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實施剖宮產術的人數越來越多,剖宮產術后出現并發癥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其中,在剖宮產并發癥中,最常見的是子宮切口撕裂。對行剖宮產術子宮切口撕裂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可以有效避免出現子宮切口撕裂。本文作者對我院 2008 年 1 月到 2012 年 1 月收治的 700例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產婦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了行剖宮產術子宮切口撕裂的原因和治療措施?,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 2008 年 1 月到 2012 年 1 月收治的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產婦有 700 例,其中有 70 例患者出現子宮切口撕裂,占到總數的 10 %。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痹,腹部切口為橫切口,進入腹腔,對子宮偏斜、胎頭情況進行首先觀察,對子宮切口位置做合理選擇,采取相應處理措施,若出現子宮偏斜,則對子宮扶正,其次,在膀胱腹膜返折 1 cm 處將子宮橫向切開,保持 3cm 左右的長度。
1.3 判斷標準
子宮下段形成在 6 cm 以下為差,在 6 cm 以上為好?;颊邿o明顯疼痛,肌肉有良好松弛度,沒有對手術切口產生影響即為麻醉效果滿意?;颊吒械矫黠@疼痛,肌肉松弛度不好,即為麻醉效果較差。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相關數據,均采用 SPSS 14.0 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P < 0.05 認為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子宮切口撕裂和胎方位、胎先露下降程度之間的關系:在胎先露下降方面,胎先露在 3 cm 以上子宮切口撕裂發生率較高,和胎兒先露小于 2 cm者比較,P <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胎方位方面,相較于枕前位,枕后位子宮切口撕裂發生率較高,P <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如表 1 所示?!颈?】
子宮切口撕裂和麻醉效果、子宮下段形成、胎兒大小的關系:相較于胎兒體重在 4000 g 以下的產婦,胎兒體重在 4000 g 以上的產婦有著更高的子宮切口撕裂率,P <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子宮下端形成好的產婦,子宮下段形成差的產婦有著更高的子宮切口撕裂率,P <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相較于麻醉效果好的產婦,麻醉效果較差的產婦有著更高的子宮切口撕裂率,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如表 2 所示?!颈?】
3 討 論
在高危妊娠和異常分娩的處理方面,非常有效的手段是剖宮產術,以此來對孕產婦和圍生兒生命進行挽救。在剖宮產手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是胎兒娩出,而剖宮產手術成功的關鍵則在于順利的娩出胎兒。在剖宮產手術中,十分常見的并發癥是子宮橫切口撕裂;其中,切口撕裂與麻醉效果差、持續性枕后位、子宮下段形成差以及胎兒體重過大以及胎方位胎下露程度有密切關系。
本組研究中,子宮切口撕裂和胎方位、胎先露下降程度有密切關系,胎先露越高,子宮橫切口發生率就越大,在胎方位方面,相較于枕前位,枕后位子宮切口撕裂發生率較高;子宮切口撕裂和麻醉效果、子宮下段形成、胎兒大小有密切關系,相較于胎兒體重在 4000 g 以下的產婦,胎兒體重在4000 g 以上的產婦有著更高的子宮切口撕裂率,相較于子宮下端形成好的產婦,子宮下段形成差的產婦有著更高的子宮切口撕裂率,P <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相較于麻醉效果好的產婦,麻醉效果較差的產婦有著更高的子宮切口撕裂率。
為了避免出現橫切口撕裂,筆者認為需要注意這些方面,對子宮切口進行合理選擇,過高過低均對胎頭娩出產生不利影響;子宮切口要足夠大,可以首先按照 1 ~ 2 cm 的標準切開切口中部,在切口內插入兩手指,采取適當的力來將切口撕到 5 cm左右,然后在宮內伸入左手食指中指,右手持剪將切口向上延長,促使切口成為一個弧形,長度在10 cm 左右,也就是對橫切口的彎度進行加大。在剖宮產手術中,可以對產婦體位進行改變。如果遇到麻醉效果差且胎兒體積較大的產婦,可以用中線縱切口替代腹壁切口,將腹直肌更好的分離,子宮切口撕裂的發生幾率可以得到顯著降低。
〔參考文獻〕
〔1〕程鳳, 王雪花. 剖宮產術子宮下段橫切口撕裂的臨床分析〔J〕. 中國中醫藥咨訊, 2012, 4\\(5\\):162
〔2〕杜麗英. 43例剖宮產術子宮下段橫切口撕裂傷原因及分析〔J〕. 實用預防醫學, 2009, 16\\(3\\):813-814
〔3〕梁俊霞, 唐毅彬.剖宮產術子宮下段橫切口撕裂92例原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09, 24\\(3\\):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