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醫學論文 > > 辨證分型選穴隔姜灸蒙脫石散治療慢性腹瀉隨機平行對照研究
辨證分型選穴隔姜灸蒙脫石散治療慢性腹瀉隨機平行對照研究
>2023-08-12 09:00:00

摘要:[目的]觀察辨證分型選穴隔姜灸蒙脫石散治療慢性腹瀉療效。[方法]使用隨機平行對照方法,將100例住院及門診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蒙脫石散3g/次,3次/d.對照組50例諾氟沙星膠囊0.1~0.2g/次,2~3次/d,空腹口服;環丙沙星片0.25g/次,2次/d,空腹口服。治療組50例辨證分型選穴隔姜灸,灸前行二便,取厚0.2~0.3mm,直徑2~3cm生姜薄片,刺入多孔,置艾柱上,放應灸穴位,點燃,5~10次,可多次燃燒施灸,部位呈紅暈無泡終止,1次/d,避免燙傷。脾胃虛弱足三里、脾俞、中脘、氣海,脾腎陽虛脾俞、中院、氣海、命門、足三里、腎俞、天樞,肝郁脾虛脾俞、肝俞、公孫、足三里、天樞、太沖,脾虛夾濕中脫、足三里、脾俞、氣海、三陰交。連續治療28d為1療程。觀測臨床癥狀、不良反應。連續治療1療程,判定療效。[結果]治療組痊愈11例,顯效22例,有效1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00%.對照組痊愈7例,顯效14例,有效11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64.00%.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辨證分型選穴隔姜灸蒙脫石散治療慢性腹瀉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慢性腹瀉;隔姜灸;脾胃虛弱;脾腎陽虛;肝郁脾虛;脾虛夾濕;蒙脫石散;隨機平行對照研究

我們使用辨證分型選穴隔姜灸蒙脫石散治療慢性腹瀉,取得滿意療效,與西藥治療對照,現報告如下。材料與方法研究設計采用隨機平行對照方法,在西安市東方醫院內科選擇住院及門診患者100例;方案獲得西安市東方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全過程跟蹤。隨機分組納入病例按隨機數字表方法分為兩組。納入標準①年齡18~64歲。②脾胃虛弱、脾腎陽虛、肝郁脾虛、脾虛夾濕。③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其他疾病、證候或合并癥。②已接受相關治療并可能影響效應觀測指標。③伴有可能影響效應指標觀測、判斷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狀況。④嚴重心、肝、腎損害影響藥物代謝。⑤特征人群(孕婦、嬰幼兒、未成年人、高齡、精神病、病情危篤或疾病晚期)。如納入前正在接受藥物治療,經過洗脫期后符合納入標準,不視為排除病例。

退出標準①未按規定服藥無法判定療效。②資料不全無法判定療效、安全性。③嚴重不良反辨證分型選穴隔姜灸蒙脫石散治療慢性腹瀉隨機平行對應、并發癥,特殊生理變化等,難以繼續治療(不良反應者納入不良反映統計)。④使用影響療效藥物。退出病例按退出時療效納入療效判定。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照《內科疾病診斷標準》。中醫診斷參照《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疾病部分》、《中醫體質分類及制定》。治療方法兩組均連續治療28d為1療程。蒙脫石散(杭州康恩貝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4198,3g/袋),3g/次,3次/d.對照組諾氟沙星膠囊(廣東邦民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2061,0.1g/粒),0.1~0.2g/次,2~3次/d,空腹口服?;颦h丙沙星片(河南天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4142,0.25g/片),0.25g/次,2次/d,空腹口服。

治療組辨證治療。隔姜灸,灸前行二便,取厚0.2~0.3mm,直徑2~3cm生姜薄片,刺入多孔,置艾柱上,放應灸穴位,點燃,5~10次,可多次燃燒施灸,部位呈紅暈無泡終止,1次/d,避免燙傷。

脾胃虛弱腹部疼痛,疲倦無力,大便時溏時瀉,進食后腹部脹痛,舌淡苔白,脈象虛弱。①隔姜灸:取穴足三里、脾俞、中脘、氣海等。②食纖維少強脾補氣且易消化食物,避生冷、苦寒食物,以防中中焦陽氣不調。③加強與患者溝通、開導、鼓勵。④協助肛部清潔,保持適宜溫度和清潔環境。脾腎陽虛瀉物清稀不化,天明肚臍周圍冷痛,瀉后轉好,肢體寒冷,舌部淡胖、白潤,脈象沉細,腰酸膝痛。①隔姜灸:取穴脾俞、中院、氣海、命門、足三里、腎俞、天樞等。②食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栗子粥。避油炸、油煎及生冷食物。③提醒注意保暖。

肝郁脾虛便物稀爛,腹部脹痛,情緒壓抑、緊張,甚至惱怒;胸腹脹悶,舌部呈淡紅、薄白,脈象細弦,食量減少。①隔姜灸:取穴脾俞、肝俞、公孫、足三里、天樞、太沖等。用毫針,留針30min/次,1次/d.②宜進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花豆粥。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干燥食物。③調整患者情緒,進行引導與鼓勵。④減少或避免探視。

脾虛夾濕大便稀溏,食欲不良,進食后腹部脹痛,身體乏力。舌部白膩,脈象細弱。①隔姜灸:中脫、足三里、脾俞、氣海、三陰交等。②飲食偏清淡,如苡仁粥。③及時心理護理,保持好情緒,避免反復腹瀉。④多運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注意個人衛生。觀測指標臨床癥狀、不良反應。療效判定連續治療1療程(28d),判定療效。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痊愈:癥狀消失,大便成形,每日排便1~2次。顯效:癥狀明顯減輕,大便接近成形,每日排便2~3次。有效:腹瀉癥狀及排便次數和質量均有好轉。無效: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

統計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結果基線資料納入樣本100例均為西安市東方醫院內科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住院及門診患者,兩組人口學資料及臨床特征具有均衡性(P>0.05),見表1.退出病例觀察期間無退出病例。脫落病例觀察期間無脫落病例。臨床療效連續治療1療程(28),臨床療效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討論慢性腹瀉屬"久泄",由感受外邪、情志失調、臟腑虛弱及飲食失調造成。治療過程中遵循運脾化濕原則。護理過程中護士要提高責任感,加強與患者溝通,及時排解患者不良情緒。腹瀉癥易反復,患者免疫力也大大降低,要保持清潔和適宜的環境,通風良好,避免直接吹風,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便后保持肛部衛生,干燥。密切觀察藥物副反應,一旦發生急性腹瀉,及時采取措施,加強保暖與休息。治療組對患者舌苔、脈象、臨床癥狀觀察后采取辨證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辯證治療要統籌治療,著眼于大體,結合望、聞、問、切的方式,搜集相關資料,根據具體情況,不斷完善相應護理措施,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貝政平,蔡映云。內科疾病診斷標準[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92.
[2]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疾病部分[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18-20.
[3]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68-70.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5.
[5]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5-47.
[6]謝進,黃正明。中藥制劑不良反應的防治對策[J].醫藥導報,2007(5):70.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