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氣胸是胸外科常見的多發病,常規的胸腔閉式引流多采用傳統法用較粗的胸腔閉式引流管置管引流,不僅創傷較大,且術后患者痛苦,行動不方便,并發癥較多。自從引進并使用微創胸腔閉式引流-中心靜脈導管治療后,不僅克服了以上弊病,而且治療效果良好,為液氣胸患者找到了治療的新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邢臺縣醫院 2011 年 6 月至 2013 年 7月共收治的 79 例液氣胸患者分為觀察組\\( n =50\\) 與對照組\\( n = 29\\) 治療。觀察組即微創胸腔閉式引流治療組,其中男 40 例,女 10 例; 年齡 16 ~ 75 歲,平均年齡45. 5 歲; 單純氣胸9 例,液氣胸34 例,單純液胸7例。對照組即傳統胸腔閉式引流治療組,其中男 21例,女 8 例; 年齡 20 ~55 歲,平均年齡 37. 5 歲; 單純氣胸 6 例,液氣胸 17 例,單純液胸 6 例。
1. 2 方法
1. 2. 1 材料: 中心靜脈導管設備 \\( 深圳市益心達公司,型號: SCW-CVCP-1,含中心靜脈穿刺針、導絲、擴張管、中心靜脈導管、注射器、手術刀片等\\) 、T 型三通管、胸穿包、引流袋或水封瓶、常規消毒物品和 2% 利多卡因。
1. 2. 2 操作方法: ①對照組實施傳統胸腔閉式引流即: 取氣胸患者患側鎖骨中線第 2 肋間,胸腔積液取患側腋中線第 6 肋間為操作點,常規皮膚消毒后以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切開皮膚約 1 cm 左右,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及肋間肌,用 18 號血管鉗夾住硅膠管\\( 內徑約 0. 8 cm\\) 頂端刺入胸膜腔,將硅膠管側孔進胸膜腔有 3 ~4 cm,其另一端連接水封瓶,建立閉式引流。②觀察組實施微創胸腔閉式引流即: 氣胸患者根據胸片或胸部 CT 常規選擇患側鎖骨中線第二肋間或腋中線第 6、7 肋間,胸腔積液患者根據 B 超或 CT 定位以選擇更合適更徹底的引流部位。氣胸患者取平臥或半臥位,胸腔積液患者取端坐位或半臥位,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巾,2%利多卡因逐層局麻后,取中心靜脈穿刺針沿肋骨上緣垂直皮膚進針,突破感后進入胸膜腔,可回抽出氣體或胸水,置入導絲,拔出穿刺針,沿導絲置入中心靜脈導管10 ~15 cm,退出導絲,氣胸患者接胸腔閉式引流袋或閉式引流瓶,胸腔積液患者接—次性引流袋,局部貼膜固定,必要時可以縫合固定。
1. 3 觀察指標
1. 3. 1 療效標準: 治愈: 氣、液體完全吸收,肺完全復張; 有效: 氣、液體明顯減少,肺大部分復張; 無效: 氣、液體無明顯變化或加重。
1. 3. 2 拔管指征: 胸腔積液患者經胸部 B 超或胸部CT 檢查,胸膜腔少量或無積液,連續 2 ~ 3 d 引流量 <100 ml,胸部臨床癥狀改善即可拔管。氣胸患者當癥狀緩解或消失,肺呼吸音恢復,水封瓶無氣泡溢出時,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抽氣,若抽不到氣體,經 X 線胸片或胸部 CT 檢查,確認肺完全復張后拔管。
1. 3. 3 并發癥判斷: 引流中或引流后詢問有無胸悶、氣急及咳白色泡沫痰以判斷有無復張后肺水腫,出院前行胸部 X 線檢查,胸膜增厚 > 2 mm 或有粘連判斷為胸膜增厚和胸膜粘連。
1. 4 統計學分析 應用 SPSS 13. 0 軟件系統,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χ2檢驗,P < 0. 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療效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微創胸腔閉式引流后 5 ~7 d 內拔管,3 ~5 d 肺完全復張,治愈 47 例,總有效率達 94. 0%,3 例無效。對照組傳統胸腔閉式引流后 7 ~9 d 內拔管,4 ~6 d 肺完全復張,治愈 24 例,總有效率達 82. 8%,5 例無效。隨診發現,觀察組無復發病例,對照組有 3 例復發。2 組患者的治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 05\\) 、復發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 P <0. 05\\) ,說明微創胸腔閉式引流可達到傳統法的治療效果,且復發性低。見表 1?!颈?】
2. 2 觀察組與對照組并發癥情況及疼痛程度比較 2組切口感染、胸膜增厚 8 例、術后胸痛、皮下氣腫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梢娢撔厍婚]式引流治療法的并發癥較傳統法明顯降低。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用鎮痛藥使用率來反映。對比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鎮痛藥使用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見表 2?!颈?】
3 討論
臨床上對于液氣胸的治療方法有胸腔穿刺、胸腔閉式引流、胸腔鏡、開胸手術等。其中胸腔穿刺和胸腔閉式引流最為常用。胸腔穿刺雖然操作簡便,但存在引流不徹底、易刺傷肺組織以及需要反復進針穿刺的弊端。傳統的胸腔閉式引流由于引流管較粗需切開和縫合,所以創傷較大?;颊咛弁磩×?、不能自如活動,易出現傷口感染、皮下氣腫、引流管堵塞、引流口滲液、胸腔內感染、縱隔擺動等并發癥。
國外研究表明,小號導管在胸腔引流中同樣具有一定地位,小號導管可達到大號導管的引流效果,且更易置入,更舒適。本研究采用中心靜脈導管微創閉式引流治療液氣胸,通過臨床觀察,其具有和傳統胸導管引流一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治愈率相當。但微創法有其突出的優勢??偨Y為以下幾個方面: \\( 1\\) 操作簡單,醫生可在 5 分鐘左右獨立完成。\\( 2\\) 中心靜脈導管質地柔軟、管腔細,對患者刺激性小、創傷小。\\( 3\\) 置管期間,患者活動自如,局部疼痛感輕,可做有效咳嗽和深呼吸,有利于肺復張,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減少了住院費用。\\( 4\\) 降低了切口感染、胸膜增厚、術后胸痛及肺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減少了臨床醫生的醫療風險。\\( 5\\) 固定導管后,可根據臨床治療需要隨時引流取標本送檢。\\( 6\\) 留置導管方便胸腔內給藥,增加臨床療效。\\( 7\\) 經常 0. 9% 氯化鈉溶液沖洗或肝素尿激酶封管可避免堵塞。
微創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液氣胸較傳統治療法創傷小、操作簡單、安全、療效可靠、并發癥少、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易于接受,且所需設備材料較簡單,適合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謝惠安主編. 現代結核病學. 第 1 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600-607.
2 李廣平,王延紅,宋威. 胸腔閉式引流術后并發癥常見原因與對策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2012,10: 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