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兒童肱骨髁間骨折臨床比較少見,是典型的關節內骨折,常見有“T”形和“Y”形骨折。因該骨折破壞髁關節面的完整性,加以整復及固定困難,治療不當將導致永久性關節活動障礙或畸形,本院自 2000 年 7 月至 2014 年 7 月應用骨片釘治療該骨折 76 例,72 例獲術后半年以上隨訪,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 72 例,男 53 例,女 19 例,年齡在 4~15 歲。墜落傷11 例,跌傷 21 例,車禍致傷 40 例,合并橈神經損傷 5 例,均為新鮮骨折。術后經半年以上隨訪,肘關節活動無疼痛,無創傷性關節炎,骨化性肌炎及肌萎縮,橈神經損傷恢復滿意。
2 手術方法
臂叢麻醉,將上肢驅血打好止血帶后,取肘部外側切口,于肱骨外髁前內側肱橈肌與肱肌間找到并游離橈神經,向外側拉開保護,暴露髁間骨折,髁上骨折端,內、外側髁部附著的軟組織不予剝離,清除積血及骨折端嵌入的軟組織,使兩髁骨折面復位,于后方檢查髁間窩完整后,證明關節面得到復位,由內髁向外髁橫行鉆入 1 枚骨片釘,將兩髁骨折塊固定,使髁間骨折變為髁上骨折,并將其整復,于內外髁部分別鉆入骨片釘交叉固定,釘尾皮下留 0.5 厘米剪斷。術中拍片了解骨折及復位情況。術后石膏托固定 2 周,去石膏后逐漸行肘關節功能鍛煉。
3 討論
3.1 肱骨髁及肱骨髁上骨折手術治療傳統上使用克氏針或螺釘內固定[1,2],但因兒童該類骨折大都涉及骨骺損傷,只能選擇克氏針作為內固定,克氏針內固定具有手術簡單、創傷小,不損傷骨骺,容易取出等優點,但因其本身無螺紋,無加壓作用,容易造成骨折固定不牢及旋轉松動,造成骨折愈合延遲,甚至骨不連。術后外固定時間偏長,功能恢復時間緩慢,甚至產生關節僵硬等并發癥[3].而骨片釘系統吸收了克氏針及螺絲釘兩者的優點,其三切面的鉆頭可以很方便的切割螺紋,逐漸增粗的釘桿與螺紋連接部分形成的“肩部”相當于螺釘的尾部,還可通過墊圈增加“肩部”的面積,便于骨折遠端適當加壓,以增加骨折的穩定性,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時縮短了外固定時間,有利于關節功能的恢復。
3.2 骨片釘優缺點及注意事項:骨片釘內固定術具有術中無須預先鉆孔,鉆孔、攻絲、固定、加壓一步完成,操作簡單,易于掌握。手術時間短,對骨質及軟組織的血運破壞少,有利于骨折愈合,有明顯加壓作用。墊圈可擴大加壓的面積,固定牢固,強度大,利于肘關節早期功能鍛煉及骨折愈合后容易取出等優點。缺點是質地較硬,脆性較大,鉆入過程中不能改變方向,否則容易折斷,針尾不能折彎,在皮下組織較少部位應盡量剪短,避免刺傷皮膚引起不適及影響功能恢復,術中鉆入骨片釘應力求一次成功,以免骨片釘松動和損傷骨骺。
兒童肱骨髁間骨折采用骨片釘治療能達到解剖復位,固定牢靠,創傷小,骨折愈合快,并發癥少,操作簡單,是治療兒童肱骨髁間骨折的實用方法,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振河 , 鄭曉明 , 譚春華等 .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 132 例治療方法探討 [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 2004, 12(8): 635-636.
[2] 潘曉輝 , 周炎 , 瞿新叢等 . 小兒肘關節損傷的手術治療 [J].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 2011, 19(7): 46-47.
[3] 吳蔚 , 程富禮 , 宋相建等 . 兒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手術治療體會 [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 2007, 22(7):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