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慢性疾病發生率的不斷增加,慢性難愈性創面也呈現出高發病率。針對此類創面,傳統的換藥方法無法獲取到滿意的療效,且療程長、工作量大、費用高,給醫患雙方均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上世紀90 年代,封閉式負壓引流\\( VSD\\) 技術的問世改變了傳統創面的治療方法,解決了難愈性創面所面臨的一系列難題,且隨著醫學水平的進步,該技術也逐漸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2]。為了觀察 VSD 技術的臨床療效,我院對 30 例難愈性創面患者應用 VSD 治療,并與常規清創、換藥方法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2 年 1 月至 2014 年 6 月期間燒傷整形科收治的難愈性創面患者 60 例,將其按照 0~ 60 進行編號,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 30 例,男性 16 例,女性 14 例,年齡15 ~ 78 歲,平均年齡\\( 40.2±8.6\\) 歲。對照組 30 例,男性 15 例,女性 15 例,年齡 15~78 歲,平均年齡\\( 40.9±8.5\\) 歲。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致病原因、創面直徑等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備可比性。見表1。
1.2 材料與方法
1.2.1 VSD 材料: 應用負壓引流材料包,購自山東創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包括: 醫用海綿、透明透氣膠粘貼膜、硅膠多孔引流管、專業的引流管、Y 型接頭、止液夾、收集容器等。
1.2.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清創、換藥方法治療。研究組在常規清創的基礎上應用 VSD 治療,具體方法為: ①徹底清創,清除壞死組織,防止壞死組織堵塞引流管,根據創面情況選擇相應規格、型號的 VSD材料包。②按照創口形狀對敷料進行剪裁,先在創面上平鋪一層醫用海綿,再以透氣膠粘封閉創面,清潔創面四周的皮膚,并保證其干燥。③以梯形接頭或 Y 型接頭連接醫用海綿的長連接管與吸引接連管。④將連接管與負壓瓶連接,另一端連接空氣過濾器,負壓值控制在 100~120mmHg 之間,設定工作時間和沖洗時間等。認真檢查好創面封閉情況及接頭連接情況,以敷料收縮下能觀察到引流管型為宜,并以液體引流出為度。⑤根據患者創面情況、依從性及滲液量 3 個方面制定治療時間。一般情況下,創面未見大量滲液者,每日治療時間約為 6 ~ 8h; 傷情較重且創面分泌物較重時,可 24h 持續 VSD 治療。⑥按照患者創面嚴重度、決定敷料的更換時間,若壞死組織較少,創面較干凈,分泌物稀少,可 6~8h 更換一次; 若創面敷料不通暢或有阻塞時應隨時更換。治療期間,應密切觀察引出液的性質、顏色及量,注意保證管道的暢通,避免阻塞、扭曲及脫落。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創面愈合率、愈合時間、換藥次數、住院時間。愈合率通過攝像方格法:\\( 就診時創面面積-未愈合創面面積\\) /就診時創面面積×100% =創面愈合率。愈合時間: 開始治療到創面全部上皮化的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 SPSS18.0 軟件進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x珋±s\\) 來表示,組間比較應用 t 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創面愈合時間、換藥次數及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 創面愈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 。對照組中 2 例患者出現下肢靜脈曲張曲張潰瘍,1 例出現褥瘡,創面難以治愈,改為 24h 持續 VSD治療,創面愈合,見表 2。
3 討 論
難愈性創面是指在外界或內在因素的作用下,創面無法通過正常進程達到愈合效果,繼而形成的炎癥病理狀態。許多資料顯示,傳統的換藥方法對難愈性創面作用欠佳,且療程較長[3,4]。VSD 是一種處理復雜創面及深部引流的新方法,對于各種外科引流方案而言,VSD 是一種革命性的新進展,其機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創面修復時需要營養物質與氧氣的參與,而創面血供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負壓作用下,局部組織與其四周組織間壓力差提高了創面的血流灌注效果,組織壓力降低,并提高了血管透壁壓,使微血管擴張,繼而有效加強了局部血供[5]。此外,由于難愈性創面受到炎性及感染的刺激,多數創面組織四周的毛細血管呈現出閉塞狀態,而負壓吸引能夠使閉塞的血管重新開放,加強血液循環。②VSD 及時清除了引流區的壞死組織及滲出物,保證創面的清潔度,大大降低了創面的細菌數量,避免毒素吸收及感染擴散; 封閉的創面能夠抑制細菌的繁殖,且潮濕、密閉的環境更適于組織的再生,加快表皮細胞遷移速度,利于創面愈合; 相較于傳統干燥創面,密閉敷料狀態下潮濕創面可以為免疫細胞的殺滅、吞噬細菌功能提供較佳的微環境,繼而預防創面感染,促進其快速愈合。③VSD 可以提高難愈性創面中成纖維細胞、組織真皮淺層內皮細胞及微血管的密度,強化肉芽組織的生長速度; ④VSD 具有十分自然的物理牽拉力,對創面及創緣無明顯影響,可以促使纖維細胞的增殖與分裂,加快創面愈合速度。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采取 VSD 技術的研究組,其創面愈合時間、換藥次數及住院時間顯著低于采取傳統換藥方法的對照組\\( P<0.05\\) ; 創面愈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 。本文研究結果與多數國內研究結果相符[6]。這也進一步說明,相較于傳統換藥方法,VSD 技術治療難愈性創面療效確切,可以有效加快創面的愈合時間,保障愈合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雖然VSD 具有一定的清創作用,但難治愈的創面仍存在污染嚴重等問題,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針對創面污染嚴重的問題給予徹底的清創。此外,清創可以徹底開放引流區,不留死腔,大大降低了管腔堵塞的出現概率。
參考文獻:
[1] 丁曉紅,張艷芝,金晶.封閉式負壓引流在治療難愈性感染創面中的療效和護理[J].安徽醫學,2012,33\\( 2\\) :3256.
[2] 王維平,王科科,李強,等.實用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難愈性創面的療效觀察[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0,19\\( 9\\) :105 ~ 106.
[3] 陳震宇,張會增.創面封閉式引流結合富血小板血漿治療難愈性創面短期療效觀察[J].中國骨傷,2014,11\\( 3\\) :363.
[4] 于淑英,李玉玲,徐書卉.糖尿病患者難愈性創面換藥體會[J].河北醫學,2002,8\\( 3\\) : 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