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原因所致的創傷后傷口感染是組織修復的主要障礙,近年來,本科采取仙人掌加冰片制成糊劑外敷治療感染創面,并與呋喃西林紗布濕敷治療感染創面進行對照觀察,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共 100 例,其中男 62 例,女 38 例,年齡18~74 歲,平均 46.2 歲。其中四肢創面 58 例,腰背部創面21 例,腹部 13 例,臀部 8 例。創面面積 6~15 cm2,均無骨、肌腱、神經血管外露。將所有病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50 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病種、創面面積、深淺度、細菌分布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軟組織急性化膿性感染破潰后形成的潰瘍,外傷感染及手術切口感染所形成的潰瘍。
排除標準:\\(1\\) 血糖未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2\\) 患肢伴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肢靜脈曲張者;\\(3\\) 未按規定方法用藥者;\\(4\\)有內科嚴重疾病 \\( 如肝硬變、腎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 \\) 者;\\(5\\) 年齡<17歲或>75歲者;孕婦;創面面積<1 cm2或>15 cm2者;創面寬 >3 cm 者。
1.2治療方法所有病例均合理規范應用敏感抗生素。
1.2.1觀察組取新鮮仙人掌 300 g 清水洗凈去皮,加冰片0.15 g 混合,搗爛成糊狀制劑備用。對于創面面積在 2.5 cm2以下、感染未深及皮下組織者,外科常規清創后,創面涂以本制劑,并用無菌紗布包扎,所涂制劑以均勻覆蓋整個創面厚度約 2 mm為準;大于 2.5 cm2或感染深及皮下組織者,先清除滲出物及膿液,切除壞死組織,外科常規清創后,將制劑均勻涂在創面上使其充分接觸,外用無菌紗布包扎。敷料更換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根據創面感染情況決定換藥次數。
1.2.2對照組外科常規換藥,呋喃西林紗布濕敷創面,無菌敷料包扎。敷料更換每日1 次或隔日1 次,根據創面感染情況決定換藥次數。
1.3療效標準痊愈:創面愈合,臨床癥狀消失;顯效 :創面面積縮小75%,臨床癥狀消失;好轉:創面面積縮小 25%,臨床癥狀改善;無效 :創面面積無縮小,臨床癥狀無改善??傆行? 痊愈+ 顯效+ 好轉。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 96.0%,優于對照組的 7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具體見表 1?!颈?】
3討論
燙傷、外傷、創面組織壞死,皮膚軟組織缺損易繼發感染,合并感染后可使創面進一步加深,形成潰瘍而難以愈合。
中醫學認為,傷口感染是外感風燥濕火,邪火壅聚,濕熱火毒內生,外來傷害,毒邪乘隙內侵,致使營衛不和,氣血凝滯,郁久化熱,血肉腐敗,液化為膿。有研究證明,不同種類的清熱解毒中藥制劑對化膿菌有抑制殺滅作用。仙人掌內含蒲公英賽酮和賽醇等,性涼、苦、無毒、有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作用;冰片功能開竅醒神、退熱止痛,具有局部降溫、清熱止痛、散結防腐的作用,藥理研究證明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主要致病菌均有 較強的抑制作用。仙人掌加冰片合用,有利于創面滲液、分泌物及液化壞死組織的引流,從而保護創面,不刺激損傷新生的活性組織,持續濕敷,可形成一層保護膜,此保護膜減少了外部因素的刺激,抑制了創面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控制了炎癥的擴散,有利于創面基底肉芽組織的生長,具有清熱散結,祛濕去痛、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之功效,能加速組織修復和創面愈合。此法方便經濟、簡單可行、療效確切、易于掌握,通過臨床療效觀察,可明顯提高感染創面治療總有效率,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參 考 文 獻
[1] 吳階平,黃家駟 . 外科學 [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 :80.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內證診斷標準 [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9-30.
[3] 南京藥學院中草藥學編寫組 .中草藥學 \\( 中冊 \\)[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 :2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