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分析
本次試驗采用的數據是來某醫院接受治療的 25 例急性淋菌盆腔炎患者?;颊叩淖钚∧挲g為 20 歲、最大年齡為 45 歲,平均年齡為 30 歲?;颊咧幸鸦榛颊邽?19例、6 例雖然未婚但是有性生活史?;颊叩穆殬I:25 例患者中有8 例從事服務員行業、6 例為個體戶、10 例為自由職業者、1 例為普通工人。
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白帶異常甚至有些患者的陰道中有其他分泌物、尿頻、尿急、發熱等癥狀。25 例患者中 22 例患者的體溫一直在 38 度以上,其他三人的體溫也接近38度,患者的平均體溫為38.6度。
患者發病急,發病時間一般是在行徑后的5-7天開始,患者有的表現為單側腹痛有的表現為雙側腹痛,還有些患者伴有腰痛或惡心嘔吐癥狀。
患者的體征表現:
16例患者表現為雙側下腹痛并且疼痛為反復跳動、5 例表現為腹肌緊張與跳動疼痛、4 例表現為恥骨上膀胱疼痛。25例患者的婦科檢查結果:表現為陰道充血、宮頸膿苔附著并且伴有其他分泌物的患者為15例、表現為宮頸霉爛和子宮附件壓痛的患者為5 例、其他 5 例表現為附件增厚。
經過穿刺有20例患者表現為后穹窟穿刺、5例經過穿刺抽出膿血。
實驗室檢查報告:
13例患者表現為白細胞異常、5 例表現為 B 超提示盆腔內有積液、3 例表現為附件內有包塊,并且陰道有異常分泌物、4例表現為剖腹產時盆腔內有膿液。
這些患者在進行金標免疫淋球菌檢查后均表現為陽性。
(二)臨床診斷
本組的25例患者中有21例被確診為急性淋菌性盆腔炎、2例誤診為闌尾炎、1例誤診為卵巢囊腫、1例誤診為異位妊娠。
(三)治療方法
本次試驗中有4例患者被誤診,但是都被進行了剖腹探查手術,在手術中沒有發現異常,但是發現子宮充血、水腫,而且與周圍組織有輕度的粘連,輸卵管端有膿性分泌物流出。
患者的盆腔腹膜充血、水腫、子宮直腸可以看見很多膿液。行盆腔沖洗,通過取膿液涂片及其培養可以看見淋菌在生長,表現為陽性,經過診斷可以確診為淋菌盆腔炎。
這些患者中有20例確診為急性淋菌盆腔炎其中18例采用了保守治療的方法然后采用菌治療加滅滴靈靜脈滴注,治療的療程為7天。2 例因為盆腔囊腫而實施了囊腫清除手術。
二、結果分析
本組的 25 例患者中經過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后,均為痊愈出院。實施手術的患者最短住院時間為 8 天、最長住院時間為 18 天,平均住院時間為 12 天。實行保守治療的患者最短住院時間為 5 天、最長住院時間為 12 天,平均住院時間為 10 天。
三、討論
(一)誤診原因分析
本組 25 例患者中有 4 例被誤診,誤診率為12%。淋菌性盆腔炎與其他細菌性的盆腔炎在臨床上往往比較難以區分,這是造成容易誤診的原因之一。其次是臨床醫師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和詢問時不夠全面,往往會忽略一些病情細節。
為減少急性淋菌盆腔炎的誤診率,醫師在對患者進行診治時應對患者陰道內的分泌物進行全面的檢查然后再通過后穹窿穿刺的辦法做常規檢查,從而將患者的誤診率降到最低。
(二)診斷
急性淋菌盆腔炎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患者大多數有不衛生的性生活史、婚外性生活史,或者是配偶具有淋病史。第二,多數患者為中青年女性,這些女性的自身免疫力低下。
第三,患者的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為城市中的流動人口或為自由職業者。第四,患者在出現下腹疼痛的時候同時伴有白帶增多或出血現象。
第五,婦科檢查可見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腫脹和膿液流出。
第六,發病后常常伴有體溫升高和血壓升高的癥狀。
第七,后穹窟穿刺常常會有白色膿液流出。
第八,如果患者的病情嚴重可以對患者的膿液進行培養。
金標免疫是一種具有較大特異性的監測方法,可以極大地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所以對所有可疑的急性盆腔炎患者均應該實施該種療法,從而減少診斷中的誤診率。
(三)治療
急性淋菌性盆腔炎一旦被確診,醫院醫師首先應該建議患者采用保守治療的方法,從而可以盡早使用抗生素并且聯合采用其他藥物,這些藥物可以選擇青霉素類、頭孢類或者其他其他藥物。然后經過觀察根據患者的病情可以采用后穹窟穿刺來對患者的膿液進行抽取,經過多次穿刺后可以酌情在患者的盆腔內注入抗生素。
在采用藥物治療時醫師應該遵循早期、規則、足量和合理的用藥原則,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也可以避免由于產生淋球類菌的現象。
在治療中應該注意,如果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生素治療仍然不能抑制病情的發展,則應該對患者進行后穹窿穿刺來對患者的膿液進行抽取。如果經過多次穿刺患者的病情仍然得不到好轉,或者有加重的現象,則醫院應該及時采取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清楚患者盆腔內被感染的部分然后再進行必要的清洗。
最后置入橡皮管或雙腔盆腔,對腹腔進行引流減輕患者中毒的幾率。
手術后還要對患者進行繼續觀察然后再進行抗生素注射,從而取得滿意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王偉芳.急性淋菌性腹膜炎誤診 12 例分析.浙江醫學,2011,22 \\(9\\):599-600.
[2] 廖秦平,劉朝暉.我國女性生殖道及性傳播感染研究的現狀及展望.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23\\(6\\):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