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分為早期流產和晚期流產,妊娠12周之前者稱為早期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或之后者稱為晚期流產,胚胎著床后31%發生自然流產,其中80%是早期流產[1].隨著環境和社會因素的變化,自然流產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對女性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造成自然流產的原因很多,其中遺傳因素在早期流產病因中占主導作用[2].國內外不同種族自然流產夫婦染色體異常的概率約為2%~12%,較未發生過自然流產的夫婦高[3].現探討自然流產與染色體變異程度之間的關系,為自然流產的病因學研究及臨床實踐提供參考,也為自然流產患者提供再次妊娠前的遺傳咨詢和指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重慶市婦幼保健院早孕門診及優生優育門診的病例,共4 200例患者,其中至少發生1次以上不明原因的自然流產。
1.2研究方法
抽取患者靜脈血約3mL注入無菌肝素抗凝管中,2h內送至細胞培養室,培養制片,并進行核型分析。一般每例患者計數20個中期分裂相,挑選5個顯帶較好的核型進行分析,如為嵌合體時,計數50~100個分裂相,分析5~10個核型。按ISCN-1995作出診斷結果。
2 結果
4 200例自然流產史患者中,檢出異常染色體核型440例,異常率為10.48%.結構異常包括相互易位、羅伯遜易位、倒位、缺失;數目異常包括三體、單體、嵌合體,分別為46、4、50例,檢出率分別為1.10%、0.10%、1.20%,異常核型構成比分別 為10.45%、0.91%、11.36%. 其 中 相 互 易 位72例,16.36%;羅伯遜易位9例,2.06%;倒位61例,13.86%;缺失13例,2.95%;數 目 異 常100例,22.73%.多 態 性 變 異185例,占異??倲档?2.05%.D/G組染色體隨體區變異包括13、14、15、21、22號染色體,分別為21、14、21、15、13例,1、5、9、16號染色體次縊痕增加包括1qh+、5qh+、9qh+、16qh+,分別為17、17、15、21例,Y染色體異染色質變異包括Yqh+(16例)和Yqh-(15例)。
3 討論
3.1相互易位和自然流產的關系
不同類型結構異常造成自然流產的發生率存在較大差異[4].相互易位在異常染色體中所占比例較大,一般群體染色體異常發生率僅為0.5%,而反復自然流產的夫婦染色體異常發生率為0.8%~12.5%[5].本研究結果顯示,4 200例自然流產史患者中,檢出440例染色體異常,檢出率10.48%,與有關研究報道數據相符。結構異常中相互易位所占比例最大,為16.36%,群體中相互易位攜帶者的頻率為1/500~1/1 000,其生育染色體異常兒的可能性為50%~100%[6].染色體平衡易位是指2條染色體各發生1處斷裂,并交換其無著絲粒節段,分別形成2條重新排列的衍生染色體,理論上可導致自然流產。由于易位攜帶者本身無遺傳物質的增多或減少,故表型一般正常。染色體平衡易位包括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平衡易位和同源染色體之間的平衡易位。
本組72例相互易位有21例為同源染色體間的相互易位,51例為非同源染色體間的相互易位。導致染色體平衡易位的原因有2種:其一由父母遺傳而來;其二是在兩性配子形成過程中或在精子或卵子形成后和受精前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3.2倒位與自然流產的關系
染色體倒位是指1條染色體內發生2處斷裂,形成3個節段,中段倒轉180°后再連接形成1條重新排列的染色體。倒位分為臂間倒位和臂內倒位,全世界已報道的臂間倒位有24種,臂間倒位以9號染色體,即inv(9)最為常見,inv(9)在人群中的發生率達1%,國內報道發生率為0.82%,本組倒位61例有26例為inv(9),占總例數的0.62%,與相關報道基本一致。
9號染色體臂間倒位的生物學效應,一直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inv(9)屬染色體結構的正常多態,不具病理意義[7].也有學者證實inv(9)并非正?,F象,與其他染色體倒位一樣具有遺傳效應,可能是導致不孕、自然流產、畸胎等生育障礙的原因之一[8].本研究數據顯示,26例9號染色體臂間倒位者均發生自然流產,因此不能完全忽視9號染色體臂間倒位與自然流產的關系。
3.3多態性和自然流產的關系
染色體的多態性又稱異態性,是指正常人群中可見到的各種染色體上恒定的微小變異,主要表現為2條同源染色體的形態或著色方面的不同[9].一般按照孟德爾方式遺傳,集中表現在染色體的某一特定位置。
目前流行病學研究對染色體多態與自然流產的關系存在爭議。Caglayan等[10]研究表明異染色質及隨體區變異與自然流產發生的關系尚不明確。也有研究報道,在反復自然流產人群中染色體多態的發生率較高,可能與流產有關[11].本組結果顯示,440例異常染色體中,染色體多態性185例,占42.05%,可見染色體多態性與自然流產有一定關系。
3.4臨床實踐對自然流產患者的指導意義
臨床應對有自然流產史患者足夠重視,對其再次妊娠前進行雙方染色體檢查,發現染色體異?;颊呓o予再次妊娠前的遺傳學咨詢和評估,盡量減少染色體異常導致的再次自然流產的發生,達到優生優育目的,在自然流產中,染色體易位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類型,染色體易位者很難生育正常嬰兒,絕大多數流產或者死胎,對這類患者再次妊娠前可行產前診斷,盡量減少因染色體異常導致的自然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