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為為新型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不會對患者呼吸產生較大影響,本次研究特就在人工流產中應用不同劑量地佐辛復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進行觀察和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100例自愿接受人工流產的患者入選本次研究,年齡19~47歲,平均(29.8±5.7)歲,體重44~72 kg,妊娠時間42~67 d,存在藥物過敏史、罹患嚴重血液系統疾病、消化道潰瘍的患者排除本次研究范圍。將患者分為對照組A組,對照B組以及觀察A組和觀察B組四組,每組人數均相同,四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給予所選患者地佐辛靜脈滴注,四組分別為25 μg/kg、50 μg/kg、100 μg/kg和150 μg/kg。持續注藥15 min后將TCL-Ⅰ微量泵打開,持續泵入丙泊酚,效應部位靶濃度為3.5μg/ml。細致觀察患者的意識變化情況,待意識消失后即進行手術操作,若患者意識未完全消失則追加丙泊酚,每次追加劑量為0.5~1 mg/kg,直至患者意識消失。若擴宮頸后患者出現較為明顯的體動現象需要立即追加0.5~1 mg/kg丙泊酚,每次間隔時間為30 s。手術進行過程中若患者心率低于50次/min則靜脈推注0.3~0.5 mg阿托品,若出現呼吸抑制現象需要立即進行面罩加壓給氧治療,若收縮壓不超過80 mm Hg(1 mm Hg=0.1333 kPa)則靜脈推注6~10 mg麻黃素。
1.3 觀察指標:觀察靜脈推注地佐辛前(T1)、注射完成15 min后(T2)、宮頸擴張前(T3)以及宮頸擴張以及追加丙泊酚后(T4)和呼之睜眼時(T5)患者的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等參數,同時對手術進行過程中以及患者蘇醒后的不良反應和蘇醒時間進行記錄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四組患者靜脈推注地佐辛前后觀察指標對比:四組患者不同時間段SpO2、PeTCO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沒有患者出現明顯呼吸抑制。T1與T2、T3時段四組患者HR之差以及MAP之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1與T4時段對照組患者HR之差以及MAP之差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術中以及術后四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對照A組術中2例患者呼吸暫停,2例患者舌后墜,術后1例患者頭暈,1例患者惡心,不良反應占24%,對照B組術中1例患者呼吸暫停,1例患者舌后墜,術后1例患者頭暈,1例患者惡心,不良反應占16%,觀察A組術中1例患者舌后墜,術后1例患者惡心,不良反應占8%,觀察B組術中1例患者呼吸暫停,1例患者舌后墜,術后2例患者頭暈,5例患者惡心,不良反應占36%,觀察A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其他組患者(P<0.05)。
2 . 3 四組患者蘇醒時間對比:對照 A 組患者蘇醒時間為(5.41±0.22)min,對照B組為(5.09±0.43)min,觀察A組為(2.51±0.17)min,觀察B組為(4.31±0.29)min,觀察A組患者蘇醒時間顯著短于其他三組(P<0.05)。
3、 討論
小劑量阿片類受體激動劑同時復合丙泊酚麻醉在人工流產術中較為常用, 能夠避免出現循環不穩定現象,但是上述麻醉方式同時容易造成呼吸抑制。
作為新型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地佐辛是苯嗎啡烷類衍生物,主要激動k受體而產生鎮痛作用,其鎮痛作用強于嗎啡、可待因和噴他佐辛,鎮痛作用與芬太尼比較,5 mg的鎮痛強度相當與100 μg的芬太尼。但其能夠減輕對呼吸產生的影響,且不會對患者的血壓和心功能產生明顯影響。地佐辛還可通過對脊髓以及腦干和大腦部位的受體產生激動作用從而取得中樞性鎮痛以及鎮靜效果。
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持續時間較短、起效快、不會產生蓄積后果,但是由于具有較弱的鎮痛作用,在麻醉應用中需要不斷增加應用用量,從而產生較強的呼吸抑制作用,而且會延遲患者的蘇醒時間,同時聯合地佐辛進行麻醉能夠取得理想的鎮痛效果,同時抑制惡心、嘔吐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復合丙泊酚麻醉時,嚴格控制地佐辛應用劑量,保持100 μg/kg,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
4 參考文獻:
[1] 陳恒星,周利軍.地佐辛復合丙泊酚靜脈麻醉在無痛人工流產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6\\):19.
[2] 嚴為科,柯雪茹.地佐辛超前鎮痛用于無痛人工流產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19.
[3] 劉紅梅,柯 丹,鄭秀英,等.不同劑量地佐辛復合丙泊酚在人工流產術麻醉中的臨床比較[J].北京醫學,2013,35\\(11\\):932.