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腫是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 , 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 , 其中有 60% 以上患者有輕度的外傷史。慢性硬膜下血腫是介于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 , 具有完整包膜的血腫 , 起病時隱匿 , 主要表現為慢性顱內壓增高 , 神經功能障礙等[1].
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鉆孔引流術 , 是臨床常使用的治療方法 , 療效確切 , 但是手術方式較為復雜 , 對患者損傷大。
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 , 微創穿刺引流術將手術過程簡化 , 對患者損傷小。本組研究將兩種方法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療效進行比較 ,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 2014 年 3 月 ~2015 年 3 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 100 例 ,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 各 50 例。對照組男 35 例 , 女 15 例 , 年齡 40~80 歲 , 平均年齡 (60.5±10.9) 歲 , 平均血腫量 (110.6±20.5)ml, 單側血腫 30 例 , 雙側血腫 20 例 ;研究組男 36 例 , 女 14 例 , 年齡42~84 歲 , 平均年齡 (61.6±11.3) 歲 , 平均血腫量 (108.6±20.3)ml,單側血腫 32 例 , 雙側血腫 18 例。所有患者全部進行顱腦 CT檢查確診 , 所有患者均意識清除 , 出現不同程度的記憶力降低 , 反應遲鈍、惡心、嘔吐、四肢乏力 , 少數患者存在小便失禁。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出血量以及單雙側等一般資料比較 ,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對照組采用鉆孔引流術治療 , 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后 , 將頭皮切開 , 選擇血腫前方較厚層面進行鉆孔 , 可選擇單孔或是雙孔。根據患者情況決定 , 十字切開硬腦膜 , 將引流管深入血腫腔 , 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 沖洗液變淡為止 , 連接引流袋 , 全層縫合頭皮 , 引流 3~5 d 后進行頭顱 CT檢查 , 血腫清除后拔管。研究組采用微創穿刺引流治療 , 確定血腫范圍后選擇理想的層面進行穿刺 , 穿刺點盡量避開腦膜血管。選擇直徑為 3 mm, 長度為 2 cm 的 YL-1 型微創顱內血腫穿刺針 , 經皮快速穿刺顱腦和硬脊膜 , 進入血腫腔 , 將針芯拔出后擰緊帽蓋 , 側管連接引流管 , 采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 , 直至顏色變淡為止 , 側管連接引流袋 , 引流 3~5 d, 復查頭顱 CT, 血腫清除后可拔除穿刺針 , 可根據患者情況決定是否雙穿刺引流。
1. 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治療后神志清楚 , 檢查配合 , 臨床各項癥狀及體征均消失 , 影像學檢查血腫基本消除為治愈?;颊叱鲈汉筮M行 3 個月隨訪 , 每個月定期進行頭顱 CT 檢查 , 比較兩組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及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引流時間。
1. 4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5.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 表示 ,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愈率以及復發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出現癲癇1例,發生新顱內血腫 1 例 , 并發癥發生率為 4.00%, 對照組發生 3例術中癲癇 , 3 例顱內血腫 , 2 例腦脊液漏 , 并發癥發生率為16.0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 1.
2. 2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引流時間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引流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 2.
3討論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與多發病 , 高發于成年人 , 其發病機制目前并沒有完全統一。大部分學者認為老年腦萎縮導致蛛網膜下腔空間增大 , 增加了顱腔內腦的移動度 , 輕微的腦外傷即可引起橋靜脈撕裂 , 發生硬膜下的血腫[2].內科治療效果不理想 , 所以外科手術治療仍是慢性硬膜下血腫治療首選方法 , 主要目的是迅速清除硬膜下積血 ,解除對腦組織的壓迫 , 減少血腫腔內滲透壓 , 促進血小板凝集 , 達到阻斷慢性出血的目的。鉆孔引流術仍是目前臨床首選的手術方法 , 與傳統開顱手術相比 , 療效確切 , 操作更為簡單 , 損傷小 , 患者預后良好。但是對于很多基層醫院來說 ,仍不能廣泛開展。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 , 微創穿刺引流也被廣泛應用 , 其主要是遵循了鉆孔引流術的治療原理 , 將其更為簡化 , 手術的操作步驟更簡單、創傷更小 , 在床旁便可完成。微創穿刺持續閉式引流 , 反復的沖洗 , 可在短期內清除陳舊的積血和血凝塊[3].
本組研究中針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分析 , 結果顯示 :兩種治療方法臨床治愈率及復發率比較 ,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對照組手術并發癥明顯多于研究組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引流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與相關學者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 , 微創穿刺引流與鉆孔引流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療效確切 , 微創穿刺引流操作更為簡單 , 對患者損傷更小 ,并發癥發生率更低 , 患者恢復更快 ,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表略)
參 考 文 獻
[1] 夏平 , 謝德才 . 硬通道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 72例分析 . 中國臨床研究 , 2013, 26(7):678-679.
[2] 王志明 , 殷尚炯 , 杜秀玉 , 等 . 微創穿刺引流術與鉆孔引流術對高齡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 2013, 18(4):240-241.
[3] 黃宜生 , 余力 . 微創穿刺術與鉆孔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臨床價值分析 . 中外醫療 , 2013, 32(18):48,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