擴張血管,抑制血栓形成,并改善機體能量代謝。按摩下肢足三里、陰陵泉、陽陵泉、血海及三陰交等穴位能調氣通絡,疏經活血,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環及神經傳導。
而自擬足浴方方劑組分包括伸筋草祛風合營,透骨草養血除濕,牛膝、熟地黃補腎壯骨,雞血藤活血化瘀,紅花、川穹養血通絡,杜仲益腎強筋,川烏舒筋祛邪,制乳香、制沒藥則行氣活血;諸藥合用共奏活血松肌、益氣養陰、扶正祛邪之功效。同時采用足浴方法作用部位專一,藥物成分在熱力作用下可更快速充分到達患處,促進局部血液流動,調節植物神經功能,進而促進損傷神經修復。
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手足麻木、手足發涼、肢體疼痛及減反射減弱或消失等臨床癥狀改善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自擬足浴方、穴位按壓聯合丹紅注射液在改善臨床癥狀方面優勢明顯;而兩組患者治療后下肢神經傳導速度顯著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下肢神經傳導速度增加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則證明加用中醫足浴治療有助于提高神經傳導速度。
綜上所述,自擬足浴方、穴位按壓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老年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下肢神經傳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黎裕朝,曾慶偉.丹紅注射液聯合彌可保穴位注射及中藥足浴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0例[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7\\):862-863
[2]林蘭.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411
[3]劉新民,潘長玉.實用內分泌學[M].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416-1418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2002:234
[5]于作洋.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劉弼臣[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92
[6]趙勝,楊傳經.中藥外用、穴位貼敷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20例[J].中醫雜志,2011,52\\(2\\):1186
[7]張繼玉,李墨,侯文豪,等.針刺結合中藥足浴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3\\):19-20
[8]蔡紅莉,楊敏,邵良,等.甲鈷胺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3\\):77-78
[9]胡亦萍,楊佩,胡洪芳,等.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2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3,48\\(8\\):565-566。[10]郭長秀,王艷蘋,樓南芳.丹紅注射液聯合彌可保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學,2007,2\\(1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